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团是保安团,民团是民团,《八佰》的编剧搞清楚了吗?

保安团是保安团,民团是民团,《八佰》的编剧搞清楚了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八佰》里面把湖北省保安团黑得很惨,这是对抗战初期国军千千万万付出牺牲的普通士兵的极大污蔑和不尊重。

  《八佰》里面把湖北省保安团黑得很惨,破衣烂衫的,完全是一群刚被拉壮丁拉上前线的农民的样子,去上海根本不是什么保家卫国,而是为了去看一眼上海是什么样子。还有老算盘,也是浙江省保安团的文职,根本不想打仗,就想着回家娶媳妇儿。这是对抗战初期国军千千万万付出牺牲的普通士兵的极大污蔑和不尊重。

  理论上说,保安团是地方武装,是由各省自己用自己的财政筹建和装备起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但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治安,尤其是城市治安,主要是警察和宪兵队负责的,保安团则是保甲制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用来剿匪的地方武装。比如井冈山初期的斗争,主要敌人就是江西的地方保安团,一直到1930年以后,才开始面对正规军。

  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各地军阀大体上进入均势状态,正规军的番号也基本上都是由南京统一给的番号。但各地军阀的实力有大小强弱,和中央的关系也有好坏区别,所以各省都会在自己的财政负担能够允许的范围内大量扩充保安团,作为自己的后备武装力量。南京直接控制的江浙皖和湖北,都是南京直接掏钱武装的保安团,装备和训练水平也是各地保安团里比较高的。

  在抗战开始的时候,一般估计全国正规军的数量大约在200万左右,但也有只有130万人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当时如果只是按照南京军委会发的番号的正规部队的编制员额来估算,那么就只有130万人的正规军。但实际上各地都有自己私自扩编的地方部队,虽然名义上叫保安团,但实际上各地的保安团差距相当大。

  在抗战开始之后,国军在华北战场和淞沪战场两线作战,部队消耗非常快。用郭汝瑰的说法就是,当时国军中第一流的部队,也就是中央军的嫡系精锐,一个师在淞沪战场可以坚持一个星期,地方部队装备差一点的,一个师一般一天到三天就会被日军打垮,失去战斗力。真正能够在第一线坚持住的,实际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嫡系中央军精锐,也就是几个德械师,以及装备比较好的十八军、第一军等部队。

  按照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斯给国军统帅部的意见,国军一开始在淞沪战场的做法就是,第一线的87师、88师和36师这些部队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后面上来的部队分批补充到这几个师作战,这样可以把这几个师之前积累的对日军作战的经验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但在实际操作中,用于补充第一线部队的,主要就是各地增援上来的保安团。

  比如我们现在看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名单,就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湖北人,就是因为湖北省保安团是由陈诚亲自指导训练和武装过的,所以在各地保安团里算是战斗力比较强的,才会用来大量补充第一线的几个德械师。这几个部队都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如果不是信得过的后备部队,是不会用来补充的,一般的保安团想补充到这几个师,还未必能有这个机会。

  而且,在抗战爆发之前,因为全国始终处在战乱状态,军阀割据混战,所以各地都没有实行普遍兵役制,也没有建立起非战时状态下的动员和组织体系,只有广西在中原大战之后保境自守,进行了普遍兵役制的训练,所以,在抗战开始之后,能够用于补充前线作战部队的损失的,只有各地的保安团,只有广西战争一开始,马上从一个军扩编成了四个军。

  顺便也在这里说一下当时普遍存在的民团。虽然相对于正规军来说,保安团算是地方部队,但保安团在每个军阀自己的地盘里,也算是半正规军,还不是完全的地方保甲制的产物,真正的地方保甲制的产物是民团,也就是在没有正规军,或者正规军、保安团数量比较少,不足以应付地方治安的地区,当地政府会组织当地豪绅凑钱,建立民团武装,用于对付小股的土匪。

  但民团的军事训练基本上谈不上,相比之下,保安团至少都要经历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如果装备稍微好一点,地方保安团的战斗力其实是并不差的,这也是在抗战开始后能够用保安团来补充作战部队的原因。民团装备和战斗力要比保安团差很多,实际上主要是用来欺负老百姓,真正需要对付比较大一点的土匪势力,都要出动保安团。《八佰》可能是没有搞清楚这个区别,把民团的状态当成了保安团。



src="http://haizi.name/images/joomgrabber/2020-09/"/>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