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

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
分类:读书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2011年7月,外汇局公布《外汇储备热点问答》,暴露出非常严重的问题。毫不过分地说,外汇局的一系列言论,胡说八道,小学没毕业,比文盲还要文盲。现予以指出,供大家讨论参考。

  为了让读者明白,特对外汇局的问和答,均做简略处理。外汇局问答的原文,啰嗦冗长,拖泥带水,看着不利索。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上外汇局网站对照细看。

  问1: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的实际损失。

  答:不会。外汇储备是美元。人民币升值,还是那么多美元,只是折算成人民币减少了。

  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的需要。

  还可举个反例,如果升值导致损失,那么,贬值则可以导致获益。按此逻辑,则可以通过让人民币不断贬值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乃至增加社会财富。但事实上不可能。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 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对于增强我国对外支付能力、促进改革开放、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但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规模过大,也给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驳斥:

  一、人民币升值说明热钱在流入

  人民币为什么升值?有人要才会升值。

  谁要人民币?外资。

  高盛、低盛、摩根大通、小通这些人,都用美元,找央行换人民币,天天换,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应不上,价格上扬。

  人民币升值,说明热钱在流入。

  央行拼命收热钱,外储从2万亿一下飙升到3万亿。

  给了鬼子6万多亿人民币,央行新拿了1万亿美元。

  二、热钱进入加重对中国的寄生

  鬼子拿了6万亿,在中国圈地,建工厂,用中国的煤炭、铁矿石生产出钢铁、汽车底盘,用中国的资源,赚中国人的钱。

  鬼子用在中国赚的钱,购买中国的产品,不需要本国付出一分钱的资源,就得到了中国的产品。这就是寄生。鬼子空手来,拿了东西走。

  所以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表象,热钱进入才是关键。热钱进入导致外资对中国的寄生加重,对中国的资源消耗加重,折损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这才是致命的损失。这个损失在账目上表现不出 来,外汇局不懂,不知道,不考虑,不分析。整个一文盲。

  三、热钱进入的损失在汇率之外

  外汇局说,“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的需要。”

  这个话表达的意思,是外汇局把外汇储备从美国调回,兑换人民币,会发生汇兑变化。但目前外汇局不会调回外汇储备。

  这是文盲说的话。

  文盲之一:没有交易哪有汇率?

  外汇局调回外储,意思是说,外汇局1万亿美元,买了美国国债,把这个国债贴现成美元现金,流回中国。这仅仅是外汇局所持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增加,从国债到现金,从美元到美元,不涉 及到汇率。

  “调回”的主语是外汇局,“并兑换”的主语也是外汇局,跟谁兑换?没有提及。按照上下文的逻辑,这个“并兑换”是外汇局自己把调回的外汇,按市场汇率折换,并没有交易。既然没有 交易,那么外汇局“并兑换”所参照的汇率,就没有意义。

  文盲之二:不能用“尸体数字”线性核算“汇兑变化”。

  1万亿美元哗哗哗,从鬼子流入中国,鬼子购买人民币,一边买,一边涨,导致人民币从6.8升值到6.5。

  鬼子拿到的人民币介入6.5至6.8之间,我们假定这个交易让鬼子拿到了6.7万亿人民币。

  如果这6.7万亿人民币流出中国,鬼子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元,一边卖,一边跌,那么哗哗哗,人民币汇率从6.5贬值到6.8。鬼子还是拿到1万亿美元。

  所以这个汇率的变化,理论上来讲,不会给中国带来损失。

  再说透一些:

  “人民币从6.8升值到6.5”,这个含义代表1万亿美元热钱的进入。热钱进入完成以后的汇率瞬间值6.5,在没有新的交易的情况下,这个6.5是一个已经死亡了的尸体数字。

  外汇局不能用这个“尸体数字”来线性核算出“汇兑变化”。因为你一旦调回外汇,交易人民币,汇率就不再是6.5,而是会持续贬值到6.8。

   如果外汇局交易的对象是鬼子,也就是说鬼子拿人民币换外汇局的美元,那么汇率具备交易的意义。但是这个人民币升值后的6.5,这个“尸体数字”,并不意 味着,鬼子能够得到更多利益。 因为一旦交易,鬼子抛出人民币回套美元,会导致人民币贬值,看起来是6.5,6.7万亿人民币可以换1.03万亿美元,但是交易的过程中,人民币会贬值, 鬼子最终还是只能换得1万亿美元。

  文盲之三:人民币升值的损失在汇率之外。

  当被问及“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损失”的时候,外汇局的回答非常肯定:不会!

  外储还是那么多外储,人民币升值后的汇率,如果不交易就不体现汇兑变化。

  外汇局说得没错,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说外汇局“文盲”?

