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四章 关键时刻:党内三次重要会议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四章   关键时刻:党内三次重要会议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只要是稍微认真研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人 ,就不难发现在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这一阶段 ,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这么一条客观规律 :每 当国内外发生反华反党反人民重大事件的时候 ,社会上或者是共产党内总是有人自 觉或不自觉地与之遥相呼应 ,干扰或破坏毛泽东将经济大革命持续推向前进的政治 路线的实施 。

  只要是稍微认真研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人 ,就不难发现在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这一阶段 ,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这么一条客观规律 :每 当国内外发生反华反党反人民重大事件的时候 ,社会上或者是共产党内总是有人自 觉或不自觉地与之遥相呼应 ,干扰或破坏毛泽东将经济大革命持续推向前进的政治 路线的实施 。如果说一九五七年是一群右派分子试图煽动推翻共产党的领导 ,那么 一九五九年则是达赖集团在美英以及印度人的纵容下发动反革命暴乱 ,紧接着是苏 联于一九六一年制造边民叛逃的新疆“伊犁事件 ”、一九六二年我国被迫进行中印 自卫反击战 , 紧随前后的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并派武装特务袭扰广 东

、福建等地边防 。正是在这不同的关键时刻 ,我们党先后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 义的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而深入开展对关键时刻党内三次 重要会议的时代背景 、会议过程和历史影响的了解与研判 ,有助于人们廓清迷雾, 还原真相。

  第一节 庐山会议:由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建国后 ,第一次著名的“庐山会议 ”指的是我国于一九五八年贯彻执行党的 “三面红旗 ”时 ,党内不同路线发生的又一次激烈思想冲突 。从表面上看 ,是发生 在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的一场严重对立 ,实质上是彭德怀因对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 奇 、邓小平等刮“五风 ”不满 ,而主动挑起的一场严重斗争 。毛泽东作为当时党内 毋庸置疑的最高权威 ,始终是党内各种政治力量博弈和争夺的焦点 。当毛泽东试图 纠正大跃进中出现的错误时 ,党内各“ 山头 ”、对“大跃进 ”立场不同的各派之间 的矛盾便爆发了 ,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毛泽东 ,努力争取他站在 自己一边 ,彭德怀的信是这样 ,其他人写的信也是这样 。基于同样的理由 ,毛泽东

  往往也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 ,他采取的一些行动之所以会让后人感到难以理解 ,很 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老人家掌握了一些我们至今尚不知道的信息 ,它凸显了 人们了解时代背景的重要性。

  一、召开庐山会议的主要背景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 ,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时曾提出 :“苦战三年过渡 到共产主义 ”。八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 在一篇《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的 文章中写道 :“寿张县的粮食单位产量 ,县委的口号是 ‘ 确保双千斤 ,力争三千 斤 ’,但实际在搞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的指标 ,一亩地要产五万斤 、十万斤 … … 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 、七千斤 ,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 ,至于亩产一 、两万的根 本没有人提了。”当时 ,一股“ 五风 ”(即共产风 、浮夸风 、强迫命令风 、瞎指挥 风 、特殊化风)就这样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刮起 。所谓“共产风 ”就是“三年实现共 产主义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在某种范围内“共 ”各种“产 ”,实际上造成了一 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 。所谓“强迫命令风 ”就是强制人们的思想行 为 。所谓“浮夸风 ”就是比着说大话 、空话 。当然 ,“五风 ”刚刮时还没有形成严 重的危害 ,并被人们空前的革命热忱遮掩着。

  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 ,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一 九五九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 问题 。当讨论到粮食生产问题时 ,农林口上报各地汇总的粮食产量指标超过一万亿 斤 。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 :搞不了这么多 。经与农林口商议压缩到了五千亿斤到六 千亿斤(相当平均亩产三百至三百五十斤)。农林口负责人谭震林等就说 ,不能再 压了 ,再压就打击群众积极性了 。于是 ,会上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 。会 议讨论并通过的 《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指出 ,“人民公社是建成 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同时 , 明确规定了由人民公 社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 :一是要经过多少年 ,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了 ;二是全 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地提高了 ;三是全民教育普及并提高 了 ; 四是社会主义时期不得不保存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 、脑力 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都逐渐地消失了 ,反映这些差别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 的残余也逐步地消灭了 ;五是国家职能只是为了对付外部敌人的侵略 ,对内已经不

  起作用了 。在这种时候 ,我国社会就将进入到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时 代。(《毛泽东年谱》第 3卷 411页)

  然而 ,在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不久 , 当时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就在九月三日的 《人民日报》 社论中强调 :有条件的可以立即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条件还不成熟的 最慢不能超过三 、四年或五 、六年 ,并以点(河南省 、河北省徐水县)带面在全国 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热潮 。九月十三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 部 长 李 先 念 等 人 到 徐 水 视 察 时 , 徐 水 县 已 经 实 现 了 “ 一 县 一 社 , 县 、社 合 一 ”。……全县统收统支 ,统一核算 ,共负盈亏 ,原来各社队的收入统一交县 ,支 出统一由县核拨 ,供给标准 ,工资水平全县基本上一致 。徐水人民公社已经消灭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某些残余 ,徐水全县没有一个小商贩 ,他们全部实行了供给制 (见李先念《人民公社所见》 1958年 10月 17 日《人民日报》)。

  然而 ,与这些处在一线的人不同的是 :毛泽东于一九五八年八月以后 ,干了几 个月“革命 ”。恰如老人家所说 :“大跃进是我发动的 ,公社化是我提倡的 。这两件 大事到八月间北戴河会议时达到高潮 ,但那时我的心思并没有全花在这两件大事 上 ,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国际问题吸引去了。”(编著者注 :主要指用于处理同美蒋及 苏联相关的“金门炮仗 ”战事等国际关系问题上) 十月二十六日 , 当毛泽东开始发 现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出现的“五风 ”问题后 ,马上要求田家英 、吴冷西等下去,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纠正一九五八年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中出现的“左 ”问题 ,毛泽东从当年 十月份起到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前 ,九个月内接连不断地召开了五次会议 。第一 次会议是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日至十日 ,毛泽东在郑州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 、大区 负责人和部分省 、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 , 即第一次郑州会议 ;第二次会议是十 一月的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十日 ,在武昌举行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第三次会议是一 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 ,也就是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四 次会议是一九五九年四月二日至五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 ;第五次会议 是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召开的会议 。这五次会议 ,两次是在一九五八年 召开的 , 三次是在一九五九年召开的 。一次是工作会议(十八天), 两次是全会 (八届六次和七次), 两次是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间隔时间最长的是三个月(因为

  武昌会议和第二次郑州会议跨年度), 最短的只有三天。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初 ,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严肃地提醒《人民日报》说 :要冷 静 ,这次会议之后 ,亩产“广告”要逐渐减少 ,今年底或明年初要绝迹 。否则,《人民 日报》 就会变成“ 中央日报 ”(国民党中央的报纸 , 以谎报军情见之于世)。 十一月 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 ,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 ,毛泽东在全会审议 通过的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亲自加上了一段话 :“必须指出 ,集体 所有制对于今天的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发展 ,仍然有它积极的作用 。集体所有制向 全民所有制过渡的迟早 ,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的觉悟水平 ,这是客观存在 的形势 ,而不能听凭人们的主观愿望 ,想迟就迟 ,想早就早 。因此这个过渡只有经 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地实现 。如果看不到这些 ,把成 立公社和实现全民所有制混为一谈 ,过于性急 ,企图在农村中过早地否定集体所有 制 , 急忙地改变为全民所有制 ,那也是不适当的 , 因而是不可能成功的 … … ”。 (《毛泽东年谱》 第 3卷 535 页) 全会期间 ,毛泽东于十二月一日 ,还撰写了 《关 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一文 。在写到事物的两种可能性时 指出 :虚假的可能性同现实的可能性又是两件东西 ,又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 。冲 天干劲是热 ,科学分析是冷 。在我国 ,在目前 ,有些人太热了一点 ,他们不想使自 己的头脑有一段冷的时间 ,不愿做分析 ,只要热 ,是不利于做领导工作的 。……这些会议都是集中地纠正 “ 大跃进 ” 中出现的 “左 ” 的错误的会议。(《毛泽东年谱》第 3卷 542页)

  在上庐山之前 ,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在为大跃进而忘我工作 ,精神 高度紧张 ,需要松弛一下 。而庐山风景秀丽 ,环境清幽 ,加之有着著名的仙人洞。 让大家来这里 ,远离尘嚣 ,过几天神仙般的日子 。庐山会议 ,毛泽东最初是想开成 一次“神仙会 ” 的 ,而“神仙会 ”要结束时 ,却又宣布会议再延长“最后一个星 期 ”,可是开到“最后一个星期 ”最后一天的七月二十三日时 ,毛泽东却又说“索 性开到月底 ”。月底的最后一天正好是三十一日 ,到了这一天的晚上 ,毛泽东却又 同意召开八届八中全会 。这种时间流向的安排正好说明: 当时的毛泽东只能顺势而 行 ,似乎左右不了大局 ,却还得由老人家来把纠正“左 ”的错误的会推进到反右倾 的会。

