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立东:互联网和大学的消亡

季立东:互联网和大学的消亡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高校的金钱化是当代大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个特征决定了其他的特点。

  这是我读徐贲的《人文的互联网》的第二篇随笔,承接《互联网和自由》那篇。

  那篇有个一个话题没有详细说明就是钱颖一感慨人工智能要毁掉中国的教育优势的问题。这次我们接着来谈这个问题。

1大学的特点

  在今天大学实际上已经被完全金钱化了,其运作整个就是资本的自我无限循环的运动。高校的金钱化是当代大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个特征决定了其他的特点。

  比如,发论文是要钱的,公开买卖版面。

  出版学术著作也是要钱的,没钱就别出版。

  自然,理工科的什么试验等等也是要花钱的,特别是跟着导师做项目,那就更是钱钱钱了。

  我们看到,从开始到结束,这个过程的特点是以钱为出发点(发论文,出书,试验,项目),而结尾也是钱。提升职称,等等。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说的价值自我无限循环的过程,这是标准的资本运动过程。

  我们的科学文化的产生已经是必须依附于资本的运动了,资本的运动成了我们当今科学文化产生的本质。

  其次是等级制。这点不仅是大学,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等级的,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到博士。而且我们当今的等级制是彻底渗透了金钱的等级制,这个和前三十年的等级完全不同。

  等级,不过是利益分配的等级表现而已。

  在金钱等级制上就是学术权威制度。他在业界一言九鼎,不能受到挑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自然,学术权威也是经济利益收益最多的。在今天,大量的教授的收益已经有了大量的剥削性的收入,这是昭然若揭的。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学术资本家。

  如果说自然科学还要看实践效果,那么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们就没有这个限制,他们还可以为了利益再出卖灵魂和声誉,从各个方面为资本辩护,为剥削有理辩护。

  社会科学在金钱原则的渗透下,就成了八大胡同了。难得有小凤仙,更别说梁红玉。出了个李师师就够他们高兴了。但是你就别想杜十娘了。这里是没有的,他们全都以跪舔资本为“傲骨”。

  这种等级制背后是和政府的统治有关系的,等级的最顶端就是学府的领导人,也是政府的高官。这样,资本,学术,官僚就结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

  与学术权威+等级制有关的就是用人上的近亲繁殖。大家知道,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丑陋和无能。

  而审稿,也就是科研成果的出口,也是小圈子在把持。科学成果的判定完全利益化,集团化了。这是明目张胆的集体作案,却毫无办法。

  自然,大学的成果也是在小圈子里流传了。自娱自乐。作者徐贲也提到学术成果没有人看的问题。但是这位犬儒学者是绝不敢说没有人看的成果其实就意味着死亡。没有真正的发生教化人民的作用,没有产生真正的影响,就意味着你产生的只能被悄无声息扔掉的垃圾——现代大学就是垃圾制造者。

  对于文科尤甚。

  这并不是说没有文科该研究的重大问题,而是他们全都绕开这些话题,宁可去抄录、编辑官方的文件,最后撮成自己的所谓的论文。这 真是小心翼翼的套中人的论文。

  金钱的,等级制,封闭三大特点是与互联网的文化完全不符合的,完全矛盾的。

  互联网的学术是求真的,因为这里不再以金钱为目的。真理反倒成了互联网学术的追求目标。

  同时这里是互相竞争,互相讨论的关系,在这里没有权威。等级制在这里也没有了。只有说的对,和说的不对的。只有赞同的和反对的。人们没有必要在互联网上拍马屁。

  最后一个就是开放。大量的知识,可以让大家自由选择、学习,实现了学习的自由,而不是被束缚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内。

  如果说我们今天还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话,那么,实际上废除大学就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了。

  用徐贲在本书中提出的互联网上的知识是“我们”的知识,而不是“我的”知识。这里的我们是指的是全人类的知识,而不是个别人的知识,更不该被大学这个高墙内的小圈子所垄断。因此,拆除大学这个小圈子,才能成就大圈子,即真正的全人类的“我们”的知识。