  问题在于,外汇局思考问题的过程,把充满江湖风险的货币交易,当成小学生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正因为如此,所以外汇局看不到汇率之外的损失。这也是我们要指出“外汇局文盲”的原 因。

  如果我们看到了江湖,看到了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是热钱的进入,看到了人民币汇兑,是因为人来人往,各有图谋,那我们对于汇兑的损失,就不会简单停留在“不调回就不体现”的四则运 算层面。

   我们用“动态汇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汇率变化从理论上不会给中国带来损失”。外汇局依照“尸体汇率”核算会造成损失,但是他为了“不损失”,那么就 “不调回”。尽管外汇局得 出的结论,也是“不损失”。但我们还是要指出外汇局的错误:第一,“汇率”要在交易之下才有意义;第二,用“尸体数字”核算汇兑损益不妥。

  我们指出这两条,是为了看到交易,看到货币买卖后面的江湖。

  的确,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损失不体现在汇率上。

  但是,我们看到了货币买卖的江湖,那么人民币升值会不会造成外汇储备损失,就不能从汇率层面来分析了。我们要分析,买卖货币的人,各自都干了什么!

  我们用6.5人民币换1美元,我们用那1美元做了什么?美国人用那6.5人民币做了什么?

  我们用1美元买了美国国债,变成阿拉伯数字。美国人用6.5人民币,在中国建工厂,弄走东西!

  看到了这个层面,外汇局还能够信誓旦旦地说,“不损失”吗?

  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是热钱进来,进行寄生。

  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是我们拿了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变成阿拉伯数字,甚至是永远的阿拉伯数字!

  这个过程在账面不能体现,但这是天大的损失!

  寄生,美国热钱获取的利润,会弄走我们的资源,你还说不损失?

  美国热钱的本金,被我们购买美国国债,变成阿拉伯数字,整个本金也全部变成资源流失,你还说不损失?

  外汇局只算汇率不算战略。天大的损失,在汇率上体现不出来,他就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账房里出不了战略家。

   不管人民币升值与否,货币交易之后的死与活(美国拿了钱用在中国建厂弄走东西,是活;中国拿了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是死)这个在账面不能体现的交易,却构 成了对国家的天大的损失。 外汇局只知道算账,不懂江湖,不懂战略,根本就不能把握外汇交易与汇率决定的质感。整个一门外汉,伙夫,煮饭的。

  四、关于贬值可以获益

  贬值同样要看到江湖。

  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

  是因为人民币抢购美元。有人拿人民币抢购美元,说明美元购买力上升,说明中国的人民币不再值钱,要么是中国已经资源枯竭,要么是中国采取限制外资措施,外资不得已退出中国。

  如果中国资源枯竭,外资不得已撤出,中国向农耕回归,重新过艰苦的生活。这是早死早超生。中国人不会再有好日子过,但是也不至于灭种。农耕文明持续了千百万年,苦是苦一点,但是 能过,能活命。

   如果中国限制外资,外资不得已撤出,那么,这样的人民币贬值,毫无疑问是一个福音。美元被人民币所追逐,升值,美元充当消耗资源的代表,成为被追逐的对 象,去耗美国的资源。这个 过程让外资持有的人民币贬值,让中国持有的外储增值。“人民币贬值则获益”虽然在账面不体现,但是在实际上完全成立。

  当然,外汇局“通过让人民币不断贬值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不可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贬值,我大肆印刷人民币,让人民币泛滥成灾,那么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外汇储备收益 增加,这个不能成立。

  这个江湖是什么?是外汇局认为,“人民币贬值”不是来自市场的反应,不是进口商在追逐美元,导致美元供不应求,导致对美国资源的消耗。而是我滥印钞票,导致人民币没有人要。

   但是,滥印钞票而且导致人民币没有人要,有一个江湖上的情况,就是中国资源已经枯竭了,人民币被人弃如敝履。如果说,央行滥印钞票,而且中国还有资源, 而且还在继续鼓励外资,那 么,央行滥印钞票只是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资源的迅速消耗。一直到资源耗尽之前,都不会表现出人民币的急剧贬值。央行的“还可以举个反例”提到“可以通 过让人民币不断贬值”, 从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央行在这里把自己当成“人民币贬值”的主语,但是央行实际上却做不到“不断贬值”,这个“反例”是凭空想象,不会在实证中出现。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贬值的力量如果不是来自央行自己,而是来自市场,那么贬值就代表热钱流出,中国被免于掠夺,因而受益。

  把充满江湖风险和江湖限制的货币买卖,当成自己可以随意拧巴的四则运算,我们的央行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整个一门外汉,一个伙夫,煮饭的。

  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流失了二十多万亿人民币的财富,换回一个阿拉伯数字,上了大当,倒了血霉,还说是“提升国际地位”!

  整个一门外汉,伙夫!煮饭的!

  对于自己被当猪杀,浑然不知。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规模过大,也给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意思是数钱多了手抽筋。

  整个一门外汉!伙夫!煮饭的!

  问2、美国欠债多,可能赖账。未来是否减持美国国债?