  彭真在回忆庐山会议日程变化时 ,也谈到起因是彭德怀的一封信 。彭的信中有 四个字是 “有失有得 ”。把 “失 ”放到了前面 , 而把 “得 ”放到了后面 ,就成了 一九五八年的工作总体上是 “ 失 ”大于 “ 得 ”。彭德怀作为重要军事领导人之 一 ,具有几十年的斗争生涯 , 不会不知道这四个字原来的说法是 “ 有得有失 ”; 但他却把它的结构秩序给改变了 。其中原因 ,黄克诚七月十九日在第五组的发言 中说的那句话似乎是个注脚 :“北戴河决议的领导作用 ,赶不上七里营 、徐水那 一套 。”北戴河决议是一九五八年八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 ,“七里营 、徐水那一 套 ”是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等领导抓的典型 。黄克诚的认识在参加会议的人中 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早在一九五八年四月中旬的武昌会议期间 ,毛泽东曾专门找吴冷西(时任新华 社社长、《人民日报》 总编辑) 就 《人民日报》 的宣传反映实际不够 ,有不实之 处 ,如指标 、计划讲得过头了等问题做了五点指示 ,主要是强调“要压缩空气 。鼓 干劲的话要讲 ,但不要华而不实。”这一点 。毛泽东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武昌会议 上又反复地强调说 :现在有一种空气 ,只许讲成绩多 ,脸上有光 ,得到奖励 。要讲 实话 , 比如讲牛的尾巴生在屁股后面 ,这是老实话 ,动物的尾巴总是要生在后面 的 。现在有些人破除迷信把科学也破除了 。 比如 ,第一条科学 ,人是要吃饭的 。这 不但是科学 ,也是自然规律 ,客观法则 ,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外的 ,没有一处地 方证明人可以不吃饭 。资产阶级法权 , 目前只能破除一部分 。三风五气 、老爷架 子 、工资过高 、过大的悬殊 、猫鼠关系 ,这些东西要破除 ,彻底破除 ,反得越干净 越有利 ,另一部分 ,工资等级 、上下级关系 、国家还带有一点强制性 ,则不能马上 破除 。社会主义时期 ,有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 ,现在有用 , 因为它有用我们要保护 它 ,使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参见《毛泽东全集》第 40卷 474页)

  回忆起一九五八年的情况 ,吴冷西说 :“在大跃进运动中 ,开始自己因毛主席 的再三叮嘱 ,还是比较慎重 ,但到了六月份就‘ 随大流 ’了 ”。“因为当时的形势 是 :把管宣传口的这批中央领导思想解放 ,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 。而毛泽东的 ‘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 ’的声音微弱 。在当时中央领导层中 ,毛泽东是少数者 ,所 以我只好‘ 随大流 ’跟多数中央领导走 ,特别是跟把管宣传口的主要领导人刘少 奇、邓小平走。”

  虽然“浮夸风与共产风 ”发生在大跃进期间 ,但它一直被毛泽东认为是违背自 己初衷的 。因而 , 当老人家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发现问题后 ,就开始猛力抨击这些现 象 ,后来还发展成为“ 纠五风 ”。史实早已证明 :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发起者是刘少 奇 、邓小平等 。他们刚刚主持国内工作 ,急于做出一些成绩 ,这就被某些官员利用 来弄虚作假向上爬 。当时的共产风从农村刮到城市 ,彭真跟得最紧 ,北京市率先取 消各种票证 ,全体市民吃食堂 ,吃饭不要钱 。毛泽东虽然没有点名 ,但批评的就是 这些人 。当然 ,这种不点名批评有它的局限性 。正因为如此 ,毛泽东后来只好“一 竿子插到底 ”,在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刘少奇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 次日(四月二十九日), 老人家就直接给省 、地 、县 、社 、队 、小队六级组织写了 一封公开信,(参见 《毛泽东全集》 第 41卷 454 页) 这些情况参加庐山会议的人应 该说是知道的 。彭德怀也知道 ,要是追究责任的话 ,就要追到刘少奇 。毛泽东似乎 不想在那时过多的“追究个人责任 ”,可能也是怕分裂 。聂荣臻在八月三日的小组 会上 ,介绍了劝说彭德怀时的情况说 :“我们都提到他的桀骜不驯 。剑英同志说, 毛泽东同志健在时 ,你就这样 ,将来党内谁管得了你?剑英同志说时 ,都激动得掉 泪了。”当然 ,毛泽东不愿追究个人责任的主要原因是: 自己是党中央的主席 ,而 刘少奇是刚当上的国家主席 。再者说 ,是人都会犯错误 ,错了改了就行。

  到了一九六四年 ,毛泽东在重新安排彭德怀去三线工作并与之谈话时 ,特意叫 上刘少奇 、邓小平和彭真三人在场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 :“真理可能在你那边 ”。有 理由相信 ,这话是有意说给他仨人听的 。因为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 ,实际上是为了 保护刘少奇 、邓小平等 。彭德怀认为毛泽东纠“左 ”不力 ,没有严厉处罚主持一线 工作的刘少奇 、邓小平等 。而刘少奇 、邓小平则认为彭德怀是借机为高岗翻案 , 因 为当年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就曾说过 :“如果真要论功行赏的话 ,得勋章 的 ,前面应该是洪学智同志 ,后方应该是高岗同志 ,没有他们 ,我们就不可能取得 这样大的胜利。”因此 ,对彭德怀问题定性其中的一条就是高岗反党集团成员 。 由 此可见 , 当时双方已经水火不相容 。很显然 ,毛泽东当时是为了维护党的高层领导 稳定 ,才舍弃彭德怀而保护了刘少奇、邓小平的。

  二、庐山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九五九年召开的“庐山会议 ”主要包括两次重要会议 :一次是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 ,它又分为两段 ,前段(七月二日至十六日)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带 有 “休息 ”性的 “ 神仙会 ”,讨论当时党内外所面临的十九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 ;后段(七月十七日至三十一日)是“神仙 ”们就此进行的“交锋 ”会 。第二次 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中央全会(八月二日至十六日), 主要是解决会议中出 现的问题的会议。

  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 、市 、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 中 央 、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 。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指 标 ,继续纠正“左 ”倾错误 。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 ,提出十九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 讨论 。会议从七月三日至十日 ,按六个大区进行小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 ,与会同 志摆情况 、谈意见 、边开会 、边学习 , 自由交谈 ,各抒己见 ,轻松愉快 ,生动活 泼 ,没有一点紧张气氛 ,大家称之为“神仙会 ”。会上对如何估计国内形势问题产 生了两种意见分歧 ,一部分同志认为农村食堂 、供给制 、“共产风 ”等损害了农民 的积极性 ,应从实际出发 ,认真总结一九五八年的经验教训 ;另一部分同志对于批 评实际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很不满 ,认为是泼冷水 ,是右倾 。七月十日 ,毛泽东在组 长会议上讲话 ,强调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 ,是不会错的 ,并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中的缺点错误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 。毛泽东讲话以后 ,会议继续分 组讨论《庐山会议议定记录》, 并准备在七月十五日结束。

  七月十四日晚 ,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 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 ,陈述了他对一九五八年 以来“左 ”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 。信中首先肯定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成绩方 面 ;接着指出大跃进的问题所在 ,“一九五八年的基本建设 ,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 过急过多了一些 ,分散了一部分资金 ,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 ,这是一个缺点 ”。 “一九五九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 ,加以适当控制 ,而且继续大跃进 ,这就 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 ,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 ”。同时 ,他直截了当地指 出 :“浮夸风 、小高炉等等 ,都不过是表面现象 ;缺乏民主 、个人崇拜 ,才是这一 切弊病的根源。”

  七月十六日 ,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 ,随后 ,会议转入 对这封信的讨论 。在小组会上 ,黄克诚 、周小舟 、张闻天等发言认为 ,彭德怀这封

  信总的精神是好的 ,并表示同意信中的意见 。七月二十三日 ,毛泽东在大会上讲 话 ,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 ”,是向党进攻 ,是右倾机会主义 的纲领 。而就在当晚 ,周小舟 、周惠及李锐便一起到黄克诚处确实说了一些偏激的 话 ,议论过所谓“斯大林晚年 ”问题 。它很容易使人产生某种联想 ,产生小组织活 动的猜测 。后来 ,会议就转为对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 、周小舟等的问题进行揭 发批判。

