送给孩子同学的一本书

送给孩子同学的一本书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前一段时间,送给孩子朋友一本书。书的名字是《我们儿时玩的游戏》。

“‘跳皮筋’‘编花篮’‘丢手绢’‘抓羊拐’‘吹泡泡’‘拍洋画’……这些80年代,7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的游戏——我们儿时玩的游戏,如今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高科技,虚拟世界的游戏。从电玩小游戏到大型的虚拟游戏,无不充斥着当今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只是呆在屋里,面对电脑,面对智能玩具,‘肥胖’‘近视’‘缺少运动’这些不良的词汇逐渐地加在了当今孩子们的身上。缺少与同伴的沟通,孤独、抑郁,孩子们缺少了欢乐。遥想我们儿时:一群群,一帮帮,大家跑啊,跳啊,唱啊,拍手啊,玩闹啊,追逐着,打闹着,好不热闹,好不欢喜,是何等地天真,快乐!

是的。这些游戏唤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不仅唤起了回忆,也让我们通过了自身的经验、比较、鉴别,知道了什么游戏是好的,对孩子成长、做人有益,什么游戏是不好的,对孩子成长、做人无益的。

许多时候,认识一个事物是有代价的。但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上付出的代价小些,最好不付出。父母是成年人了,从小到大,特变是在这个变化剧烈的年代,紧随“历史发展趋势”了二、三十年,多少对一些问题是有自己的认识的。都是游戏,游戏和游戏不一样,玩什么游戏绝对不是小事,游戏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在贴近人性方面,孩子可以说是我们做大人的老师,是“天下希及之”的“无为之益”、“不言之教”式的老师。作为大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社会课堂”上成为孩子这样的老师呢?

 那孩子是孩子幼儿园的同学,送书是想让他也知道这些游戏(其实他是知道一些,问过他,他说出了一些,可见,他父母也有意无意地让他知道这些游戏。),孩子们有共同的“兴趣”。我知道这本书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大环境在这里放着。但作为父母、作为大人,我们只要努力,从每件“小事(能起作用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做起,事情总会更好些。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