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主张、主义、宗教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以之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它表示人对思想、理论、原则,即对人类关于客观世界的种种理性认识的态度,反映了人的思想倾向和精神追求”。“对某种主义、理论、主张或某种宗教的一种信服态度,这种信仰或态度是建立在确认其为善美、正义或真理的信任、新复活崇拜的基础之上的。”[①]可见,信仰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标准对不同的宗教、理论、主张、原则进行选择,从而形成主观的内心确认的结果。

追溯数千年的人类信仰史,我们可以发现,宗教是人类信仰的主要形式,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一提信仰首先想到的就是宗教信仰,甚至认为信仰就是宗教信仰。宗教并不等于宗教信仰,它包括宗教信仰。宗教作为一种庞大的社会现象已经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但宗教信仰是宗教的灵魂。失去了信仰,宗教就成了僵死的躯壳。而信仰在内容上的分类却是众多的,宗教信仰只是其中的一种。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信仰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宗教信仰凭借神灵观念和神话幻想来倡导和维持一种生活价值,是对物质世界和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颠倒的反映。[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科学的信仰形式,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那么,马克思主义与一般的宗教信仰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他们产生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他们彼此之间及对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解释,而产生神秘感。应该说,不是如神话传说中所示,是神创造了人类并给予了人类以文明的火种,而是我们从现实出发,以人们自己的形象和对美好的希望创造了神的形象。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宗教的产生是人们不能客观的认识世界的结果

宗教,属于信仰范畴,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与科学不同,科学探索事实世界,宗教探索意义世界。与哲学也不同,哲学解释意义世界的方式是理性逻辑,宗教对意义世界的解释是超理性思维。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层根源,在于人们有不能解释和不能解决的思想问题的观点,只能通过神才能自圆其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不能作为一个人信奉为无上理念的信仰,我觉得这是很不正确的。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又称共产主义信仰,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叶对业已存在的空想共产主义信仰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它是一种科学的、崇高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又通过无止境的实践来证明,正是这种在有限中找到无限,在暂时中把握永恒,从相对中寻求绝对,从而使科学信仰不断在科学认识中受到检验、证实和丰富,又使科学认识在科学信仰的指导下不断深入和不断的转化为实践[③]。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作为信仰,而且是一切信仰中最具有科学性又最具有人文性,最具有历史性又最具有未来性,最具有现实性又最具有理想性,最具有切近性又最具有终极性,最具有个体性又最具有社会性,因而是最具有博爱通达自由幸福之本性的信仰。与一切宗教一样都是信仰,但与一切宗教有本质不同,它不只是信仰,或者说它的信仰基础和目标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的、不是纯粹精神的,而且也是物质的。

其次,他们的本质也不同。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做了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论述既概括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它包含了以下四点内容:一是宗教是幻想的反映。一切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人幻想出来的,客观是不存在的。二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是讲宗教崇拜所反映的内容并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客观力量(包括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宗教幻想有其现实基础。三是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是说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并不直接是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宗教的神圣性。四是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才有可能在人的头脑中反映为“超人间力量”。由此可以理解,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在于它是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上帝、神、佛、真主等)的形式来扭曲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是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可以说,“宗教就是一种粗俗的唯心主义世界观”。[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作为价值观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信念与宗教关于神和天堂的信仰之间存在着深刻区别:第一,科学信念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世界观为理论前提的,而宗教信仰则是以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的。第二,科学信念的确立是以真理为依据的,而宗教信仰则是与真理背道而驰的。第三,科学信念鼓励人们进行理性的独立思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精神的自主性和首创性,而宗教信仰则要人们贬斥理性、盲信盲从,从而窒息了精神的活力。第四,科学信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摆脱束缚和压迫,争取现实解放和实现真正自由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工具,而宗教则要求人们屈服于逆境和压迫、逃避现实去憧憬虚幻的来世幸福,它是妨碍人们变革世界的精神麻醉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根本区别和对立。[④]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当然不能让人在虚幻中获得人生寄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现实性要求信仰者要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信仰的基础和根基,那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求和认同,对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幸福等关键问题获得深刻认识和体验。一种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想成为信仰者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在实现自己确立的符合人性本质、社会关系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价值中,获得内在的愉悦、幸福、自由和美好的体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宏观的人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只有深入到实践者的意识深层,成为他的人生指南,内化为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以及自觉的甚至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真正现实的物质力量。