  毛泽东认为这些人所犯错误的原因在于 :我国现在还处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过渡时期 。阶级依然存在 。对于旧的社会经济制度虽已基本上改造完成 ,但是 尚未彻底完成 。资本家还拿定息 。此外 ,农村还有一小部分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 还有私人活动的初级市场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 ,还需要很长时间才 能彻底克服 。地 、富 、反 、坏 、右等五类分子的改造 ,离完成还很远 。城乡资产阶 级反动的思想活动和政治活动 ,虽经一九五七年整风“反右 ”斗争给了一个决定性 的打击 ,但是还远没有彻底消灭 。他们的反动的思想活动和政治活动 ,在一部分富 裕中农和知识分子之间尚有市场 ,一遇风吹草动 ,他们就要蠢蠢欲动起来 。总之, 资产阶级残余的思想政治活动既然存在 ,就一定会在共产党内找到他们的代表人 物 。而现在果然出了一小批(在中央委员会内是四个人)代表他们说话的党内的右 倾机会主义分子 。这是毛泽东在修改《为保卫党的总路线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 争》 决议稿时加写的话 。在这段话中 ,毛泽东分析了他们所犯错误的社会 、阶级和 思想根源。

  毛泽东在谈到这场斗争的性质时于《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来历及其他》 一文中写 道 :“庐山出现的一场斗争 ,是一场阶级斗争 ,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 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 。在中国 ,在我党 ,这一类斗 争 ,看来还得斗下去 ,至少还要斗二十年 ,可能要斗半个世纪 ,总之要到阶级完全 灭亡 ,斗争才会止息 。旧的社会斗争止息了 ,新的社会斗争又起来 。总之 ,按照唯 物辩证法 ,矛盾和斗争是永远的 ,否则不成其为世界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说 ,共产 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 。一点也不错 。不过 ,斗争形势依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 就现在说 ,社会经济制度变了 , 旧时代遗留下来残存于相当大一部分人们头脑里的 反动思想 ,亦即资产阶级思想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思想 ,一下子变不过来 。要变需要

  时间 ,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 。党内斗争 ,反映了社会上的 阶级斗争 。这是毫不足怪的 。没有这种斗争 ,才是不可思议 。这个道理过去没有讲 透 ,很多同志还不明白。”(《毛泽东年谱》 第 4卷 154 页) 当我们联系中国的现实 再回过头来看 , 中国现在到底有没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特点与过去相比又有那 些不同?党内斗争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有什么联系?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又是如何影 响党内斗争的?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对党内特别是高层决策有没有影响?党内斗争那 些属于认识上的分歧 ,那些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 毛泽东的分析有没有现实依据? 是不是心血来潮 ,武断地做出了这种结论 。这是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

  与此同时 ,毛泽东认为这些人错误的性质既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因而就必须 采取“ 团结—批评—团结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批判从严 ,处理从宽 ”,“一 曰看 ,二曰帮 ”的政策 。不但把他们留在党内 ,而且要把他们留在省委员会内 , 中 央委员会内 ,个别同志还应当留在政治局内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政策 ,就有可能 使他们改过来 , 以维护党的团结 ,提高党的战斗力 。为此 ,毛泽东做了大量工作。 七月三十日 , 毛泽东亲自找黄克诚 、周小舟 、周惠及李锐谈话 。据黄克诚回忆: “这次谈话 ,尽管主席对我的指责颇重 ,但空气并不紧张 ,能让我们说话感不到压 力 ; 即使我的话让主席不满 ,他表示不同意时 ,态度也不严厉 。所以我们的心情较 好 。我甚至还有点轻松感: 到底有个机会 ,把话直接向主席说了。” 同日 ,毛泽东 还委托聂荣臻和叶剑英去做彭德怀的工作 。很可能是让他端正态度 ,准备第二天散 会 。从毛泽东这种安排上 ,可以说明 :庐山会议已经延长两次了 ,下面还有很多工 作等着做呢 ,毛泽东也就不准备再开下去了 。如果彭德怀已经认识错了 ,无论如 何 ,三十一日也要散会 。毛泽东在三十一日庐山会议结束时的会上作总结发言 ,归 纳两种意见 ,结论还是开头说的那三句话 :形势大好 , 问题不少 ,前途光明。

  既然已经开了总结会 ,那么突然再提起召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缘由何在呢? 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 :庐山会议散会时 , 因为彭德怀坐在最后一排 ,最 先离开会场 。毛泽东和一些中共最高层领导走出门口时 ,彭德怀就已经走远了 。开 会的礼堂是在山坡上 。毛泽东下坡时 ,他在前面走 ,后面跟了一些中共高层人物。 李银桥在这里写了毛泽东等人出了礼堂后的一个细节是 :“其中一位首长正侧过身 去朝路边小便。”就在这时 , 彭德怀又忽然回头朝山坡上走来 ,一定是丢下什么

  了 , 回来取 , 同毛泽东走了个对面 。毛泽东停下来 ,挺和气地跟彭德怀打招呼: “ 彭总 ,我们谈谈吧!”彭德怀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一边走一边把手一甩 ,说: “有什么好谈的? 没什么好谈的!”毛泽东望着走去的彭德怀 ,态度仍然很客气: “没关系嘛 ,我们有不同意见可以坐下来谈谈嘛!”彭德怀还是那句话 :“没什么好 谈的!”甩手而去 。毛泽东身边围着的是一些中共的高层人物 。毛泽东两次向彭德 怀提出要同他谈谈都被彭德怀拒绝的过程 ,这些高层人物都看在眼里 。毛泽东虽然 没说什么 , 中共的高层人物不干了 。为什么?一是主席都这样给你说了 ,你还是这 个态度 ,就连同情彭德怀的人也感到他“太不像话了 ”;二是桀骜不驯的彭大将军 当着主席面就敢这个样子 ,主席要是不在了 ,谁还能管得了他? 据李银桥回忆 :七 月三十一日会议结束后 ,“……回到住处 ,毛泽东本是吩咐我们收拾东西 ,准备散 会走人 。可是有些领导同志不干了 ,提议解决彭德怀的问题 。当天晚上 ,我便正式 得知不下山了 ,召开中央全会 … … ”。

  于是 , 当晚至八月一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由中央常委参加的高层生活会 ,也可 以说是中央领导与彭德怀的集体谈心会 ,帮助彭德怀转弯子 。为帮助教育黄克诚、 周小舟 、周惠及李锐 ,让他们四人列席会议 。从李锐提供的记录看 ,虽然有的人的 发言措辞严厉 ,但比小组会上的气氛要平和得多 ,彭德怀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 。 由 于参加生活会的领导人 ,大都经历过过去的斗争 ,并和彭德怀展开面对面的批评, 因而对彭德怀过去所犯错误的批评 ,也基本上是属实的 。林彪虽然批彭严厉 ,上纲 上线 ,但仍然说明“会理会议 ” 自己给中央写信 ,事先没有征求彭的意见 ,彭并不 知道这事 ,消除了毛泽东在这件事上对彭德怀的误会 。生活会在对彭德怀批评的同 时 ,也肯定了彭德怀的历史功绩 。同时 ,毛泽东还委托陶铸做黄克诚的工作 , 陶铸 谈了三次话才说服了黄克诚 ,完成了任务。

  八月二日至十六日 ,在庐山召开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 七十五人 ,候补中央委员七十四人 。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 、市 、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 记十四人列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题 :一是对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 、周小舟 等进行批判 ;二是讨论调整一九五九年经济计划指标 。后来 ,据黄克诚回忆 :“大 约在八月十日 ,组里正在追问七月二十三日晚上周小舟 、周惠 、李锐到我那里到底 谈了些什么 。这时罗瑞卿带着李锐到我这组来参加会议 。我马上紧张起来 ,心想一

  定是那天晚上他们说的话被揭露了 。这里最关键问题是议论毛主席像‘斯大林晚 年 ’那句话 。我深知他们当时很冲动 ,又都是一贯忠于革命事业的正直诚实的人, 所以并不认为这话有什么了不起 。但后来会议情况变得紧张 、严重 ,我也明白这话 必被误解 。早些时 ,我曾劝过周小舟 :二十三日晚你们出门便碰见罗瑞卿 ,定会引 起注意 ,你们说过的这句话很容易被认为是反对毛主席 ,最好你们自己先向主席坦 白说明情况 。小舟说: 晚了 ,现在去说 , 只会惹出祸来 。 因此 ,我也只能保持缄 默 。但这件事在我心里是个疙瘩 。说不得 ,说了会加害无辜 ;不说又是在隐瞒 ,作 为一个中央委员 ,也觉得良心上不安 。而且 ,越拖得久 ,不是越显得‘心虚 ’,显 得事情严重么?组里正在穷追此事 ,我想 ,人家指明问那天晚上的事 ,我是中央委 员 ,怎么能对组织隐瞒 ,只好如实说了那晚的前后经过 ,并说明我认为说话人并无 不良用心 ,只是一时的冲动失言 。这就像爆发了一颗炸弹 ,全组立时哗然 。我的解 说毫无用处 。他们又追问是谁说的? 我当时并没对这话特别在意 ,实在记不清那一 个讲的 。这时看到李锐 , 以为他说了此事 ,心想以他的为人 ,一定会自己承担责 任 ,于是就说 :可能是李锐说的 ,但也记不清了 。后来周小舟承认是他说的 。这个 ‘斯大林晚年 ’问题一出 ,会议就像烧开了的水一样 ,沸腾起来 ,似乎 ‘ 反党集 团 ’、‘湖南集团 ’等均由此得到了确证 。我前一段在小组会上那么理直气壮地辩 论 ,现在看来 ,都成了瞪着眼睛说瞎话 ,证明我这个人是非常不老实 ,完全不可信 任 。于是 ,‘阴谋家 ’、‘野心家 ’、‘伪君子 ’的帽子都给我戴上了 。身处此境 ,真 是百口难辩 ,跳进黄河洗不清 ,心里的那种痛苦 ,实在没法形容 。可是还得开会, 还得检讨 ,一次又一次 ,总是被认为不老实 。其他几个人也和我处于同样境地 。听 说彭德怀和张闻天也这么议论过毛主席 , 同样被揭露了 。这就使参加会的同志都愤 慨起来 。毛主席在党内的威信崇高 ,得到大家拥护 。到此时 ,那些在批‘右倾 ’时 内心里还对我们抱有同情的人 ,也改变了态度 。毛主席当然更加重了‘党内有阶级 斗争 ’的看法 。他以前着重在批斗彭德怀的右倾 ,还对我们做了许多争取工作 。到 这时 ,就完全认定我们是个‘反党 ’集团了 , 只把周惠区别出来 ,说是沾了点边。 按党内地位 ,我应排在张闻天之后 ,但我既是‘军事俱乐部 ’的主要成员 ,又是联 结‘湖南集团 ’的纽带 ,罪状严重 ,所以把我名列第二 ,放在张闻天之前 ,说成是 ‘彭 、黄 、张 、周反党集团 ’。李锐是毛主席的通讯秘书 , 因而也参加了庐山会议,

