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

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

目 录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问6、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国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购汇所使用的本币资金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因此 外汇储备直接体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相应的央行负债对应。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 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 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驳斥:

  货币的发行,是央行的负债,是央行借用实体财富的凭证。

  央行印刷100元纸币,到张屠夫那里买10斤猪肉。那么张屠夫得到100元,这100元就是央行就欠了张屠夫10斤猪肉的证据。

  3.2万亿美元,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所制造出来的8000万个集装箱的商品,从美国人那里换来的。

  我卖出8000万个集装箱,得到3.2万亿美元。

  这3.2万亿美元,就是美国人欠我们8000万个集装箱的证据。

  央行买入3.2万亿美元外汇,向外汇持有人支付20万亿人民币,这20万亿人民币,就是央行欠我们3.2万亿美元的证据。

  20万亿人民币存在居民的手中,表示央行欠我们3.2万亿美元。央行存有3.2万亿美元,表示美国人欠央行800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

  美国人欠我们800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怎么还?

  央行拿了3.2万亿美元,理应由央行用3.2万亿美元去美国采购8000万个集装箱,并运回中国。央行应该组织人做这个事。

  央行没有能力去运,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

  第一,央行你既然没有进口能力,你当初就不应该接受这3.2万亿美元。你不接这个美元,那这个美元只能由出口商自己拿着,出口商必定会自己想办法,去美国进口货物回来卖出,用向国内卖出美国货,来把自己赚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再用这个人民币组织再生产。

  如果不能进口,出口拿到的美元就无法转换成人民币,出口就无以为继,就不至于出现向美国单向奉献8000万个集装箱的情况。

  第二,悲剧既已造成,8000万个集装箱给了美国,央行没有能力讨回。那么央行可以守株待兔,死拽着3.2万亿美元现金不放,等待民间进口商来慢慢进口。我一年进口1万个集装箱,我等8000年,我要一个子不剩,把美国人运走的财富,全部抠回来。

  那么,这3.2万亿美元,不能交给外资,外资弄假进口,骗走你的美元。这3.2万亿美元,也不能投资,如果投资肯定肉包子打狗。因为我们上了坏人的当,才得到这么多美元,再向坏人投资,肯定是进一步损失,也就是“货也没了,钱也没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外汇局的意思,央行得到3.2万亿美元,企业和个人得到了20万亿等值人民币。外汇局和企业两不相欠。

  但是,既然货币是央行的负债,那么20万亿发行,就是外汇局欠千千万万的企业3.2万亿美元的证据。

  外汇局,要么自己进口8000万个集装箱,向国内卖出,来回笼自己发出去的20万亿货币,销掉这个证据。

  要么死拽着3.2万亿美元不放手,不投资,不给外国人,严厉管制,等待国内居民用20万亿货币来购买美元,用于进口资源,慢慢销掉这个证据。

  如果这3.2万亿美元不能用来进口,那么我们的8000万个集装箱,就白白给了美国人,外汇局发放的20万亿人民币,将无法转换成资源进口,只能在国内追逐商品,形成通货膨胀。

  外汇局说3.2万亿美元和20万亿人民币等值,这又是不懂江湖。20万亿人民币的值,都在3.2万亿美元上。8000万个集装箱进口回来了,才能给20万亿借条赋值,否则就只能用国内的资源给这20万亿新增货币赋值,那就白白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并且形成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央行应该维持币值稳定。所以通货膨胀是不能允许的。外汇局如果不能把3.2万亿美元转换成实体财富进口,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那些接受这3.2万亿美元的相关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当然,追究责任是空的。把这些人倾家荡产,也掏不出那么多钱,来承担3.2万亿美元8000万个集装箱的责任。关键是荒唐事不能再干了。死掐外汇进口资源,是将功赎罪的唯一机会。

  问7、能否分出部分外汇储备委托给国内专业金融机构或国际投资机构管理运作?

   答:外汇储备一直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其中包括委托经营。从1996年起,有选择性地将部分外汇储备委托给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资产管理机构投 资。目前外汇储备经营委托的外聘经理,均是市场知名度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经营业绩排名靠前的资产管理机构。外汇储备经营高度重视对外聘经理的风险管理, 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密切监控,确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

  驳斥:

  外汇局这一段自问自答,关键是六个字“国际投资机构”。

  把外汇储备交给外国人。

  子曰“损人自益,身之不详”。问6中我们已经阐明,外储不能投资,只能进口。外储交给谁都不行,给外国人更不行。外储的任何投资,都构成对国家利益的出卖。去赚这样的钱,对于当事者来说,大不吉利。

  问8、外汇储备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直接分给民众不合适,那是否可以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答:不论是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建议,还是将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建议,都涉及到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分配使用的问题。 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 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在“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监管”的管理原则指导下,外汇储备正积极创新运用渠道,继 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

  驳斥:

  第一,外汇储备是不能免费使用。任何人使用外汇储备,都应该掏钱。社会有20万亿货币,外汇储备应该回笼这些货币,也就是,拥有这20万亿的人,购买外汇向美国进口资源,是外汇储备唯一正确的使用方式。

   第二,外汇局在用外汇储备投资的时候,是不是遵循了“有偿使用”的原则呢?购买美国国债,是有人自己掏腰包,用人民币向央行购买外汇,然后用这个自己掏 钱买的外汇,去美国购买国债?如果是,那么央行万岁。如果不是,那么央行就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外储必须有偿使用,为什么自己不从口袋里掏出人民币来购买 外汇,然后再拿这个买到的外汇去美国投资?

