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冬天琐忆 作者:伏牛石

 儿时冬天琐忆 作者:伏牛石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儿时的冬天才最像冬天。那时的雪下得特别大,天也特别冷。

  记得那时的雪差不多一下就足有一二尺深,大片大片的雪花,悠闲地翻飞着,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让你如迷雾中一般看不清高低远近。等到雪花不再纷纷扬扬地飘落了,地上厚厚的积雪,简直让人无法走出门去。有谁勉强走出去了,保不定哪一脚就会踩空,跌入表面看似平整的深雪坑里。

  那天冷得没法形容,早早晚晚都让人不愿伸出手来。不是特别需要,谁也不愿张开嘴说话,因为一张嘴冰冷的气流就会扑进嘴里,钻进喉咙,刺得你只打冷颤,甚至站立不稳。彻骨的寒冷把裸露在外面的皮肉擦磨得钻心疼,不揣住手,冷气就会从袖筒里乘虚而入,迅速冷遍全身。只要与人一搭话,嘴里喷云吐雾的,彼此间很难看清对方的面容。

  坑里结着厚厚的冰,就是大人们踩上去也纹丝不动。这时候是小孩们最快活的时刻,我们常在结了厚冰的坑塘里追逐玩耍,挥动着鞭儿打转儿玩。如果老天下一场希望中的大雪,就更好看也更好玩。一场大雪的融化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白天屋檐下一天到晚都不停地滴着化了的雪水。到晚上气温一低,雪水便冻结起来。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家家屋檐下都一溜悬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棱条。看上去晶莹透明,煞是好看。一时间给人的感觉,像是走进了玻璃构筑的世界。

  我说的转儿是我们儿时的一种玩具,我们附近有的地方叫得摞。仔细想来,这两个名字只有转儿最贴切。因为用鞭子缠住转儿后,右手攥紧鞭杆,俯身在地上轻轻一甩开,那玩意儿便很自拟地旋转起来。待到转得没劲儿了出现摇摆状态后,轻轻挥起鞭子儿抽几下,它便像加了油的机器一样,再次飞速转动起来。至于别人说的得摞,到底是那俩字,至今无人考证,我也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姑且如此写。转儿是由木头切镟而成,上半截儿是圆柱,下部分是圆锥,正因为如此结构,才能在助力之后飞速旋转,因此很得小孩喜爱。打转儿很悠闲自在,不用费太大力气,只要地面平整,转儿得了力后就转得很欢。你要是懒得不停地抽打,只需要很平衡地狠狠抽几下,它就能转好久。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俯下身子,不停地轻轻抽打,转儿也就会一直保持同样的转速。

  没有任何装饰的转儿打起来观感不够好,于是大家都爱在转儿的面上画上一圈红蓝黄颜色,这样转儿转起来,它的表面就成了一道道靓丽炫目的圆形彩带。倘若把几种颜色都画在转儿面上,那飞转起来的彩带就更加绚丽夺目,格外好看。也有不满足如此装饰的,自从有了图画钉之后,也有人在转儿面的边线上等距离摁上三枚图画钉,这样转儿转起来就出现了一道耀眼夺目的锃明线带,很招惹眼球的。

  在陆地上打转儿,自然没有在冰面上打有意思。陆地上打转儿不需要太高的水平,掌握住一般平衡道理就行。在冰面上打就不一样了,一是打转儿人自己首先能平衡住身子不出现歪斜,更不能随便就摔倒在冰面上。生手一到冰面上,许多人连身子都站立不稳,那何谈打转儿了;二是即便你能平衡住身子,由于拿捏不好分寸,鞭绳缠住的转儿一松手,没待你挥鞭去打,早就滋溜一声侧翻着飞向了很远的地方。因此,在地面上进行打转儿比赛,许多人都能熬很长时间,一旦到了冰面上,时间就很短了。必定冰面太光滑,也不很平整,转儿旋转的时候,稍不注意或者稍微遇到不平整的地方,马上就会侧翻飞远。

  尽管天气很冷,我们穿的衣服也很单薄,可长时间不停歇活动,早已把每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热汗淋淋了。在这寒冷的冬天,对一般人来说最难对付的就是冷。对小孩子来说,不停地运动,使得大家基本不知道啥叫冷。

