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九泄漏瞒报差10倍,专家吁建立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碳九泄漏瞒报差10倍,专家吁建立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过去近半个月之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2018年11月25日,泉州市政府通报称,经事故联合调查组调查认定,东港石化公司的裂解碳九实际泄漏量应为69.1吨,并非此前瞒报的6.97吨。

通报称,经调查组调查,泉港裂解碳九泄漏事故涉事企业安全生产隐患严重,泄漏事件发生时存在违规作业。发生泄漏事件后,企业要求中层以上员工统一口径,隐瞒泄漏数量,并恶意串通码头船只对外统一口径,宣称事故原因为法兰垫片老化、破损。

目前,包含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被采取强制措施。问责之后,值得思考的是,该如何建立足够稳固的常态化防范机制。

“对于危险化学物质泄漏瞒报,目前法律上缺乏明确严格的惩罚规定。”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告诉界面新闻:“如果这次参考偷排的处置措施,就会比较严格。《刑法》《环境污染防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非法倾倒和处置3吨及以上危废。”

王灿发介绍,我国目前缺乏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专门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管理尚未纳入法律轨道。“虽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各个部门职责分工很明确,但是在追究责任上还是不够严厉。此外,目前的管理范围未覆盖全过程,只重点关注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环境危害控制较弱,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减少瞒报的发生,还需要让公众充分监督,媒体充分报道。”王灿发说。而对于如何通过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减少企业瞒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应该呼吁建立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简称PRTR)是指制定一个有害化学污染物管理名录,对特定污染物的排放和转移情况进行登记,并将相关数据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目前依据现行环境管理规定,企业需要向政府登记和报告相应的危险化学品与污染物,而并没有向社会公众披露。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需要向公众告知这些信息,让媒体和公民社会能够参与污染治理,就可以减少瞒报的发生。”马军告诉界面新闻。

PRTR制度是在重大有害化学品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产生的。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氰化物泄漏事件导致上万人丧命。在此事件影响下,美国于1986年通过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法案》,提出建立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此后,欧洲各国、日本、韩国等分别建立了类似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目前,全世界已有50个国家和地区采纳了这一制度。

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国际有机污染物消除网络(IPEN)在2018年5月8日共同发布的《PRTR:建立中国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报告,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化学品大约有100000 种,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国和消费国,化学品产量2012 年至2020年预计将增长66%,远高于北美和西欧的增长率。

上述数字决定了此污染源在短期内不会消失,而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的危废非法填埋、跨区倾倒等案件,屡次凸显有害化学品管控存在的缺陷。

政府及民间组织都在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建设方面也一直进行探索。2013年,原环保部发布《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要求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严格进行环境管理登记,对公众发布涉及排放物品种、危害、防控措施等的年度报告。

不过,这一曾被业界称为“中国唯一具有PRTR制度雏形”的规范性文件在行业内遇到较大阻力。2016年,因缺乏相关配套文件及行业抵制等原因,该文件被废止。

此外,《PRTR:建立中国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中国以信息公开作为污染控制的方法更多涉及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一般污染物的公开,尚待扩展到危险化学品、有毒重金属等持久性累积性污染物。

“碳九泄漏瞒报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有害化学品污染形势,希望政府、公众和私营部门都能意识到,除了传统的命令与控制手段加强监管之外,也可以借鉴信息公开手段,建立中国的PRTR制度,调动多方力量参与。”马军表示。

作者:王学琛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