  又因和我们观点相同 ,也陷入此案 ,但由于不是中央委员 ,没有和我们一道并列点 名 。主席这时已确认我们是有组织 、有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反党活动 。常委也同意 这个判断。”

  在八月九日下午第二组的会上 ,关于同彭德怀交谈过什么 ,张闻天被迫作了这 样一些交代 :彭德怀谈到中央常委会上只有毛主席一个人讲得多 ,别人很少讲话, 他一个人说了算 。南宁会议 、成都会议对反冒进的同志 ,是否一定要采取那么个斗 争方法 ,是否只注意了个人威信 。还讲过要注意斯大林后期的危险(说到这里 ,会 场顿时惊讶不已), 以及毛泽东读中国的旧书很多 ,熟悉旧社会对付人的那套办 法 ,很厉害 。八月十日上午小组会上 ,有人问周小舟 :斯大林晚年 。晚年是指什 么? 周小舟说 :这次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从反“左 ”到反右 。毛泽东同志多 疑 ,独断专行 , 自我批评不够 。我认为庐山会议原来提出十九个问题 ,现在不提 了 , 只提反右 ,并提彭的信是反总路线的纲领 ,我有抵触 。还讲到党有分裂的危 险 ,主席对彭这样的态度 ,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中间有什么原因?是不是毛泽东同 志一时的愤慨? 这些事情 , 中央常委的意见是不是一致的?是常委决定的 ,还是主 席一个人决定的?是否会造成党的分裂 ,影响毛泽东同志的威信?

  八月十日临时第四小组会上 ,彭德怀在别人追问下 ,说道 :张闻天有两次到我 那里去 ,我与他有些臭味相投 。在北京时我们谈过几次 ,也谈过南宁会议的问题。 张闻天说 ,他是政治局候补委员 ,什么情况也不了解 ,他不满意 。我对毛泽东同志 有成见 ,在政治上 、思想上 、感情上没有结合在一起 ,有时候我就受不了 , 比如, 在上海会议批评了我 ,我就不舒服 。主席是“斯大林晚年 ”,是张闻天讲的 ,可能 是在中南海时讲的 。我听到后没有表示态度。

  上面所引的史料说明他们确实在背后议论过“斯大林晚年 ”问题 。对党的领袖 有意见 ,可以直接向领袖自己提出 ,几个人在背后议论 ,又是在追逼的情况下交代 出了问题 。这与他们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批评搅在一起 ,就使问题变得复 杂起来 。但毛泽东仍然认为他们不是右派 ,是中间派 。他们所犯的错误 ,是无产阶 级内部的思想性质的问题 ,应定性为右倾 ,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这场斗争则是社会 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 。而他们最终被定为所谓“军事俱乐部 ”,则源自李锐 夜闯毛泽东在庐山驻地时的检举揭发 。据当事人周惠后来回忆说 :八月九日前后,

  李锐当面向毛泽东承认自己“大肆攻击主席和中央的领导 ”,承认给毛泽东写信反 映七月二十三日晚上彭 、黄 、张 、周等人的聚会情况是为了蓄意“欺骗主席 ”,承 认自己同黄老 、周小舟 、周惠有湖南宗派关系 。 同时还检举了“军事俱乐部 ”问 题 。一个是说彭老总和张闻天确实曾经串联 ,彭总写给毛主席的信 ,事先给张闻天 看过 ,最有刺激性的那句话“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 ”,就是出自张闻天的手笔 。而 张闻天在七月二十一日的发言 ,事先也给彭总看过 。当时张闻天有些犹豫 ,不想发 言了 ,彭总还鼓励他 :“真理在我们手里 ,怕什么?”(一九六五年 ,毛泽东接见彭 德怀的时候说“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 ”这句话的出处就在这里); 再一个就是说确 实存在“军事俱乐部 ”,七月二十三日晚上他们也不是单纯的去发牢骚 ,而是去订 立攻守同盟 ,彭总也不是在他们快离开的时候才进去 ,而是早就进去的 。彭总说受 了主席的批评心情很沉重 ,看来这封信确实干扰了主席 ,大家今后说话要谨慎 ,有 些话就不要在再跟别人说了。(详见张杰致李锐的一封信:《请和历史对质》 2010年 5月 10 日网刊) 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作了多次讲话 。老人家在八月十一日的 讲话中说 :“跟彭德怀个别交谈一次 ;跟黄克诚几位同志谈过两次 、三次 ;常委又 跟彭德怀 、黄克诚及其他几个同志 ,有周小舟啊 ,李锐啊 ,也还有周惠 ,一起谈过 两次 ;统统交心 ,我们的心交出去了 ,他们也交了一些。”在庐山会议期间 ,毛泽 东曾多次说 ,我跟彭德怀同志说过 ,难道我们三十一年的关系 ,现在就在庐山分手 吗? 我们就决裂吗? 我说不 ,不应该决裂 ,我们要合作 ,三十一年的关系嘛 。这说 明毛泽东还是对彭德怀很有感情的 ,对他还是寄予希望的。

  毛泽东对在庐山会议期间被批评的人员 ,根据他们的发言及表现的不同而分别 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是将陈伯达 、胡乔木 、吴冷西 、 田家英等秀才与军事俱乐部的 人区分开来 。二是将周惠从军事俱乐部中争取过来 。三是做好军事俱乐部成员的转 化工作 。通过批评教育 ,将他们分化开来 , 区别对待 , 以缩小打击面 ,孤立反对 派 , 团结更多的力量 。毛泽东为争取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 、周小舟的思想转 化 ,除了谈话外 ,还通过信件 、批示等方式做他们的工作 。八月一日 ,毛泽东给周 小舟写信 ,劝他 :“‘迷途知反 ,往哲是与 ,不远而复 ,先典攸高 ’,几句见丘迟与 陈伯之书 。此书当做古典文学作品 ,可以一阅 。‘朱鲔喋血于友于 ,张绣剚刃于爱 子 ,汉主不以为嫌〈疑〉, 魏君待之如旧 ’。如克诚有兴趣 ,可给一阅。”毛泽东在

  这里说的朱鲔 ,东汉初人 。刘玄称帝后 ,被任为大司马 。 曾劝刘玄杀刘秀长兄刘 縯 。刘秀称帝后归降 ,官至少府 。张绣 ,三国时董卓部将 。后降曹操 ,不久又反叛 曹操 ,曹军败 ,长子曹昂在战斗中身亡 。曹操征袁绍时 ,张绣再度归降 ,在官渡之 战有功 ,任破羌将军 。毛泽东在这里用这两则故事 ,劝周小舟等人 ,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不要有心理负担 ,早日转变过来 ,错误改正了就是好同志 ,对他们还 是寄予希望的 。八月二日 ,毛泽东给张闻天写信 ,虽然在信中批评严厉 ,用词辛 辣 , 但仍然提出希望 :“愿借你同志之箸 , 为你同志筹之 。两个字 , 曰 :‘痛 改 ’。承你看得起我 , 打来几次电话 ,想到我处一谈 。我愿意谈 , 近日有些忙, 请待来日。”八月十一日 , 毛泽东与周小舟谈话 。八月十二日 , 毛泽东给周小舟 写信说 :“昨谈甚快 。请你将昨日所谈全部情况和意见 ,用书面形式写给我 。希望 今天送给我 ,不然 , 明日送来也可。”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将这封信印发给出席八 届八中全会各同志。