   答: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国国内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市场投资行为,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增持或减 持都是正常的投资操作。我 们注意到近期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在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问题上所表达的观点,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尊重和维护投 资者利益。

  以上回答的核心观点:

  一、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信用。是投资者(中国)的选择。

  二、爱增就增爱减就减,我说了算。

  三、希望美国不要赖账。

  驳斥:

  购买美国国债:

  第一,降低了中国所持有美元的流动性。中国想买什么东西,必须先把国债换成现金。这就透露了中国的采购信息,方便美国人控制期货市场哄抬物价。

  所以在2008年,在美国人宣布次贷中国“3763亿美元”的第二天,油价从140美元直接跌回120美元。一天跌去20%!

  第二,美国国债有上限。超过上限,就不还了。奥巴马把债务上限再加升一下,又可以继续欠债。

  什么时候不加了呢?

  一,中国的资源榨干了,可以翻脸,那么债务不还。榨干了就白榨干了,你想要美国国债兑现,去购买世界的资源,门都没有。

  二,中国资源没有榨干,但是中国不干了,不再让美国榨取了,要限制外资了,要用美国国债贴现资源了。你想都别想,美国绝不兑现。

  外汇局真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未必。

  极有可能,外汇局知道,购买美国国债凶多吉少。

  但是,如果不再购买美国国债——

  那么,美国人马上宣布,不再还债。

  那么,这个事情必定受到追究。

  为了避免受到追究,那么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在不归路上,越陷越深。

  情况就这么复杂。鸡鸡被别人抓住了,明明知道是祸国殃民的坏事,也只能继续干下去。所以“美国国债是投资者(中国)的选择,爱增就增爱减就减,希望美国不要赖账”,这个态度成了 外汇局不得不以的选择。

  整个一个国家,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所以白白给美国人干活,而且还不得不继续白干,一直要等到资源枯竭,国家灭亡为止。

  怎么得了?情何以堪?

  我敢打一块钱的赌,奥巴马在提升美国债务上限之前,一定问过中国央行,“你还买不买美国国债?你要是不买,那我就不还了,你琢磨着办。”

  中国只好说,“买,买,买”。

  如何扭转局势?

  我想,只要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国债,无论出现何种后果,哪怕美国国债全部不还,央行责任人都可以不受追究。

  国家事大,个人事小。

  美国人真不还债,我们可以要求美国用军事基地抵债,也可以没收美国人的在华资产抵债。

  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我们都要去做正义的事情。头可断,血可流,坏事不能干,品德不能丢。这是我对央行领导人发自内心的劝告。

  问3、为什么不买黄金、石油等资源?

   答: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 国内另有专门的机构已经在 从事大宗商品收储等相关的工作,与外汇储备投资形成互补,共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另外,我国居民和企业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 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 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以上回答的核心观点:

  一、央行干不了黄金石油铁矿石。

  二、黄金石油铁矿石有人去做。

  三、央行做黄金石油,导致涨价,居民反而吃亏。

  驳斥:

  为什么不向美国人学习?高盛摩根这些人,其实都是美联储的马仔,和美联储穿一条裤子,掌控着印钞机,有用不完的钱。

   但是高盛摩根这些人,又完全独立,承担损益责任。所以他们能够在美联储的指导下,配合美联储的战略,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当中国的外汇储备由1300 亿美元上涨到1.3万亿美元的时候 ,他们能够亦步亦趋,把油价从25美元哄抬到140美元,从而成功阻止中国进口石油,把外储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中国央行如果能意识到资源的重要,就应该像高盛一样,牢牢锁定资源。

  一旦央行的储备,不买美国国债,存留现金,等待购买资源,那么,热钱就绝对不敢进入中国。

  因为中国拿了美元,吸纳世界的资源,那美元进入中国,美国岂不是自投罗网?

  如果美元不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的资源就免于被掠夺。美元多得花不完的情况就不会出现。黄金石油铁矿石也就能容纳下中国的外汇储备。

  所以央行关于“不买资源”的辩护不能成立。

  自己的裤带没有系稳,导致强奸的人很多。结果反过来怪强奸的人太多,所以裤带系不稳。

  系稳了裤带,自然不会有人来强奸。不买美国国债,存留现金,死死锁定购买资源,哪里还会有外储消化不了的情况出现?

  至于“央行做黄金石油导致涨价,居民吃亏”,则更是搞笑。

  中国民间的张三李四,购买黄金石油铁矿石,到国内销售,国际市场价格平稳。

  央行是大老板,购买黄金石油铁矿石,到国内销售。那么国际市场上黄金石油铁矿石自然会涨价。

  但老百姓到底是损失?还是受益?

  张三李四肯定是损失,因为大老板抢生意了。

  但是老百姓呢?除了张三李四之外,还多了一个给力的央行,在给我们进口黄金石油铁矿石。

  价格稍微涨了,但是相比涨价,这个货物的总量,就多得多了。

  央行与张三李四,同时给老百姓服务,甚至互相杀价,那么国内资源价格就应该大跌,老百姓普遍受益!

  把经销商的困难,说成对整个居民的不利。央行是这么推理的吗?

  经销商困难,是对居民有利。为什么央行连这个都会搞混?