  第三,“外汇储备正积极创新运用渠道,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这句话不妥。你 不要去创新渠道,你只需要死掐外汇进口资源,不见兔子不撒鹰,看不到货物不付款。这个货物还必须是用于国内消费的货物,外商进口原材料,无论进口什么,都 不给外汇,要钱他们自己去美国弄。外汇局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来进口为本国国民所用的资源。

  真的,现在还来得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外汇局可以成佛。

  问9、是否能够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贷给境内商业银行使用?

   答: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畅通的购汇渠道,完全可以满足商业银行、企业等合法的购汇需求。如果企业或银行需要外汇用于对外贸易和“走出去”,随时可以 用人民币资金购汇,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碍。而简单地采取外汇储备贷给境内银行的做法,将进一步减少购汇,相应加大央行购汇压力,不利于宏观调控。近年来,人 民银行、外汇局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出发,遵循“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监管”原则,创新了多种外汇储备运用渠道,积极服务银行和企业的购汇需 求,有力地支持了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不驳斥:

  终于看到了一句可以不用驳斥的话。央行“不借”是对的。外汇储备借给这些化生子,肯定有去无回,风险不可预测。

  问10、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出鼓励“藏汇于民”,但“藏汇于民”为何难以实现?

   答: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流动性泛滥,外汇净流入规模较大,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目前,我国积极支持居 民持汇用汇,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居民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用途的购付汇需求已得到充分满足,资本项目下除对一些风险较大的国际收支交 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个人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等渠道均无政策障碍。

  但是,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驳斥:

  顺差是出口大于进口,双顺差是美国人印钞票,换走我们的财富。

  出口得到美元,如果“藏汇于民”,会是什么后果?

  那他们会千方百计,用这个外汇去购买东西,而不是作为摆设。

  如果央行不结汇,那么结汇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进口商。进口商拿了外汇,也不会存着,而是要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也不是自己存着用,而是要卖出去,得到人民币。

  出口一件商品,要换成人民币,有多么麻烦?

  但这个麻烦是必要的,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出口所得的外汇的价值,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品进口,并且被本国消费者所支付的人民币而认可。

  现在央行把进口商结汇的过程全部省略了,拿了出口商的美元,直接按固定汇率兑换成人民币。

  简单是简单,但是央行却拿到了购买力未经验证的美元。这个美元囤在央行手里,没有完成其购买商品的最终使命。

  如何实现这个美元的购买力?

  央行不能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交给进口商去通过进口商品来实现这个美元的购买力。

  所以,不能省略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不能省略的。

  央行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仍然按照固定汇率收购美元,结果手中的美元愈积愈多,购买力越发难以实现。

  后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8000万个集装箱给了美国,积累3.2万亿美元,一美元的财富也不能讨还。

  这已经是一个癌症了,一个肿瘤,极难化解。

  面对这一情况,央行认为,“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第一,央行愿意以得癌症为代价,愿意以损失8000万个集装箱为代价,去直接收购出口商手中的美元,并且一直储备,请问谁还会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把外汇卖给央行,难道不比卖给进口商简单省事吗?

   第二,如果央行不直接收购美元,那么出口商出口货物所得的美元,必须由进口商接受,而进口商接受美元的理由,是可以从美国买东西。进口商买不到东西,出 口商的美元就没有人要,出口商美元没人要,就换不到人民币,就无法组织再生产。美国就通过无法持续印钞票,而持续购买中国的货物。

  在央行持续收购美元进行储备的情况下,出口商直接通过央行结汇,通过央行的印钞机所印刷的人民币,用中国的资源完成再生产。

  这样一来,美国人乐得坐享其成。干脆关闭自己的生产能力,持续印钞票,交换中国出口商的产品。

  这样一来,美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

  美国没有东西出口了,8000万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老百姓也不乐意。这样一来,美元买不到东西,那谁还会“藏汇于民”呢?

  第三,“藏汇于民”的障碍,明明是央行介入直接收购美元这一错误的政策所造成的。只要央行不“藏汇于官”,自然就只能“藏汇于民”。

  “藏汇于官”,这个天大的篓子,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持续流失,造成了美国人印刷钞票持续换走我们的资源。央行真的不知道吗?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