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主政东北,完胜辽沈战役,背后是毛泽东的“以正合”

林彪主政东北,完胜辽沈战役,背后是毛泽东的“以正合”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林彪元帅的前半生十分精彩,尤其是辽沈战役期间的表现,一举一动都被后人精心描述、刻画。“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等等,可谓脍炙人口,很多人张口就来。

  不过,除了搭档罗荣桓、刘亚楼出色、东野指战员英勇,林彪指挥辽沈战役取得奇迹般的胜利,背后最强劲的基础却被很多人忽略。

  且看:

  中共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77人,派往东北工作的就达到20人,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其中,刚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陈云和彭真,都是政治局委员,是中央核心班子成员,也是最早进入东北的中央领导成员。随后不久,张闻天和高岗两位政治局委员也进入东北担当重任。

  此时,林彪是中央委员,从最根本的组织关系上,属于四位政治局委员的下级。

  彭真同志

  1945年10月16日,毛主席和党中央电示东北局书记彭真:“林彪急至沈阳助你指挥作战 ”。显然,林彪初到东北时,是彭真的手下,归他指挥。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东北工作如何开展?负责军事的林彪与负责全局的彭真产生矛盾,问题捅到中央。

  194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毛泽东拍板的决定:“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至此,中央委员林彪成了东北局一把手,他的副职中,陈云、彭真、高岗三人是政治局委员。同时还有一位张闻天,政治局委员,不久前党中央的“明君”,任合江省(今在黑龙江省的一部分)省委书记,也是林彪的手下。

  随后,林彪不负众望,带领大家励精图治,剿匪、土改、扩军,基础打好了,接着就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挫败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图谋,彻底扭转被动局面,转守为攻。由此才有了扭转全局、震惊世界的辽沈战役的辉煌。

align="center">

  看出来了吗?

  林彪的高明、东野的威猛,大家早已清清楚楚。但是,别忘了那四位政治局委员。

  他们的组织身份高于林彪,中央一纸任命却让他们成了林彪的下属,心里不会有“疙瘩”吗?未必!但是,没有什么爆料他们有怨气、抵触。虽然也没有渲染他们那段时期的灿烂、威猛,但是,四位政治局委员担任一位中央委员的下属,依然兢兢业业,分工协作,团结奋斗,仅此一项就足以显示,毛泽东“党的建设”多么成功。

  若无这几位“上级”型下属的克己奉公,何来林彪的威猛?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先要做正事、打好基础,再谈出奇制胜。很多人在这方面只重视“以奇胜”的运筹帷幄,没有重视扎实的基础在先。即使研究伟人毛泽东的战略时,也多聚焦于他的“以奇胜”。例如,辽沈战役先打锦州、形成“关门打狗”。却忽略了他的“以正合”,即首先锻造出了非凡的组织。

  事实上,辽沈战役的胜利,若没有自“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开始的“党指挥枪”,加上毛泽东孜孜不倦地搞好“党的建设”,突然让几位高干给原本下级的林彪当下属,能行吗?

  换在国民党阵营,早撂挑子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略智慧的经典,只有高人才懂。也许伟人早年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是他领导的红色事业起步就强调正道,辉煌背后都有“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实践。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