  央行需要煮饭的,这个没错。但整个央行居然全部都是煮饭的,全部都是伙夫,门外汉,那这个国家就遭殃了。

  问4、外储不仅要安全,还要收益,请问有何举措?

  答:要安全,要提高回报。

  问5、如何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答:多元化是原则。一是投资产品多元化。二是投资行业和地区的多元化。三是不要追随市场和舆论,去追涨杀跌。

  驳斥:

  问答4无实质内容。不信可查看原文。问答5也一样空洞。

  一般来说,伙夫、门外汉说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拖泥带水,不得要领。

  这些都不值得驳斥。

  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去搞外汇投资,甚至存留外汇储备,就错了。你去讨论“安全、收益、多元化”能有什么结果?

  好比一孩子,在娘胎里就是脑瘫。生出来以后,你教他游泳,教他钢琴,教他奥数,你能教出一个天才来?

  不管你怎么教,还是一脑瘫。

  外汇局的脑瘫在于,自己自作主张去购买美元。以至于存留了3.2万亿的巨额外汇,不管如何处理,都会有极其严重的后果。

  美元是一张纸,其信用需要用商品的认证。

  如果这个纸张买不到东西,就不能要。

  如果这个纸张买到了东西,却太贵,卖不出去,那就要降价。

  外汇局办事不牢靠,认为“美元还没有购买力?” “收了美元还有错?”

  殊不知,货币的购买力需要进行最残酷的验证,不能这么想当然。

  你认为美元有购买力,那么你自己掏钱,把这个美元买下来,去美国进口商品,运回来,打广告,卖出去,还要盈利赚钱。

  整个这个流程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军中无戏言,这是最残酷的考验,不能说空话。

  你不能说,我买了美元,也能买到货物,但是路上被劫了。这不是理由,被劫了你就要赔钱。一直到货物卖出去,收到钱,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借口,来不得任何差错。

  显然,只有进口商具备这个能力,能经受进口商品卖出去这一整个过程的最残酷的认证。而外汇局没有。

  既然外汇局没有认证货币购买力的能力,那么,央行外汇局就不能进入外汇市场,去收购美元。美元交给进口商去收,价格也由进口商说了算。

  现在央行外汇局,一群做饭的伙夫,就不懂这个道理,硬是充愣,动用印钞机收购了3.2万亿美元!

  央行收购的外汇储备,哪怕是一分钱,都是购买力被民间所拒绝的结果。否则轮不到央行来储备,民间就把美元买走了。

  现在,民间进口商所拒绝的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你说这么多外储,被民间所拒绝的外储,怎么可能买回东西?

  央行拿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本身,就成了央行脑瘫的证据。央行还好意思到处炫耀,说什么“安全、收益、多元化”?

  有人领着一个脑瘫的孩子,在你面前说,我这孩子,第一是要保证他安全,第二才是让他学钢琴,第三,我要让他多才多艺。

  你做何感想?

  可怜的央行,可怜的伙夫,可怜的中国人。

   所有这些,我早在两年前,甚至五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关注的人太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家可以上“吴辉的个人网站”,关注《吴辉的博客专辑—— 抵御美国经济侵略》一书, 其中《用废纸换财富——美元贬值的奥秘》、《中国需要内生的人民币汇率》、《就“印钞综合症”致央行领导人的一封信》等文章,就早已把相关的理论问题说透 了。


 问6、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国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购汇所使用的本币资金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因此 外汇储备直接体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相应的央行负债对应。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 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 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驳斥:

  货币的发行,是央行的负债,是央行借用实体财富的凭证。

  央行印刷100元纸币,到张屠夫那里买10斤猪肉。那么张屠夫得到100元,这100元就是央行就欠了张屠夫10斤猪肉的证据。

  3.2万亿美元,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所制造出来的8000万个集装箱的商品,从美国人那里换来的。

  我卖出8000万个集装箱,得到3.2万亿美元。

  这3.2万亿美元,就是美国人欠我们8000万个集装箱的证据。

  央行买入3.2万亿美元外汇,向外汇持有人支付20万亿人民币,这20万亿人民币,就是央行欠我们3.2万亿美元的证据。

  20万亿人民币存在居民的手中,表示央行欠我们3.2万亿美元。央行存有3.2万亿美元,表示美国人欠央行800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

  美国人欠我们800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怎么还?

  央行拿了3.2万亿美元,理应由央行用3.2万亿美元去美国采购8000万个集装箱,并运回中国。央行应该组织人做这个事。

  央行没有能力去运,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

  第一,央行你既然没有进口能力,你当初就不应该接受这3.2万亿美元。你不接这个美元,那这个美元只能由出口商自己拿着,出口商必定会自己想办法,去美国进口货物回来卖出,用向国内卖出美国货,来把自己赚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再用这个人民币组织再生产。

  如果不能进口,出口拿到的美元就无法转换成人民币,出口就无以为继,就不至于出现向美国单向奉献8000万个集装箱的情况。

  第二,悲剧既已造成,8000万个集装箱给了美国,央行没有能力讨回。那么央行可以守株待兔,死拽着3.2万亿美元现金不放,等待民间进口商来慢慢进口。我一年进口1万个集装箱,我等8000年,我要一个子不剩,把美国人运走的财富,全部抠回来。