  八月十六日 ,全会通过了 《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 《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为保卫党的总路线 、反对右倾机会 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 和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 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决定撤销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和周小舟四 人分别担任的国防部长 、总参谋长 、中央书记处书记 、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和湖南省 委第一书记职务 ,但保留他们的中央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 、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 补委员职务 , 以观后效 。全会通过的三个文件毛泽东压着没有向下面传达 。其中 《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 不仅不让下发 ,甚至在会议公 报中也没有让提到有这么一个 《决议》。整整过了八年之后 ,这个 《决议》 才在一 九六七年八月十六日发表出来。

  现在看来 ,庐山会议之所以会发生由纠“左 ”到反右的重大转折 ,是由诸多因 素造成的。

  首先 , 毛泽东早在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下旬武昌会议期间就提出纠 “左 ”。他 说 :我们再一次唱个低调 ,把脑筋压缩一下 ,把空气变成低调空气 。先搞少一点, 如果行 ,有余力 ,情况顺利 ,再加一点 。这有点泼冷水的味道 ,右倾机会主义了。 现在要减轻点任务 ,水利建设 ,去冬今春全国搞五百亿土石方 ,而今冬明春要搞一

  千九百亿土石方 ,多了三倍 。还有各种各样的任务 ,钢 、铁 、铜 、铝 、煤炭 、运 输 、加工工业 、化学工业 ,需要多少人力财力 ,这样一来 ,我看起来 , 中国非死一 半人不可 ,不死一半 ,也要死三分之一 ,或者十分之一 ,死五千万人 。死五千万 人 ,你的职不撤 ,至少我的职要撤 ,头也成问题 。要不要搞那么多 ,你多了也可 以 , 以不死人为原则 。你们一定要搞 , 我也没有办法 ,但死了人不能杀我的头。 (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3卷 537页)

  其次 ,纠正一九五八年“五风 ”工作并不顺利有鉴于此 ,毛泽东曾当面严厉批 评过刘少奇等人 。一九五九年二月下旬 ,毛泽东赴河北 、山东 、河南三省调查研 究 ,发现八届六中全会 《决议》 做出的关于纠正“共产风 ”的决定精神并未贯彻, “一平 、二调 、三收款 ”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为此 ,毛泽东又于二月二十七日至 三月五日在郑州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即第二次郑州会议 ,专门研究纠正“共 产风 ”的问题 。在会议中 ,毛泽东说 :“从去年九月人民公社成立后 ,刮起了一股 共产风 ,主要有三条 :一是穷富拉平 ,二是积累太多 ,三是猪 、鸡 、鸭、(有的部 分 ,有的全部) 无偿归公社 ,还有部分桌椅 、板凳 、刀锅 、碗筷等无偿归公社食 堂 ,还有大部分自留地归公社……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 ,这是不允许的 。我们对 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都还采用赎买政策 , 怎么可以无偿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 呢? 这样做 ,实际是抢财产 ,没给钱 ,不是抢是什么? 这样下去 ,一定垮台!”还 说 :“我代表一千万队长干部 、五亿农民说话 ,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贯彻到底 ,你 们不跟我贯彻 ,我一个人贯彻 ,直到开除党籍 ,要到马克思那里告状!”(许全兴: 《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95年版)

  再次 ,彭德怀说话确有不妥当的地方 。当时就有人揭发 ,说他在从北京出发到 庐山的火车上讲了这样的话 ,“中国问题很严重 , 困难继续下去 ,也许只有靠苏联 红军帮助我们才能解决了。”这种讲法 ,虽然是气话 ,但是让毛泽东听了这个话不 能不反感 。彭德怀的言论也的确引起人们对其与苏联关系的猜测 。赫鲁晓夫批评、 指责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时 ,彭德怀刚从苏联访问归来 ,他对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某些观点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观点相似 , 因而被人怀疑为 从“ 国际取经回来 ”,“里通外国 ”。恰恰在这个时候 ,我驻苏使馆发来一个情报, 说苏联的报刊和领导人讲话 ,指责我们的错误 , 同彭德怀的说法又大同小异 。因此

  引起一种怀疑 :里外互相呼应 。从这个角度看 ,毛泽东罢免彭德怀并非没有道理: 中苏已经分裂 ,毛泽东必须对党内军内可能的亲苏势力保持高度警惕 。彭德怀在苏 联影响很大 ,赫鲁晓夫公开说过彭德怀是他的好朋友 。彭德怀刚刚率领军事代表团 访苏归来 ,马上就上庐山递“万言书 ”,而且扯到了人事纠纷 ,再加上跟一批高级 将领伙在一起 。这一切引起毛泽东的警惕并不奇怪 。如果毛泽东因为这些而决心罢 免彭德怀 ,那更是理所当然。

  另外 ,在庐山会议期间 ,北京留守的只剩下陈毅 。一次 ,他见到苏联大使尤金 时说 ,“他们都开会去了 ,就剩下我一个人 ”。也不知道尤金是出于什么意思 ,或者 是开玩笑 ,竟说 :“这样你就可以搞政变了 ”。陈毅同志很警惕 ,马上报告毛主席。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使 ,对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这样的话 , 问题尖锐了 。加上会议之 前 ,苏联政府正式通知我们 ,停止提供原子弹制造的设备 。联系起来看 ,真有些醉 翁之意不在酒 。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促使毛泽东在“庐山会议 ”上勉为其难 ,随 机而变 ,从开始的反“左 ”变成了反右 ,保护了某些说“胡话 ”的人 ,从而在一定 程度是影响了全国对“左 ”的错误的纠正。

  会后的八月十八日 ,毛泽东接到张闻天来信 , 当即批示 :“印发各同志 。印一 百六十多份 ,发给每人一份 。走了的 ,航送或邮送去 。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洛甫这 封信。”八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收到黄克诚的信后 ,给黄克诚回信说 :“信收到 ,很 高兴 。你的那种态度很好 。我表示热情的欢迎 。错误并不可怕 , 只要能改就好了。 错而能改 , 出以真诚老实 ,就能逐步地见信于人 、变为一个好同志 。这样一想 ,忧 愁就可以减轻了 ,顺复 。祝你大进一步。”毛泽东同日批示 :“此信及黄来信送刘、 周 、朱 、林 、彭真同志一阅 , 尚昆将我复信抄一份存底 ,连同黄来信归档 。然后将 我复信送与克诚。”毛泽东九月九日收到彭德怀的信后 ,立即做出批示 :“此件即印 发各级党组织 ,从中央到支部 。印发在北京开会的军事 、外事两会议各同志 。我热 烈地欢迎彭德怀同志的这封信 ,认为他的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 ,态度是诚恳的 。倘 从此彻底改变 ,不再有大的动摇(小的动摇是必不可免的), 那就是‘立地成佛 ’, 立地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建议 ,全党同志都对彭德怀同志此信所表示的态 度 ,予以欢迎 。一面严肃地批判他的错误 ,一面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示欢迎 ,用 这两种态度去帮助这一位同我们有三十一年历史关系的老同志 。对其他一切犯错误

  的同志 ,只要他们表示愿意改正 ,都用这两种态度去对待他们 。必须坚信 ,我们的 这种政策是能感动人的 。而人 ,在一定的条件下 ,是能改变的 ,除开某些个别的例 外情况不计在内 。德怀同志对于他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分配的建议 ,我以为 基本上是适当的 。读几年书极好 。年纪大了 ,不宜参加体力劳动 ,每年有一段时间 到工厂和农村去作观察和调查 、研究工作 ,则是好的 。此事中央将同德怀同志商 量 ,作出适当的决定。”(《毛泽东年谱》 第 4卷 176 页) 写完批示后 ,毛泽东将批 示和彭德怀的信“ 即送刘 、周 、朱 、林 、彭真同志阅 ,请尚昆办。” 由此看来 ,毛 泽东不仅确定了处理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 、周小舟的方针政策 ,而且自己还身 体力行 ,不计前嫌 ,为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化做了大量工作 ,体现了一位人民领袖的 宽阔胸怀和高尚品质。

  两天后 ,毛泽东在出席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上的讲话再次指出 :所谓团结者, 包括团结犯了错误的人 ,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重新团结起来 。军队是无产阶级专 政的重要工具之一 ,请同志们永远记住这一条 。在军队里头组织派别 ,煽动反对中 央 ,破坏党的团结 ,反对党的领导机关 ,无论哪个时候 ,都是绝对不许可的 。还有 国际的团结 ,一定要同苏联的同志团结起来 。切记不可以背着祖国里通外国 , 同志 们开会批评了 。 自古以来 ,凡是背着祖国里通外国的人 ,从来是没有好结果的 ,并 且是法律上不允许的 。我以上讲的都是坏话 ,现在我要讲一点好话 。欢迎彭德怀同 志的进步 ,我认为他是有进步的 。他的错误缺点只是他的一个侧面 ,他还有另外一 个侧面 ,他要革命 。我们现在争取他的根据就在这里 。我想 ,我们大家都要帮助彭 德怀同志以及其他一些同志改正错误 。我相信彭德怀同志会改好的。(《毛泽东年 谱》第 4卷 177页)