  全人类的知识的形成是必然的。这点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

  互联网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这里抄抄写写,每个人都在这里发表看法,全部的人类的精神生产在这里每天都在产生着,事实上也正在构成全人类的整体的知识——总知识。

  没有互联网这个平台是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全人类的总知识的。

  正如马克思说的在今天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总的生产,其成果商品,也是总的商品。在今天,人类的精神成果也就形成了总知识。

  大学的废除与否都无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互联网知识的发展本身不过就是大学这艘沉了的木船的另外的反应。

  与之连带的,徐贲在书中也提到了专家不再受到尊重和认可的问题,这点在今年我们的网络才特别火起来。

  专家被骂,并不奇怪,因为他不能在垄断知识了。人们从他们的垄断权威下解放出来了。造了这些专家的反!虽然他们依然可以在网络上大放厥词,可是实际上已经臭到家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那些闷在大学里不敢发声的教授们,则如没有关心偷偷死在家里的老人那样——社死了。滔天的舆论巨浪中,我们的大学教授们都不置一词,这就是说明他们社死了。

  大学的存在是因为金钱的支持,实际上基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的大学已经在逐渐进入烂泥潭中。

  黄昏是大学现在真正的色彩!

  钱颖一教授不发出哀鸣是不行的,是不可能的!他敏感地感受到了大学的死亡。这位犬儒作者徐贲不过是狡黠地把话题岔开了。

2大学和政治

  金钱制,等级制,封闭制度三大高校特点,一方面产生学术和文化,但是另外的作用就是限制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因此这三大特点本身就是限制,就是不自由。

  这样,我们就与上文《互联网和自由》的话题挂上钩了。

  教育这个部门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是因为这个教育这个部门担任着为统治阶级教育、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这是政治体系中不可获取的部分,是对政治运行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部分。因此,当这个部分出现问题后,政治的运行部分必然发生变化。或者说可以看到政治运行的部分发生变化。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进行有教无类的讲学,是对传统的世袭贵族控制学术文化的革命。

  这种体制到西汉中期,开始被家学所代替知识和能力(当时主要是掌握国家的知识)而这种体制伴随到最后的九品中正制,人才几乎都是从几大家族中推荐的。政权也就是掌握在这几大家族中。两汉的中央集权的体制就结束了,代之以两晋以来六朝的大动荡。

  科举制是对应士族阶级的衰落,广大阶层中逐步进入中枢,扩大了阶级的统治基础。对应的是宋代以后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的废除背后是封建社会的结束,是惊天动地的巨大改变,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民国的建立。是完全不同的阶级掌权。

  从民国到现在学校体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而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的到来,无疑开启了对整个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

  生产力是革命的火车头,你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

  无论怎样反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你也不能阻挡它们的到来。而它们一旦到来,就是大学和目前的整个教育体制落幕的时代。

  这并不代表不要教育,教育是永远需要的,而是不要目前的金钱、等级、封闭的三大特点的教育。

  人才的选拔也不再按照目前的方式,我想,巴黎公社的方式是最好的。这点我们就不在此多说了。

3总结

  学校体制在互联网面前,如今只代表了对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自由的反动,是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反动。它已经在明显不过地表现出对当今的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学校体制的生命力就要耗尽了!

  时代变化背后都有信息,知识的生产,传播的根本变化,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亦然。

  可以说中国教育改革在互联网面前终于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根本原因,就是教育体制,学校体制自己的存在。如果这个体制不存在了,这个体制固有的问题就都不存在了。我们不能总是在这个圈子里转,必须打破这个圈子,从互联网的教育方向去找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思路。

  目前5G、6G的铺开对大众生活还不大有影响,我想至少五年后就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觉了。改革的方向就会明确。

  因此,《人文的互联网》的作者徐贲这类的资产阶级作者在谈什么知识自由,什么大学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的行为,用现在的网络上的话,那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再说的话。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