  那么,这3.2万亿美元,不能交给外资,外资弄假进口,骗走你的美元。这3.2万亿美元,也不能投资,如果投资肯定肉包子打狗。因为我们上了坏人的当,才得到这么多美元,再向坏人投资,肯定是进一步损失,也就是“货也没了,钱也没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外汇局的意思,央行得到3.2万亿美元,企业和个人得到了20万亿等值人民币。外汇局和企业两不相欠。

  但是,既然货币是央行的负债,那么20万亿发行,就是外汇局欠千千万万的企业3.2万亿美元的证据。

  外汇局,要么自己进口8000万个集装箱,向国内卖出,来回笼自己发出去的20万亿货币,销掉这个证据。

  要么死拽着3.2万亿美元不放手,不投资,不给外国人,严厉管制,等待国内居民用20万亿货币来购买美元,用于进口资源,慢慢销掉这个证据。

  如果这3.2万亿美元不能用来进口,那么我们的8000万个集装箱,就白白给了美国人,外汇局发放的20万亿人民币,将无法转换成资源进口,只能在国内追逐商品,形成通货膨胀。

  外汇局说3.2万亿美元和20万亿人民币等值,这又是不懂江湖。20万亿人民币的值,都在3.2万亿美元上。8000万个集装箱进口回来了,才能给20万亿借条赋值,否则就只能用国内的资源给这20万亿新增货币赋值,那就白白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并且形成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央行应该维持币值稳定。所以通货膨胀是不能允许的。外汇局如果不能把3.2万亿美元转换成实体财富进口,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那些接受这3.2万亿美元的相关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当然,追究责任是空的。把这些人倾家荡产,也掏不出那么多钱,来承担3.2万亿美元8000万个集装箱的责任。关键是荒唐事不能再干了。死掐外汇进口资源,是将功赎罪的唯一机会。

  问7、能否分出部分外汇储备委托给国内专业金融机构或国际投资机构管理运作?

   答:外汇储备一直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其中包括委托经营。从1996年起,有选择性地将部分外汇储备委托给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资产管理机构投 资。目前外汇储备经营委托的外聘经理,均是市场知名度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经营业绩排名靠前的资产管理机构。外汇储备经营高度重视对外聘经理的风险管理, 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密切监控,确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

  驳斥:

  外汇局这一段自问自答,关键是六个字“国际投资机构”。

  把外汇储备交给外国人。

  子曰“损人自益,身之不详”。问6中我们已经阐明,外储不能投资,只能进口。外储交给谁都不行,给外国人更不行。外储的任何投资,都构成对国家利益的出卖。去赚这样的钱,对于当事者来说,大不吉利。

  问8、外汇储备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直接分给民众不合适,那是否可以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答:不论是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建议,还是将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建议,都涉及到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分配使用的问题。 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 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在“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监管”的管理原则指导下,外汇储备正积极创新运用渠道,继 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

  驳斥:

  第一,外汇储备是不能免费使用。任何人使用外汇储备,都应该掏钱。社会有20万亿货币,外汇储备应该回笼这些货币,也就是,拥有这20万亿的人,购买外汇向美国进口资源,是外汇储备唯一正确的使用方式。

   第二,外汇局在用外汇储备投资的时候,是不是遵循了“有偿使用”的原则呢?购买美国国债,是有人自己掏腰包,用人民币向央行购买外汇,然后用这个自己掏 钱买的外汇,去美国购买国债?如果是,那么央行万岁。如果不是,那么央行就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外储必须有偿使用,为什么自己不从口袋里掏出人民币来购买 外汇,然后再拿这个买到的外汇去美国投资?

  第三,“外汇储备正积极创新运用渠道,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这句话不妥。你 不要去创新渠道,你只需要死掐外汇进口资源,不见兔子不撒鹰,看不到货物不付款。这个货物还必须是用于国内消费的货物,外商进口原材料,无论进口什么,都 不给外汇,要钱他们自己去美国弄。外汇局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来进口为本国国民所用的资源。

  真的,现在还来得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外汇局可以成佛。

  问9、是否能够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贷给境内商业银行使用?

   答: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畅通的购汇渠道,完全可以满足商业银行、企业等合法的购汇需求。如果企业或银行需要外汇用于对外贸易和“走出去”,随时可以 用人民币资金购汇,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碍。而简单地采取外汇储备贷给境内银行的做法,将进一步减少购汇,相应加大央行购汇压力,不利于宏观调控。近年来,人 民银行、外汇局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出发,遵循“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监管”原则,创新了多种外汇储备运用渠道,积极服务银行和企业的购汇需 求,有力地支持了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不驳斥:

  终于看到了一句可以不用驳斥的话。央行“不借”是对的。外汇储备借给这些化生子,肯定有去无回,风险不可预测。

  问10、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出鼓励“藏汇于民”,但“藏汇于民”为何难以实现?