  现在就彭德怀的意见书来看 ,我们从中找不到任何质疑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内 容 ,主要针对的是官场流行的浮夸风 。在庐山会议上 ,各种批评浮夸风的意见 ,讲 出来都要面临着“压力 ”。之所以要处分彭德怀 ,并最后定性成为反党集团给予撤 职 ,关键在于彭德怀等人的言论被判定为“威胁到毛泽东选定的继承人地位稳固 性 ”。这一点 ,作为与彭德怀同案受处分的黄克诚 ,倒是没有忌讳 ,他在自己的回 忆录中间 ,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真相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一席话 ,清楚明白地指 出了彭德怀问题的本质 ,“人们说你是伪君子 ,你历来就有野心 。我六十六岁 ,你

  六十一岁 ,我会死在你前头 ,许多同志都对你有顾虑 ,怕难于团结你。”黄克诚还 提到 :“早有一次 ,主席对彭开玩笑似地说 ,老总 , 咱们定个协议 ,我死以后 ,你 别造反 ,行不行? 可见主席对彭顾忌之深 ,而彭并未因此稍增警惕 ,依然我行我 素 ,想说就说。”(《黄克诚自述》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毛泽东与彭德怀开玩笑, 实际上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显然 ,是要彭德怀本人采取措施去取得另外一些人的信 任 ,据以消除疑忌 ,但彭德怀似乎什么都没有做 ,别人的猜忌依旧 。彭德怀本人不 一定就会在毛泽东身后搞政变篡党夺权 。但他个人的性格缺陷以及不分场合胡乱发 布批评意见 ,早就引起了“接班人及其追随者 ”的猜疑 ,这个猜疑早已经上达到毛 主席那里 ,并且已经成为一项反向委托给毛泽东生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需要 在生前为接班人扫除障碍。

  很清楚 ,一九五九年处理彭德怀不仅是因为他提了意见 ,而是因为他提意见被 判别为“威胁继承人地位 ”,因此彭德怀的问题不是任何别的问题 ,而是威胁到接 班人的稳定性问题 。在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中间 ,彭德怀对于浮夸风的批评意见 被视为在“篡党夺权动机 ”下的表现 ,还与高岗事件进行了类比 。 同时 ,许多人 不信任彭德怀的批评意见是“善意 ” 的原因 ,还在于彭德怀本人极不民主的一贯 工作作风 。言下之意很清楚 ,你彭德怀本人就是不民主 、拒不听取不同意见的最 典型的代表 ,一贯乐此不疲 ,联想到彭德怀一九五八年利用军委扩大会议领导的对 刘伯承 、粟裕等人的批判 。那么 ,你的批评意见除了宗派主义之外 ,就不会有别的 合理猜测了。

  关于彭德怀的错误是组织问题 ,而不是别的什么问题 , 当年的政治决议写得很 清楚 :“八届八中全会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 ,包括彭德怀 、黄克诚 、张闻天 、周小 舟等同志所承认和他们的同谋者 、追随者所揭发的事实 ,证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 反党集团在庐山会议期间和庐山会议以前的活动 ,是有目的 、有准备 、有计划 、有 组织的活动 。这一活动是高饶反党联盟事件的继续和发展 。……高岗在手法上是伪 装拥护毛泽东同志 ,集中反对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 ;而彭德怀同志却直接反对 毛泽东同志 , 同时也反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他同志 , 同政治局的绝大多数相对立。 他对于党和党的中央从来是不尊重的 ,极少传达中央的指示 ,应该请示的事情极少 向中央请示 , 把他所领导的部门看成是一个独立王国 。他常常向中央要求 ‘ 民

  主 ’,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却是最不民主的 ,最专制的 , 只顾个人的‘小局 ’而不顾 党的大局的 。他同人民解放军的十个元帅中除他自己以外的九个元帅关系都很恶 劣 ,而对于下级的粗暴专横更是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他在军事工作中的军阀 主义的思想和作风 ,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为了实现他的个人野心 ,他早就 在党内和军队内恶毒地攻击和污蔑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以及中央和军委其他领导同 志 ,采用封官许愿 、拉拉扯扯 、先打后拉 、挑拨离间 、造谣扯谎 、散布流言蜚语等 等方法 ,进行宗派主义的 、分裂党的活动 。……庐山会议就被他看作一个适当的机 会 。 由于彭德怀同志过去曾经作过一些有益于革命的工作 , 由于他在党中央和在人 民解放军的地位 ,也由于他的一套伪装爽直 、伪装朴素的手法 ,他的活动是能够迷 惑一些人并且已经迷惑了一些人的 ,对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前途是具有很大危险性 的。”因此 ,“坚决粉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活动 ,不但对 于保卫党的总路线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对于保卫党的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领 导 、保卫党的团结 、保卫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 ,都是完全必要的 ”。中央政治 局讨论并决定 :“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 、军委副主席职务 ,仍保留政治局委 员和副总理职务 。生活待遇不变。”(参见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关于以彭德怀同 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

  一九六二年一月 ,彭德怀在《评刘少奇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书面报 告和讲话》 中称 :刘少奇说 ,“长期以来 ,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 ”,“他 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 ”,完全是无中生有 。这实际上 是欺骗了同志 ,欺骗了党 ,也欺骗了自己 。在对刘少奇“虚构的两个理由 ”驳斥与 申诉后 ,彭德怀说 :“真理只有一个 ,事实已经作了结论 。少奇同志对客观事物作 了歪曲的分析 , 即凭空推测动机的错误结论 ,这个结论是主观主义的 ,事实将要再 次证明是错误的 。我没有任何反党小集团 ,也没有同任何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 动 。这对我是污蔑 ”。“少奇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到底是 高 、饶联盟 ,还是彭 、高联盟呢? 恐怕是彭 、高联盟。’我认为少奇同志这样来强 调这个问题 ,未免有点过分 , 同时与事实也是有出入的。”(《彭德怀年谱》 第 771 页)刘少奇深深地猜忌彭德怀 ,视其为顺利接班的第一障碍 ,原因值得深思。

  直到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总部王大宾等受命将彭德怀“揪

  回 ”北京时 ,彭德怀还当面向青年学生指出: 自己一九五九年写信给毛主席就是批 评刘少奇 、邓小平等人支持的浮夸风省委书记的 ,一九六二年他是反对刘少奇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 ,他很高兴 ,也是坚决支持毛主席发动群众批判党内走资派 的 。彭德怀的这些观点 ,不得不说都是与毛泽东完全一致的政见 , 以致连造反派大 学生听了之后 ,都不愿意对彭老总采取各种敌对措施。

  就目前的文献能够确定的只有三条 :一是彭德怀本人作风不民主 ,主持军事工 作期间得罪了大多数 ,不算是好的管理人 。彭德怀不仅不能够调解一些矛盾和问 题 ,他本人反而是矛盾和纠纷的制造者 ,这就是所谓的与十个元帅中九个关系都很 恶劣 。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 ,粟裕在向党中央提交的申诉报告中就曾明确说过, “彭德怀同志背离党中央 、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和当时的实际情况 ,把工作上的某些 缺点和错误 , 以及正确的东西 ,上纲为‘建军新阶段中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 ’,把 肖克同志打成这条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 ,实际上是批了刘伯承同志 ; 同时又把我作 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拿来批判 ,混淆是非界限 ,破坏七大以来党内民主 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把会议引向了歧路 ,在军内开了很坏的先例。”粟裕还提 到 ,尽管其违心地作过多次检查 ,“……彭德怀同志还不放我过关 , 以后他竟在中 央说我‘里通外国 ’”。由此可见 ,彭德怀与其他将帅之间关系紧张 ,也绝不是空 穴来风 。二是彭德怀除了毛泽东之外 ,对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等主持一线工作 的领导人也不够尊重 ,这就是所谓只向中央要民主 。三是彭德怀个人的性格缺陷, 使得他难于团结多数人一道工作 ,偏好用组织手段换一批听话的人 ,这就被恶意揣 测为拉帮结派 ,是有野心的表现 。 因此 ,彭德怀个人是一个有着重大性格缺陷的 人 ,其一九五九年在庐山会议上的表现 ,就被深刻猜忌他的同事们充分利用了 ,在 制造了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的大义之后 ,进行“ 隐患预先排除 ”。

  三、庐山会议带来的启示

  庐山会议作为一个事件已经走入历史 。但庐山会议并非一个转折 ,它使中国沿 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难地探索着前进 。今天我们在回顾与研究这个事件时 ,应抛 开功利的影响 , 以宏大的视野 ,冷静 、客观的态度 ,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正反两方 面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对事件认真梳理 ,荡涤其身上的尘埃 ,还其以历史本来的 面目 。从这种分析总结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征程中 ,外部面临

  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封锁 、制裁与威胁 ,如何凝聚起本国人民的力量 ,弘扬无私 奉献的精神 ,依靠本国市场的资本积累 ,在较短时间内 ,率先完成工业化 ,就成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 。今天我们回顾庐山会议 ,又给我们以什 么启示呢?