我认为,信仰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信仰是从小就养成的一种对于对待和处理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方法,这是从小就开始萌芽发展起来的:当小孩子做了好事,大人给予积极的评价,竖起大拇指、几句夸赞的话——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喜欢大人给“戴高帽子”,这时候小孩子心里那个高兴、兴奋、激动、愉悦和幸福,真是难以用大人们的语言来形容。小孩子经常做这样的好事,并及时得到这样的积极评价和激励,那么孩子心里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幸福的、愉悦的内在体验就会长期延续并不断得到强化,外在的善的行为与内在的幸福体验相互作用,并呈现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趋势(即“正反馈”的放大效应),那么这种善行所带来的荣誉和幸福就会深入到人的自我意识深层内核之中,并固化为指导人的思维和言行的基本参照系。这样一个人的善良的行为习惯便会形成,而这种自我意识深层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趋向便是信仰的髓核,信仰便基于这样的意识定势和行为习惯而展现出来。显然,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在他的心中只能存在一个,而且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这就要求整个社会都要为一个良好的信仰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和形成信仰的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这样的良好氛围而努力。因此,我们一定要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来坚持走下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是唯心和唯物主义之间的对立,在这两者中,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来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宗教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我将会坚定在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边。

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具有麻醉人民精神的消极作用。马克思有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剥削制度下,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往往找不到摆脱苦难的现实道路,宗教却教导人民,只要安于苦难,服从命运,就会进入来世的天堂,从而使人民在精神上获得暂时的安慰,希望在来世天堂的幻想幸福里寻求解脱。这就是宗教对人民精神麻醉作用,而且这种麻醉作用因统治阶级的利用更为强化。正如列宁所深刻阐述的“对于辛劳一生贫困一生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从和忍耐,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恩赐上。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与之相区别,马克思主义总是给人提供一种现实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恰恰是:要设法使人们认识到我们所经受的现实的苦难及其根源,并集体地寻求摆脱苦难的现实的途径,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众生”现世的幸福——它要建立的是“人间地国”,是人间幸福、人性自由,而不是“涅磐”或圆满或与上帝冥合之后达到的那种“神间天国”、“神间幸福”、“神性自由”。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才能从哲学上全面的正确的说明了世界,第一次提出了哲学要参与改变世界的伟大任务。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现人类解放,他是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哲学。[⑤]

最后,我要强调这样的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健全的信仰是偏执、狭隘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们成仙化佛的境地,不是一些人偏狭心理和古怪念头的满足之物,而是人人都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神迹”和“神力”的佑助,而是靠人自己。共产主义信仰不诉诸人们的非理性狂热和苦修苦练的自我折磨,而是诉诸人们的健全理智和常态生活。它不是歪曲利用人的某种本质力量,使之畸型发展,走火入魔,而是促进人诸种本质力量健康和谐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使人丧失自尊和自爱,而是体现了人对自己本质力量和实践能动性的真正尊重和充分信赖。与以往存在过和现在仍然存在着的各种或虚幻、或狭隘、或偏执、或庸俗的的信仰相比,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显示出无比健全的性质。这种精神的力量是一般的宗教信仰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人以现实的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为全社会,全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理论的信仰,是对科学思想体系的信仰,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科学的高尚的信仰。
[①] 《简明伦理学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第488页

[②] 李炳毅 宋立文 曹李海 陈 艳 孙智甫《从宗教信仰视角下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

[③] 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

[④] 吴倬《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⑤] 陈志尚《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