   答: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流动性泛滥,外汇净流入规模较大,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目前,我国积极支持居 民持汇用汇,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居民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用途的购付汇需求已得到充分满足,资本项目下除对一些风险较大的国际收支交 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个人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等渠道均无政策障碍。

  但是,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驳斥:

  顺差是出口大于进口,双顺差是美国人印钞票,换走我们的财富。

  出口得到美元,如果“藏汇于民”,会是什么后果?

  那他们会千方百计,用这个外汇去购买东西,而不是作为摆设。

  如果央行不结汇,那么结汇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进口商。进口商拿了外汇,也不会存着,而是要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也不是自己存着用,而是要卖出去,得到人民币。

  出口一件商品,要换成人民币,有多么麻烦?

  但这个麻烦是必要的,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出口所得的外汇的价值,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品进口,并且被本国消费者所支付的人民币而认可。

  现在央行把进口商结汇的过程全部省略了,拿了出口商的美元,直接按固定汇率兑换成人民币。

  简单是简单,但是央行却拿到了购买力未经验证的美元。这个美元囤在央行手里,没有完成其购买商品的最终使命。

  如何实现这个美元的购买力?

  央行不能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交给进口商去通过进口商品来实现这个美元的购买力。

  所以,不能省略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不能省略的。

  央行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仍然按照固定汇率收购美元,结果手中的美元愈积愈多,购买力越发难以实现。

  后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8000万个集装箱给了美国,积累3.2万亿美元,一美元的财富也不能讨还。

  这已经是一个癌症了,一个肿瘤,极难化解。

  面对这一情况,央行认为,“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第一,央行愿意以得癌症为代价,愿意以损失8000万个集装箱为代价,去直接收购出口商手中的美元,并且一直储备,请问谁还会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把外汇卖给央行,难道不比卖给进口商简单省事吗?

   第二,如果央行不直接收购美元,那么出口商出口货物所得的美元,必须由进口商接受,而进口商接受美元的理由,是可以从美国买东西。进口商买不到东西,出 口商的美元就没有人要,出口商美元没人要,就换不到人民币,就无法组织再生产。美国就通过无法持续印钞票,而持续购买中国的货物。

  在央行持续收购美元进行储备的情况下,出口商直接通过央行结汇,通过央行的印钞机所印刷的人民币,用中国的资源完成再生产。

  这样一来,美国人乐得坐享其成。干脆关闭自己的生产能力,持续印钞票,交换中国出口商的产品。

  这样一来,美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

  美国没有东西出口了,8000万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老百姓也不乐意。这样一来,美元买不到东西,那谁还会“藏汇于民”呢?

  第三,“藏汇于民”的障碍,明明是央行介入直接收购美元这一错误的政策所造成的。只要央行不“藏汇于官”,自然就只能“藏汇于民”。

  “藏汇于官”,这个天大的篓子,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持续流失,造成了美国人印刷钞票持续换走我们的资源。央行真的不知道吗?


问11、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否已经超过合理规模或实际需要?

  答: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我们不追求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不追求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是合理水平,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综合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 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科学发展的主线,将贯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减缓外汇资金流入压力,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驳斥:

  双顺差不是“客观结果”,而是上当的结果。

  顺差是别人白用我们的东西。当别人可以白用我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上当了,怎么能说是客观结果呢?

  我们出口东西,拿到洋钱,我们拿到这个洋钱,要能买到东西。

  这个洋钱还不能说是“能买到东西”,光说不够,还要真正能买,真正能买还不够,还要真买回来。真买回来还不够,还要能卖出去,能用得上。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洋钱的购买力才能算是得到验证和实现。而这个最严厉的检验过程,只有承担损益责任的进口商,才能实现。

  出口得到的洋钱,未能实现进口,未能通过进口商验证并实现其购买力,所以才有出口大于进口,才有顺差的出现。

  验证并实现洋钱的购买力,是国家起码的金融防护。我们的央行自毁长城,不通过进口商验证美元购买力,就直接予以兑换。这就是顺差的根源!

  所以顺差明明是央行的渎职,怎么能说是“客观结果”呢?

  不验证洋钱购买力就直接兑换,这个天大的漏洞,让美国印钞机长驱直入,在中国任意印刷钞票,掳走财富。然后我们还把美国人印钞的抵押物,也就是外汇储备,送到美国去投资,“货也没了,钱也没了”,相当于给美国人在中国白白印刷钞票。

  请问,如果中国可以用人民币抵押,去俄罗斯任意印刷卢布,然后我们还可以从俄罗斯央行,把印刷卢布抵押的人民币拿回中国,结果会是如何?

  请问,如果中国可以以同样的手法,任意印刷日元,结果如何?

  请问,如果中国可以以同样的手法,任意印刷欧元,结果如何?

