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校长儿子“高考移民”,小镇做题家被暴击

衡水中学校长儿子“高考移民”,小镇做题家被暴击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如果所谓的公平,所谓的完美的规则只是将穷人限制在圈内,有钱的有势的却可以跳出圈外另辟蹊径,那这个“公平”除了给人们一点可望不可及的希望,还有什么意义呢?

  近日,河北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违规为儿子办理西藏的“高考移民”资格被举报,受到网友关注。

  高考移民不是个新鲜事儿,我2013年参加高考时就听说过。当时班里大概有四五个同学没有打印准考证,最后几天也没在班里上课。我心里有些纳闷,一打听才知道人家办理了“高考移民”。

  彼时,我对这种操作很不屑一顾。我爸年轻时在内蒙打工,我妈常埋怨我爸当初没给我上成内蒙户口,听到这些,我也就嘿嘿一笑,心想高考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考多少算多少。但我妈并未放弃对内蒙户口的执念,甚至我大学毕业之后有时还念叨这事儿,仍然是心有不甘。

  但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人傻了,有些明白了自己乡下“土猪”的地位。那几位“高考移民”同学,在班里排名中下游,按平时的成绩,也就是普通一本的水平,结果他们却都上了“211”,有一个还上了“985”,上的学校比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好。

  当时“高考移民”还是比较容易的,虽然不是很了解内幕,但据说只要在当地买房就可以获得移民资格,有去天津的,也有去内蒙的。一位同学的父亲是县里一所初中的校长,给他安排到东北考试去了。他本人是个学渣,在我看来有点纨绔子弟的感觉,最后也上了一个不错的一本。

  由此看来,有 的有钱的有本事的,想给自己孩子办理“高考移民”并不困难,甚至城市的中产家庭下决心放点血再跑跑关系都可以解决。

  这样一件不大的小事当时到没给我脑子里的“主旋律”造成多大冲击,我还是相信公平正义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

  穷人家的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高考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但人家有钱人的孩子只要花上个几十万(那些买房投资的,如果后面再转手卖出,估计成本就更低了),就可以轻松把我们甩在后面。

  我高中时的一个好朋友,也是我的室友,就叫他小A吧,身体不太好,一次跑操时头晕仰面摔倒在地。在临近高考的几个月精神比较紧张,再加上宿舍人多晚上休息不好,就到学校外面租房了,他妈妈过来陪读。我是经常失眠,所以最后几个月我妈也过来陪读,两家人住的并不远。

  他家条件并不好,父母都在北京打工,还带着他80岁的奶奶和十来岁的弟弟,每个月工资只有两三千,能辞工过来给他陪读很不容易。

  我家里条件比他家好些,但也是农村人。高考复习耗神费力,我妈时不时地给我改善一下伙食。我让她多吃点,她不肯,有时还争吵起来,她就说:“小A他妈买了个猪蹄一口都没舍得吃,我已经吃不少了”。我当然是无言以对。

  小A后来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现在在北京工作,月薪大概六七千。能上市里面最好的高中,我们无疑是当地农村学生里的佼佼者,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拼尽全力,也不过如此结果。回想起来,怎能不觉得心酸呢?

  再看人家郗校长的儿子,能上河北最好的中学,又是“校园年度人物”,又是“十佳班长”,还要去分数线几乎比河北低200分的西藏参加高考(2021年西藏高考重点本科理科分数线:少数民族317分,汉族415分)。

  如果不是被举报,衡水中学风云人物到西藏去参加高考,估计上个清华北大问题不大吧。这简直是对小镇做题家们的双重暴击。

  当一众小镇做题家们喊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拼得头破血流时,却有人舒舒服服地抄了捷径从山顶向下俯视,我们还能相信什么“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吗?

  更加有钱的,甚至直接包装成外国人来上大学了(这是合规合法的!),工农的孩子又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在号称最亮的地方却看不到一点光,我们又去哪里寻找光明呢?

  什么是公平?我的理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现实是有的人却不劳而获。

  如果所谓的公平,所谓的完美的规则只是将穷人限制在圈内,有钱的有势的却可以跳出圈外另辟蹊径,那这个“公平”除了给人们一点可望不可及的希望,还有什么意义呢?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