  启示之一 :毛泽东做出的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决策 ,体 现了战略家的气魄和胆识 。这个决策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维护中国的主权与 国家安全 ,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 ,避免像东欧国家那样沦为苏联的 “卫星国 ”,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 ,更能显示这个决策的远见与英明。

  启示之二 :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新途径 。我们今天应透过大跃进和人民分社化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真正把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本质内涵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推动经济的高 速以展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走群众路线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发现错误要及时 纠正 ,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 ,注意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解放思想, 敢想 、敢说 、敢干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民公社是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和筑固集体经济 ,促进农村向产业化 、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这对我们今天 的启发是深远的。

  启示之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靠谁? 发展的目的为了谁? 在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中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这不仅是过去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也是由新中国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同时 ,在资本 、市场 、技术这些经济发展要素不 足的情况下 ,利用中国人力资本的优势 ,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 、创造性 ,将他 们组织起来 , 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昂激情 , 变为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 。 因 而 ,几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 , 压缩消费 , 节衣缩食 , 扩大积累 ,艰苦创 业 ,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战略目标 ,发展的成果自然也就为人民共同享 有 。这不仅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方式所决定 , 同时也因对资产阶级法权的 限制而提供了保证。

  启示之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确实在党内外存在着一股反对立即实现工业化 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力量 。这股力量所表述的观点 ,是不是仅属于认识问题?有 没有阶级斗争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 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哪些新

  的表现?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又是如何影响党内斗争的? 如何将党内斗争中基于认识 的分歧与包含阶级斗争的分歧区分开来? 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包含有阶级斗争性质 的分歧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又是如何联系的? 这些似没有严格 、周密的界定 。导致 党内斗争 ,或者批斗过火 ,伤害无辜 ,造成冤假错案 ;或者一团和气 ,批评与自我 批评流于形式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启示之五 :毛泽东将庐山会议由纠“左 ”变为反右 ,批评彭德怀 、黄克诚 、张 闻天 、周小舟 ,是基于政治路线的分歧 。那种认为毛泽东是由于听不进不同意见, 没有容人之量 ,才发动对他们的批判 ,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毛泽东开始只是批评他 们右倾 ,甚至还没有批反冒进时那样严重 ,后来他们被定为反党集团 ,原因是复杂 的 。八届八中全会期间 ,在小组会上 ,唇枪舌剑 ,批斗激烈 ,火药味很浓 。但为促 使他们转化 ,毛泽东通过谈话 、批示 、写信 ,做了大量工作 。这是我们在回顾这段 历史时应该注意到的 。我们应该还历史以真相 ,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

  对庐山会议的发掘 ,在反复验证一个经久不变的真理 :人类创造历史而又无法 驾驭历史的内在矛盾 。而毛泽东 ,这位高扬起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 面红旗 ,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工业化进军的伟大领袖 , 即使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也没有动摇过对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坚定信念 。一九六一年 ,毛泽 东又一次在庐山开会 ,面对当时党内外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批评与责难, 毛泽东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坚信 :他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征途上, 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但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而且开辟了一条中国 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诗言志 ”九月九日 ,老人家挥笔 写了一首题照诗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 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二节 七千人大会的深远历史影响

  一九六一年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取消了供给 制 ,解散了食堂 ,缩小了社 、队规模 ,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初级社的生产 队 ,确立了适应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民公社体制 ,农业生产开始得到

  恢复与发展 。鉴于通过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至一九五九年七月庐山会 议和一九六。年冬至一九六一年的两次纠“左 ”,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经济开始 走出低谷 , 出现好转的势头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扩大的中央工作 会议 。这次大会有七千多人参加 ,级别之高 ,规模之大 ,人数之多 ,时间之长 ,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这次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一日 至二月七日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 、各中央局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地 委 、县委 、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 ,共七千多人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 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工作会议 ,人们习惯地称它为“七千人大会 ”。

  召开这次会议 ,是在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至十日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定 下来的 。会议召开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在会上讨论一九六二年粮食上调方案时 ,遇到 困难 ,粮食调不上来 。陶铸提出一个建议 :为了打通思想 ,把全国的地委书记找到 北京来 ,开一个地委书记会议 。刘少奇 、邓小平当即表示赞成 。十一月十二日晚, 毛泽东在听取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的情况汇报时 ,又进一步提出还要把县委书记召 集来开个会 。他说 :全国人大决定不开了 ,召集县委书记来开个会 。时间在中央工 作会议之后 。一个县来两个人 ,地委来三个人 ,省市来四个人 , 中央局也来四个 人 。要把这次会议当做小整风 。几年来中央在工作上犯了什么错误 ,要讲 。全局观 念 、纪律 、先整体后局部后个人 ,要讲 。现在小天地太多 ,一个县也是小天地 。中 央的账要讲清楚 。我们交了心 ,才能要求他们交心 。毛泽东明确指出 ,这次会议的 性质是整风 , 目的是总结经验 ,鼓足干劲 。中央 、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运用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摆事实 ,讲道路 ,互相交心 , 以便于总结经验 , 吸取教 训 ,凝聚人心 ,摆脱困境。

  在起草会议通知时 , 邓力群觉得人们对 《工业七十条》 的争论较大 , 尤其 厂矿一级的党委书记有抵触情绪 ,认为 “ 七十条 ”削减了他们的权力 , 这对贯 彻 “ 七十条 ”是个困难问题 。为此他建议全国重要厂矿的厂长 、党委书记也来 参加大会 , 杨尚昆同意将邓力群的建议写进会议通知 。十一月十五日 , 杨尚昆 将起草好的通知报送邓小平 ,并特别说明他们讨论时增加了重要厂矿负责人参 加会议一项 。邓小平同意了这个建议 , 接着送毛泽东 、周恩来 、彭真传阅 , 他 们也分别画圈同意 。这样原来六千多人的大会 , 就变成了七千多人的规模 。重

  要厂矿的厂长 、党委书记才有了与会的机会。

  一、会议前的准备

  鉴于七千人大会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工作会议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 ,就有必要将 会议的议题首先在党内省部级干部中间进行讨论 , 以便于统一思想 ,取得一致意 见 , 因而在七千人大会召开之前必须举行一次中央工作会议。

  首先 ,毛泽东亲自为筹备大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进行专题调研 。不久 ,老 人家离京 ,经上海 、杭州小住 ,于十二月十三日来到太湖之滨的无锡 。次日 ,听取 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的汇报 ,江说 :今年农村粮食计划分配比去年少 ,但 加上自留地 、山边田 ,估计百分之七十的地方比去年好 ,百分之十五差不多 ,百分 之十五有困难 。江苏征购任务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四 ,棉花超产 ,原定征购一百五十 万担到二百万担 ,实际完成二百二十万担 。猪 、家禽 、外贸 、财政情况都比较好。 这一年多来 ,关于国内情况 ,毛泽东听到的 、看到的(包括书面材料), 尽是困难 和问题 ,农业严重减产 ,工业生产完不成计划 ,农村的严重困难情况 ,使他感到压 抑 ,这次听到江渭清讲的一些好消息 ,工 、农 、财贸等都有起色 ,使他耳目一新, 甚为高兴 。他十五日写信给主持财贸工作的李先念和姚依林 ,要他们也来听一听中 共江苏省委的经验汇报 :“江苏有一些好经验 ,工业 、农业和财贸几方面的 ,很值 得听一听。”听取汇报中间 ,毛泽东讲了一些重要意见 。关于形势 ,他兴奋地说: 对形势要从积极方面去看 ,有困难要想办法去战胜它 。缺点可以有几千条 ,但这是 可以克服的 。不可理不直 、气不壮 ,不要灰溜溜 。潜力是很大的 ,有困难 ,有办 法 ,有希望 。久卧思起 ,现在是起床的时候了。

  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下放问题 ,毛泽东说 :贯彻要快一点 ,一传达下去可以 调动积极性 。有人认为这是倒退 。这不是倒退 ,是前进 。不是讲底子薄吗? 主要是 生产队底子薄 ,要使生产队由薄变厚 ,就要发展生产力 ,就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 单位 。要肥料就要养猪 ,要把猪养好 ,把牛养好 ,也是生产队来管 。要明确大队干 什么 ,生产队干什么 ,不弄清楚 ,生产队的积极性起不来 。他特别指出一点 :“包 产到户这事不可干 。”讲到一九六二年的工作时 ,他说: 明年工 、农 、商 、学 、 兵 、政 、党要全面走上轨道 。党是领导一切的 。要搞个几十条 ,大家遵守 。明年要 开会 ,开个大动员的会议 。明年一月开中央工作会议 ,无论如何要抓好工作 ,争取

  主动 。要识大体 ,顾大局 ,要加强纪律性。(《毛泽东年谱》第 4卷 58页)