  结果就是中国可以任意拿走俄罗斯的货物,可以任意拿走日本的货物,造成俄罗斯日本的双顺差。

  所以,“双顺差”是旷世丑闻,不是客观结果。

  如果说“双顺差是客观结果”,那也只能说,央行外汇局一群煮饭的门外汉,是客观结果。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太长久。伙夫们会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去。

  外汇局说,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是合理水平,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话不错。因为“外汇储备”就是白给货物,就是资源流失。请问,一个国家的资源流失,多少才是合理的水平?当然,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最坏的是利比亚、伊拉克。这个是全部流失。

  中国在向他们看齐。

  问12、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对此,有何评论?

   答: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同时,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 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价格水平。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应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通 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驳斥:

   只要人民币的发行总量不变,不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何上涨,不管全球通胀预期如何明显上升,不管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如何加大,这些都只会引起国内商品价 格的结构性调整,而整体价格水平必定维持不变。100个男人100个老婆,有的男人娶了好几个老婆,就必定有男人打光棍,平均下来还是一个男人一个老婆。

   “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价格水平”——这个投资的钱,哪里来的?还不是热钱换来的?储备3.2万亿美元,给美 国人的代理人发放了20万亿人民币,所以这些人才有大把的钱,搞投资,才会以高价格抢购我们的能源、资源、劳动力和土地。

  “外汇储备增 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应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回 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美国代理人拿到了20万亿人民币,这都是亲票子,他爱怎么花怎么花,你怎么去回收?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隔靴 搔痒,仅仅是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恰恰是限制了国内居民的流动性,让国内居民的存款不买东西,让外国人的钱放肆买东西,这恰恰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请问煮饭的师傅,那你说主要原因是什么?能不能说透一点,让人明白?

  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显然,通货膨胀的总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央行印钞。

  外汇储备增长就是给美国印钞。美国人印钞向央行所抵押的美元,已经流会美国,变成可以随时宣布不还的“美国国债”。这等于是给美国人白白印钞!

  央行给美国人白白印刷了多少钞票?

  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前后,中国的居民储蓄5万亿,外汇储备大约是1800亿美元左右,换成1.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给美国代理人印刷的人民币,占居民储蓄的30%。

  2004年,居民储蓄7万亿,外汇储备4000亿,换成3万亿人民币,也就是给美国代理人印刷的人民币,占居民储蓄的40%。

  2007年,居民储蓄暴涨到20万亿,外汇储备也暴涨到1.3万亿,换成人民币10万亿。中国居民手中的钱,有一半是美国人发行的。

  2011年,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给美国人印刷了20万亿。美国人手中的人民币,超过了中国自己所拥有的人民币。

  在这些数字面前,央行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印票子是大罪,白印票子,还给外国人白印票子,这是亘古未有的旷世丑闻。持续的通货膨胀已经在老百姓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这种不满,不会因为央行的一句搪塞而消失。报应会来,或迟或早,一定会来。

  问13、有观点认为,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请问,我国是否仍在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

  答:目前,所谓强制结售汇制度,在我国已是一个历史概念。企业出口等所获得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外汇短缺时代的产物,建立于1994年。当时要求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除国家允许开立外汇账户予以保留的外,均应全部卖给外汇指定 银行。此后外汇局不断放宽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条件,提高账户限额。2002年,开户条件限制取消,凡有外贸经营权或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均可经外汇局 批准后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2006年,外汇账户开户无需事前审批。2007年,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2008年,修订后 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自行保留或者卖给银行。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因此,我国已 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

  驳斥:

  在外汇短缺的时代,外汇黑市的存在,使得外汇的购买力可以得到黑市的认证。黑市外汇的流向,只有一个,就是民间进口商(包括可能的走私者)。

  黑市的外汇价格,比央行收购价格要贵,所以央行才实施“强制结汇”,出口商拿了外汇,只能卖给央行,不能卖给进口商。

  央行的强制结汇,让出口商获利减少,但是从央行拿到低价外汇的进口商却因此获利。

  其实外汇黑市一开始就不应该打击。中国一开始就应该依赖外汇黑市,把进出口自动反馈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起来。美元购买力下降,其汇率在黑市会立即下跌。

  强制结汇阉割了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短期之内好像拿到了低价外汇,但是进出口互动的市场汇率,却因此无法形成。

  这个制度沿袭下来,就形成了“央行汇率”替代“黑市汇率”的局面。但是央行对汇率的敏感性,天生比黑市要差。最后的结果,是央行储备3.2万亿美元,丢掉了8000万个集装箱,换回1200吨废纸,整个国家做了冤大头。

  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的强制结汇,“央行汇率”的美元价格比黑市要低,央行动用行政力量,强买强卖,强制结汇,剥夺出口商的利益。

  这个事情的变局在于,央行在美国人的操纵和哄骗之下,搞了几次无耻卖国的大贬值。1985,人民币汇率从2贬值到3.6;1990,从3.6贬值到5;1994年,从5贬值到8.4。

  经过这么几次大出血的贬值,请问民间进口商还怎么承受?

