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竞争、垄断间的对立统一

资本主义竞争、垄断间的对立统一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资本主义社会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分为两大历史阶段: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由竞争,而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则是垄断,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分为两大历史阶段: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由竞争,而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则是垄断,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但是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同时并存。因此,在帝国主义阶段,既存在着垄断,又存在着竞争。既然垄断与竞争同时并存,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那么,垄断和竞争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呢?关于这个问题,列宁曾经有过一段概括的说明“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垄断是同自由竞争正相反的东西,但是自由竞争分明已经变成垄断,造成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又用最大的生产来代替大生产,使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至产生了并且还在生着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以及同这些垄断组织溶合起来的十来个支配着亿万资金的银行的银行资本。同时,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灭竞争,而是驾凌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首先,垄断和竞争是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

  自由竞争意味着许多中小资本主义企业为争夺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而彼此之间进行着斗争,资本自由地从一种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种生产部门,从生产某一种商品转移到生产另一种商品。所以,自由竞争是排斥着垄断的。

  垄断则是一些大企业的资本家之间的协定或联合;这些大资本主义企业通常生产或销售着某些商品的极大部分,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便订立协定或通过联合来限制彼此之间的竞争,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规定垄断价格,以保证取得垄断高额利润。同时,规模巨大、势力雄厚的垄断组织的形成,使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在竞争中破产被淘汰,或者被迫从属于垄断集团,使这些中小企业退出竞争舞台。所以,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在本质上排斥着自由竞争。

  不仅如此,垄断和竞争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有不同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为了追逐利润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资本家力图采用新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某一个资本家能够这样做,便能取得超额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他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势必竞相仿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由竞争意味着技术进步,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与此相反,在垄断条件下,既然垄断组织可以通过垄断限制彼此之间的竞争,规定高昂的垄断价格,获取难以想象的垄断高额利润,因而它们对于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往往不感兴趣;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扼杀可能产生的竞争,垄断组织常常高价收购新技术的发明专利权,把它束之高阁,不但自己不加利用,并且阻止他人加以利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垄断意味着技术进步出现停滞的趋势,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踏步不前的趋势。

  其次,垄断和竞争两者虽然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但垄断却是由竞争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结果引起生产的积聚,使某一种或几种商品绝大部分的生产和销售迅速集中在少数愈来愈大的企业手中。与存在着几百个几千个中小企业的情况不同,少数的几个或十几个庞大的众业,于此协商达成制竞的协议,或相互联合起来;而且由于生产集中,企业规模庞大,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大大限制了开办同种新企业而引起的竞争,从而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巨大,竞争将给它们相互之间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使这些大企业有彼此达成协议、限制竞争,形成垄断的必要性。

  这样,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生产的积聚,而生产的积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必然导致垄断的形成。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前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技术广泛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要求从事这种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必须规模巨大、资金雄厚。这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顶点,资本迅速积聚和集中,生产高度积聚,形成了这种大型企业。于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自由竞争便发展成为垄断。

  垄断首先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形成,然后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垄断。由于垄断组织从工业扩展到银行业,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混合生长,形成了财政资本和财政寡头的统治,产生了资本的相对过剩,垄断组织不得不向国外去寻找出路。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都力图向外扩张,它们之间争夺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竞争便大大尖锐化起来。为了避免这种竞争带来的损失,尤其当它们之间的力量势均力敌的时候,帝国主义各国的最大垄断组织往往便达成瓜分世界市场、规定生产规模和执行共同价格政策的协议,形成了国际垄断组织。这样,垄断便由国内的垄断发展成为国际的垄断。

  垄断虽由竞争发展而来,并且是为限制竞争而产生的,可是垄断形成以后并不能消灭竞争,而是“驾凌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大大加剧了竞争;而竞争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垄断的趋势。如上所说,不论国内垄断组织或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目的都在于避免竞争或限制竞争,规定垄断价格,以取得垄断高额利润。可是事实上,在垄断占统治地位之后,由于垄断并没有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相反地,使生产资料更加集中在人数更少的垄断资本家手里,因而垄断不仅不能消灭竞争,而是产生了新的更激烈的竞争。例如在垄断组织内部展开为了争夺领导权、股票控制权和利润的分配的竞争;在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展开前者力图扼杀后者或使其就范、后者反对前者而力图维持自己独立地位的竞争;在垄断组织与垄断组织之间展开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国家订货、政府职位的竞争;同样,在国际垄断组织之间则展开瓜分世界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的竞争,尤其当各国垄断组织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竞争就更加白热化。

  由于垄断组织是强大的资本家联合,它们掌握着该种商品的生产或销售的极大部分,控制着原料来源,操纵着金融,组织庞大,势力雄厚,从而使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就规模来说空前巨大,就程度来说特别尖锐。从竞争的规模上来看,垄断前的竞争在广度上主要在一国的国内市场上进行,在深度上一般只限于争夺销售商品的有利条件;垄断后的竞争在广度上则超越国内市场而扩大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深度上则从争夺销售商品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到夺取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国家订货和国家领导权。从竞争的尖锐程度上来看垄断前的竞争一般只依算经济手段,通过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等办法来打击竞争者;而垄断后的竞争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在经济上玩弄各种金融的阴谋诡计外,广泛利用国家机构,甚至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来对付竞争者;而在国际垄断组织之间、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甚至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附属国而发动战争。

  不仅垄断加剧了竞争,而且,竞争又进一步加强了垄断的趋势。在规模空前巨大、程度特别尖锐的竞争中,垄断组织之非垄断的中小企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加速了垄断组织并吞非垄断的中小企业的过程;而在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中规模大的垄断组织较之规模较小的垄断组织又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前者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其势力。这样,竞争的结果便使垄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起来,加强了垄断的统治。

  所以,垄断和竞争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这两个对立面结合在一起,相互强化、相反相成,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这表现为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等进一步尖锐化,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爆发更加频繁、更具有破坏性,从而使帝国主义成为垂死的资本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