  说小孩子不觉得冷其实也不很确切,冬天最让我们感到冷的时候是上早学。由于村子距离学校所在地很有一段路要走。一大早起了床走出屋子,冷气立刻围裹住全身,单薄的衣服一时间真难对付寒气的侵袭。一个村子里的孩子,不管谁一旦走出自家屋子,便扯着嗓子不停地在村子里东西南北叫喊,把所有要上早学的孩子都喊起来。一旦人员聚齐,大家便绣成一团,唧唧喳喳地走出村子,往东边学校所在的地方走去。

  队里的稻场就在村子的东北边上,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冬天天亮得晚,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早上五点多种,大人们都酣睡在家里,队里的干部也没有谁起那么早。只有村子北边牛屋里的掌鞭们早早起来在喂牛,他们距离稻场远,大都是一边喂牛,一边几个人簇拥在一起烤着火说着闲话,没有谁出来看我这些上学的孩子们到底会干点啥。大家互相约定,轮流从家里偷偷带上火柴,一走到稻场里,便直奔队里的柴垛,飞快地一人拽上一掐子柴火,说笑着往学校西边我们叫东河的地方奔去。来到一处背风的深沟处,大家放下柴火,掏出火柴,轻轻点着。等到火苗窜出来后,再不不停地加柴。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圆圈,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时而伸出双手不停地翻动手背手掌,时而轮换着伸出左右脚靠近大火,烤火过程中,所有人也一直不停地嚷嚷着,逗笑着,舒适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暖。

  等到明火渐渐变成暗火的时候,我们便用脚轻轻将暗火踩瓷实,以便放学后返回的时候还能再来取暖。也常常在这时候,学校里起床的钟声正好响起,大家一哄而散,飞奔着往学校里赶。到了学校,只要集合钟声一响起,利用站队的空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低声而骄傲地叙说着自己半路上烤火的事情。那时候,上学路上烤火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惯常行为。学校里的老师们也知道,学校不少本大队的民办老师晚上都住在家里。村子里有老师的学生,尽管都是背着老师偷偷偷柴烤火的,可哪有不透风的墙?其实他们的行为老师全都知道,却从来都没有被揭发出来,似乎老师们也一直默许着大家的违纪行为。

  生产队里的干部也都不是瞎子,我们每天早上从稻场里偷走的柴火,很少没有不在沿路拉下的,只要不是太不像话,他们也权当没事人一样,听任我们一直这样做下去。

  烤火最好的柴火,当属花柴。花柴是棉花全部收摘完毕由生产队统一组织劳力薅出后,堆放在地里的。因为秋后的花桃不可能再绽放出花来,可还有不少花桃需要采摘。花桃里不成熟的棉花必须晒干后才能将里面的棉花摘出。

  花柴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烤火材料。往往这时候我们上早学,宁可绕点弯也要到花柴地里抱点花柴取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有时候把那些缀满花桃的花柴一并烧了,这就引起大人们的不高兴。生产队在开社员会的时候,队里干部对那些有孩子上早的学家庭进行了严厉批评。更有一些生产队干部把这一情况反映到学校,这就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公开对此事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让各班各生产队里的学生陆续登台表决心,今后决不能再干这样的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们想用花柴烤火的时候,都要事先认真到地里查看哪些花柴上的花桃全部处理了,那些花桃还没有处理。处理过的,偶尔偷偷拿一点烤烤火依然没事,那些仍然缀满花桃的花柴是绝对不能再拿的。

  那时候每个队里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站路队,都有一个路队长。学校里的老师分包在各个村子里,负责督查个村子里学生来回路上路队情况,每星期都要在全校大会上作汇报搞评比。路队长们都很负责,一旦发现那个学生偷偷拿了有花桃的花柴烤火或者有其他违纪行为,即便不汇报到学校,也会在背地里用土办法予以惩处。