  同样的一件美国商品,1985年突然上涨80%,1990年又突然上涨60%,1995年又突然上涨70%,这每一次上涨,都构成对进口商的大规模宰杀。

  没有人需要美元了,没有人用美元进口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央行的“强制结汇”,就变成了“被强制结汇”。

  出口商品得到美元,买不到东西,那么卖给央行。这时候,央行所出的美元价格,已经比黑市要高得多。央行已经吃亏了,原来的“强制结汇”变成了“被强制结汇”。

  正是这种“被强制结汇”,导致了出口所得美元,无需通过进口商认证,导致了免费的出口,以及持续的免费出口。也同时导致了央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

  央行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

   但是,央行为什么不提及,从“强制结汇”到“被强制结汇”这个转折过程中,央行曾经三次主动大规模对美元贬值?一次80%,一次60%,一次70%,都 是突然宣布的,没有来头的贬值。这三次贬值导致了从“强制结汇”到“被强制结汇”的逆转,导致了央行主导汇率下(美元被高估,无法消化)外汇储备的大规模 积累,以及国家资源的大规模流失!

  这三次贬值的决策细节应该公布。这三次贬值应该对后来国家资源流失的局面,承担关键责任。

  再回到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显然,要阻止局面的恶化,那么央行应该退出“被强制结汇”,不再入市接受美元。只要央行不再印钞以高价兑换美元,而是把美元的认证和买卖交还给民间,那么外汇储备增加的局面立马可以扭转。

  问14、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具体信息为什么不能对社会公众披露?外汇局是否有进一步增强这方面透明度的打算?

  答:我国外汇储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通用数据公布标准(GDDS)进行信息披露,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相同。作为负责任的专业投资者,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信息及时地按相应的渠道向国际金融组织、市场监管机构等对象披露,符合国内外通行做法。

   由于规模大,市场影响力较强,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经营的动向一直密切关注,希望藉此发现和捕捉获利机会。国际金融市场的 参与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尽量多地获知对手的信息,尽量少地暴露自己。为了维护我外汇储备的安全和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应持严肃谨慎的态度,积极稳妥 地逐步提高透明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关注,我们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 会、专家座谈会、外汇局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基本情况,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我们还将继续做好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欢 迎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驳斥:

  外汇局根本没有资格经营外汇,让外汇进一步化水。

  谁要去经营外汇,可以按照外汇局自己说的游戏规则,叫“有偿使用”,自己先掏钱出来,向外汇局购买美元,然后你用你这个买到的美元,爱投资,爱买美国国债,爱赚爱亏,都由你去,那是你的自由。

  你自己没掏钱,你还去“经营外汇”,断然不可。这个问题我在2005年的专着《资本人格化》一书中,就已经阐述,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一定要承担资本责任,自己掏钱,就没有猫腻。

  既然外汇局不能“经营”,那也就谈不上“增加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请大家不要再误导了。任何对外汇储备的“经营”都是对国家的犯罪。管理外储的正确态度只有一个,我已经说过,再重复一遍,就是“死抠外储进口资源”。

  问15、外汇局仅几百人的外汇储备管理团队,是否存在人均管理资产规模过大的问题?如何控制储备经营风险?

   答:人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外汇局始终高度重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吸收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 标,已经形成了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工作和管理工作匹配的经营管理团队,构建起了完整的、覆盖全球的储备经营平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实 现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目标。今后,针对不同投资产品对人员的要求,还将有序调整外汇储备人员的结构和规模,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经营的需 要。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控制储备经营风险,一是要在坚持 “安全、流动、增值”经营原则的前提下,继续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持续优化。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资产、期限和产品分布的结构和比例,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是继续完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系,保证各项投资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水平。四是不断完善经营基础平台建设,持续拓展和完善 全球化经营渠道。

  驳斥:

  安全、流动、增值,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是车轱辘话。请大家回过去看问答4和问答5。

  问16、当前,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外汇资金大量净流入,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投资经营难度加大。对此,有何统筹应对之策?

   答: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发力。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 下,实施“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一揽子应对政策措施刻不容缓。扩内需,就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调结 构,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减顺差,就是要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充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促平衡,就是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化手段,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开拓资本流出渠道,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只有这样,才能 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统筹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问题,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的要 求,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驳斥:

  中国40%的GDP被用来出口,为美国服务。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完全被美国所控制。

  怎么“扩内需”?美国人印钞,我们赚钱,我们赚的钱都被通胀所抵消,怎么“扩内需”?

  怎么“调结构”?难道央行有决心有能力,把为美国服务的经济结构扭转过来?

   怎么“减顺差”?央行现在还在为出口商持续兑换美元,无视这些美元的进口能力,这等于是刻意制造顺差。还不够,还要把顺差所得的美元继续购买美国国 债,2011年4月以来,连续3个月增持206亿美元美国国债。所以央行不仅制造顺差,还制造“钱货两空”的顺差!外汇局一边口里喊着“减顺差”,一边在 行动上制造顺差,并且还把顺差所得的钱败掉。这如何解释?

  怎么“促平衡”?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自由“投资”,相当于是把赚到的钱直接扔掉,这样国际收支就平衡了?

  伙夫。

  (完)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