  天特别冷的时候,学校也会让学生在教室里取暖。那时候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搞勤工俭学,我们从五年级的时候每年都要在学校组织下到学校北面的沟里割柴。割来的柴大部分卖给有土窑的生产队,剩下的一部分供在校老师做饭用,一部分用于冬天天特别冷的时候师生取暖。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学生身上穿的都很单薄,雨雪天许多同学都穿不起胶鞋,只能穿着布鞋或布靴上学。冬天的早上没有问题,路面都冻结着,鞋子不会被雨雪泥水浸湿。一旦到了中午就不行了,冰雪一化,路面泥泞难走。每次上学都要花很大力气。往往是还没走多远,鞋子里就灌满了泥水。不停地走动还不打紧,一旦到了学校开始上课,大家就受不了了。学校便在这时候让各班班主任和班干部去领取柴火,让大家一边上课,一边烤火取暖。

  那时候,只要到了冬天,几乎各家各户都备有火盆、火罐,一天到晚里面的火都没停息过。火盆里燃着的多是平日里晒干的树疙瘩和秋天积攒的苞谷瓤,明火暗火交替使用。火罐较小,一般都是烧制的瓷罐,上面中间部位有一道弯月型的绊子,拱手提用。火罐里全部是暗火,都是用麦康引燃的。只要在火罐里瓷垫垫按上一火罐麦糠,然后从面上点着,任其暗火引燃。一旦里面的麦糠燃完了,倒去灰烬后再加麦糠继续引燃。火盆只能在家里使用,顶多在家里稍微挪动点地方。火罐就很方便,随时可以带在身边。冬天农闲的时候,许多人在家没事干,就提着火罐串门,到了谁家也不给主人找麻烦,自己对着火罐取暖。要吸烟的时候也不用浪费主人的引火器具,就在自带的火罐里就近点燃。大家相互说着闲话,一边吸烟一边取暖。到吃饭时候了,串门的人不管听到家里人喊吃饭的叫声还是没听到家里人喊吃饭的叫声,都会早早打个招呼起身回家。饭后,需要继续拍闲话了,可以再走过来继续着上午的话题。

  冬天生产队里的牛屋是最热闹的地方,因为掌鞭们一天到晚都要给牛喂草。牛吃草的时候,掌鞭们就会笼起一堆火,围坐在地上,一人嘴里噙着一根旱烟袋,一边吸烟,一边天南地北地闲谈。村子里没事的人也都喜欢凑到这里来,每次吃过饭后,要不了多久,牛屋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大人们拍自己的喜欢话题,小孩们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妇女们手里拿着针线活儿一边干活,一边说着属于自己的话题。人多了,每个人就是一台加热器,不需要烤火,屋子里就暖融融的。掌鞭们隆起的火堆,由明火变暗火,再由暗火渐渐化为灰烬。那时候,没有谁再添加柴火,没有谁再重新燃起火堆,就这样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笑着。要么一坐就是偏上午了,要么一抬头看屋外就是天擦黑了。男人们说笑之余,似乎感到肚里饿了,便扭头对自家女人喊道:还不回去做饭?前心都贴着后心了。女人们会心一笑,急忙收拾住正干着的针线活儿,瞪了自家男人一眼,塞囊道:白坐忘起了,饭好了再来喊你!男人摆摆手,故意显出有点不耐烦的样子,催促女人说:哪儿恁些闲求话,等你做不好就回去了。女人便抿嘴一笑,也故作很不满意地哼了一声,住在一起的便三五个一吆喝,叽叽喳喳一阵说笑走开了。

  农村里的冬天,谁家来了客人,最一等的招待就是首先取暖。有火盆的当然不着急,没有火盆有火罐的也勉强可以对付。如果两样都没有的,那就要临时隆火了。有树疙瘩或树枝最好,如这两样没有的话最好就是苞谷瓤,这还没有就属花柴和芝麻杆了。有了火烤,再就是吸烟。那时候有纸烟的人家很少,客人要是带了烟袋,主家只需拿来揉碎的旱烟就行。客人要是没带烟袋,主人也可把自己的烟袋让给客人用。也可以用事先裁好的烟纸条和碎旱烟,让客人自家拧纸烟吸。那时候农村人多没有喝茶习惯,有茶叶的人家极其稀少。最待人客的当属鸡蛋茶,次一点的是白糖茶,一般人茶叶茶还喝不习惯。来了客人一般都有男主人陪着烤火吸烟喝茶说话,女主人负责做饭。要是来客是女的,男主人便更加清闲,因为女客人会主动走进厨房和女主人一起做饭。

  喝酒也是最好的驱寒之法,可那时候家里有白酒的并不多,一般都是和自己酿制的黄酒。如果是贵客,那无论如何都是要喝点白酒的。瓶装的白酒一般都是一块多一瓶,散装的白酒很便宜,多是六七毛钱一斤。尤为尊贵的客人是需要买两瓶装白酒的,一般尊贵的客人打点散白酒即可,特别亲近的客人有没有酒谁也不怪乎。吃过饭,客人也不会马上就走,一般都继续围坐在火盆边或火堆边与主人闲拍一会儿,待女主人收拾完灶火里的活后,再起身回家。

  家里有小孩的人家,冬天里是时刻都离不开火的。因为小孩的片子和衣服随时都需要烘烤。尤其是有雨雪的时候,长时间不见太阳,小孩的片子和衣服有限,一旦尿湿了是需要立刻烘干的,不然就没有替换的。这样主人家就需要有火盆和火罐,还需要有火笼。小孩的片子和衣服尿湿也好,刚洗过也罢,只要把火笼罩在火盆上,把小孩的片子和衣服搭在火笼上,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烘干。

  天晴的时候,只要没有风,大人小孩一到上午太阳煦暖的时候都喜欢坐在面南的屋门前或山墙下晒暖。女人们一刻也不闲着,手里都在不停的干这活计。男人们一个个吸着烟,说着闲话,悠闲自在,神态安逸。也有个别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的人,在温暖的阳关下脱下上衣,赤裸着身子,勾着头,很自在地逮着虱子。这时候,也是人们晒衣被的好时机,小孩的片子和湿衣服也不用在火盆上烤了,只需要挂在日头底下就可以了。

  祖父那时候已接近八十岁,是我们村子里最年长的人。他在冬天晴朗的日子里,喜欢在朝阳的地方晒暖,也喜欢同村里的人天南海北地拍闲话。祖父虽然说话稍显口吃,可他记忆力特好,年轻时候经历的事看过的戏,都能娓娓道来,很招我喜欢。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很多戏剧里的故事,也知道了不少历史上的陈年旧事。祖父那时候常说一句话:现在的人真是天堂日子,没有打仗,没有饥荒,生活虽说艰难一点,可无忧无虑的,夜里开着门睡瞌睡,都不怕谁来搅和你。

  下大雪的时候,是小孩们最快活的时候。大人们干不成活都闲坐在家里,只要遇到星期天,我们也不用再去上学,唯一的事情就是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在雪地上写上字画画儿,都是我很爱干的事情。村子里玩腻烦了,我们就跑到村外,那里天地广阔,一片白茫茫的,田野间空旷寂静,很少看到人影。在这样的环境里,洁白的雪成了我们尽情玩乐的托付物。不管男孩女孩,不管大孩小孩,大家无忧无虑,恣意玩耍,把童年的浪漫与情思尽情挥洒,把心里的奇思与妙想尽情释放。没有谁担心会受到什么责罚,没有谁刻意做出个样子希望得到他人夸奖,没有谁拿矫情做作的心思取悦他人,大家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快乐就如何去做,没有丝毫外来的威逼与诱惑,不带丝毫的私心与杂念。只要觉得快活,就放开手脚大胆放心地去做。

  玩耍中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往往是几个钟头的时间在事后给人的感觉只是短暂的瞬间。玩耍中的冬天没有丝毫的枯寂与寒冷,有的只是活泛的痛快与明媚的阳光,有的只是春天般的灿烂,夏天般的热烈,秋天般的清爽,冬天般的雅洁。

  儿时的冬天是纯洁高尚的,儿时的冬天是阳光灿烂的,儿时的冬天是无忧无虑的,儿时的冬天是朴实纯真的,儿时的冬天是活泛灵动的,儿时的冬天是充满温情的。

  真难忘儿时的冬天啊!

  2018.1.16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