  毛泽东在返回北京途中 ,十七日又听了山东省委负责人的汇报 ;十九日又听了 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的汇报 ,作了一些重要插话 。在谈到基本核算单位下放问题 时 ,毛泽东说 :“权力下放 ,实行大包干后 ,生产队三十户是否大了? 可以搞十几 户 。山区里三户五户的怎么办? 二十户规模就是大的。”在汇报到山东的牲口已经 停止死亡时 ,毛泽东说 :“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牲口就不会死 ,农具破坏 也不会那么严重 。大平均主义六年没有解决 ,现在解决了 。有人说 ,这是不是退 步? 是不是社会主义? 这不是退步 ,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 。照顾五保户 、困难 户 ,有共产主义因素 。还有积累 ,还有征粮 ,有了前途 。这是整个人民的利益。” 他在插话中还着重讲了对形势的估计问题 。他说 :今年比去年好 ,形势已经在向好 的方面转 。农村在向好的转 。工业有了七十条 ,也在向好的转 。商业也搞出了一百 条 。困难不要好久就可以克服 ,再有一年就过去了 ,还是大有希望 。要弄清总的形 势 ,开会时要讲讲形势 ,恐怕需要。

  其次 ,事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为大会作充分准备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至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日中央专门召开了解情况 、统一思想的工作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 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一九六二年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计划 、商业 、关于改变农村基 本核算单位问题 、党的工作等六个问题 。出席会议的主要有各中央局和省市自治区 的负责人以及中央各部委负责人。

  会议的第一天晚上 ,毛泽东在颐年堂召开中央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 主要由邓小平和周恩来报告这次会议的议题和会议的开法 ,毛泽东讲了话 。在谈到 要讨论国际国内形势时 ,老人家说 :“这样好 。有形势 ,才有气 。会议不要开得太 紧 ,上午休息 ,下午开会 , 晚上看戏 。 白天出气 , 晚上看戏。”在周恩来谈到需要 集中统一的时候 ,毛泽东说 :“我起初是支持地方的 ,后来我看不对头 ,现在要支 持集中了 。过去民主革命 ,证明集中统一才能打胜仗 。现在的毛病是‘五风 ’、‘五 多 ’。”当周恩来谈到他对形势估计的四句话“形势好 ,成绩大 , 困难多 ,任务重 ” 的时候 ,毛泽东说 :“形势是好的 ,错误都在改正 , 比去年好 ,在向好的方面走 。 农业有了六十条 ,工业有七十条 ,教育有六十条 ,商业也将要有几十条或者一百 条 ,这就有办法。”

  接着 ,毛泽东又说 :“对于过去走弯路的看法 ,应该首先由中央负责 ,然后是 省委 ,然后才是地委 、县委 。我到下边一看 ,省委说错误主要由他们负责 ,也说到 中央 ,但总是说中央总是正确的英明领导 ,这不符合事实嘛 。这就不能真正得到经 验教训 。这几年的高指标 、高估产 、高征购 、高分配和几个大办 ,大办水利 、大办 交通 、大办养猪场等 ,都是中央的 。虽然材料是由你们来的 ,但是谁叫你相信呢? 谁叫你购买呢? 我们头脑这个加工厂 ,没有了解实情 。‘ 四高 ’,几个大办 ,供给 制 ,食堂 ,这些都是错误的 ,做了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 ,为人民服了不好的务 。服 务服得不好 ,这是一方面 。还要看到 ,有了这些错误 ,这是我们的宝贵财产 。人的 认识总有个过程的 。问题是认识得慢了一点 , 时间长了一点 。 比如 ,‘三包一奖 ’, 今年我才看到耿长锁的信 、山东的材料 、广东大荔公社一个大队的材料 ,开始怀疑 这个办法 ,找胡乔木 、廖鲁言谈 。他们都说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好 ,这是中国的创 造 ,苏联没有的 。胡乔木还给我举了韶山的例子 。那时 ,河北的同志在北京 、在广 州都讲了他们的主张 。但是经过了大半年 ,我们才了解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 ,就 是这样子奇怪 。有了这样错误的经验 ,我们就可以不再犯了 。这十二年 ,恐怕还是 做对了的是主要的 , 占第一位 ,错误占第二位 。我们十二年 , 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 验 ,这就更强了 ,而不是更弱了。”(《毛泽东年谱》第 4卷 61页)

  十二月二十一日 ,邓小平在会上作长篇讲话 。在讲话中传达了毛泽东对国内形 势的估计 。毛主席说 ,他感觉他的心情 ,去年 、前年不那么很愉快的 ,今年他很高 兴 , 因为我们的具体政策 ,凡是搞了的 ,都见效了 。首先见效在农村 ,有了“六十 条 ”,最近又把队为基础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解决了 。现在反映农村的情况是见效 的 。毛主席特别举例 ,讲到江苏省委最近组织了几个反对派 , 向来不说好话的人, 下去自由访问 ,先看坏的 ,后看好的 ,这次回来也讲好话了 。关于党的工作 ,毛主 席在无锡找华东几个省的同志谈了一下 , 回来跟我们谈 , 明年要抓工 、农 、商、 学 、兵 、政 、党七个字 , 明年要大抓一年 。最后 ,邓小平谈到如何开好七千人大会 的问题。

  一九六二年一月八日 ,刘少奇 、邓小平亲自主持起草的七千人大会报告稿还没 有写出来 ,正在抓紧进行 。到一月十日上午十时 ,毛泽东看了报告稿的前两部分。 他写了一个批语给田家英并告刘邓等 ,说 :“觉得好 ,但还没有细想 ,提不出不同

  意见 。须要看第二遍 ,才有可能想一下 。第三部分还没有看。”过了一会儿 ,他又 把邓小平 、陈伯达 、 田家英找来商量 ,决定将报告立即印发七千人大会 ,分组讨论 三天 ,征求意见 ,允许各种意见充分发表 。与此同时 ,会议还专门印发了一份题为 《毛泽东同志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 的文件 ,其中包含 了毛泽东数年间对大跃进运动过程出现浮夸 、冒进等危险所做的指示和批评 ,供与 会者讨论时参考。

  二、七千人大会的基本情况

  一月十一日 ,七千人大会正式开始 。从当日开幕到二十九日上午 ,主要是围绕 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书面报告》, 进行分组讨论和提出修改意见。《书面报告》第 一稿写出来之后 ,还没有经过政治局讨论 ,毛泽东即提议直接印发大会 , 同大家见 面 。接着 ,会期的不断延长 ,成为了党内这次政治民主生活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 次会议本来预计要开十天 ,实际上却开了二十八天(从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七日)。 这是因为会议开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为了实现统一思想 、鼓足干劲的目的 ,才 不得不一次次延长会期。

  一月十二日晚上 ,毛泽东在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上说 :会议搞十天 ,大会套小会 , 中央 、大区同志都讲讲话 ,搞思想一致 ,解决小 天地太多的问题 、集中统一问题 。最初预计会期十天 ,采取大会和小组会相结合的 方式来统一思想 ,解决分散主义和集中统一问题 。报告稿发给大会后 , 由于讨论中 大家意见纷纷 ,特别表现在反对分散主义的问题上 。鉴于会议在讨论报告稿过程中 出现的分歧与争论 ,为了对报告稿进行充分的讨论 , 以便于消除分歧 ,统一思想, 毛泽东建议会议延期 。经刘少奇 、邓小平开会研究 ,会期准备延长至一月二十八 日 , 以小组会议为主讨论报告 。到了一月二十五日 ,根据当时的会议进程 ,难以按 原定计划于二十八日结束会议 ,不得不再次延长会期 ,但仍然决定大会一定要在本 月底结束 。这个决定是在二十五日下午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 的 。一月二十七日 ,刘少奇在大会上作口头报告后 ,毛泽东对今后几天的会议作了 安排 。他说: 明天不放假 , 因为我们准备这次会议在这个月底搞完 。明天是二十八 号 ,我们争取三十号搞完 。还留有余地 , 留了一个三十一号 。如果三十号搞不完, 那么我们加一个三十一号 。总而言之 ,三十一号无论如何要搞完 ,三十一号晚上就

  可以离开北京 。结果 ,会议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几天来小组讨论的情况看, 有一些地方的同志 ,主要是县 、地两级负责人 ,对省委领导有意见而不敢讲 ,不能 畅所欲言 。为此 ,毛泽东在和其他常委研究以后 ,在会上宣布 ,要大家出气 ,畅所 欲言 ,把话讲完 ,趁热打铁 ,延长会期 。这一宣布 ,获得了全场热烈的鼓掌 。于 是 ,在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三日 ,各省召开“ 出气会 ”,地 、县负责人对省委及负 责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会期两次被延长 :第一次是因为对书面报告的意见 ;第二次是因为地 、县负责 人对省委及负责人的意见 。两次会议被延期 ,是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希望与 会同志经过充分的讨论 ,发扬民主 ,畅所欲言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以此来解决 矛盾 ,消除分歧 ,统一思想 ,鼓足干劲 , 团结起来 ,继续奋斗 。党中央的目的是希 望通过召开这样一次空前规模的党内干部会议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当时 面临的形势上取得一致认识 。本来 ,在中央及其部门与省委 ,省委与地委 、县委之 间存在着矛盾 ,这些矛盾在会前难以获得有效解决 。会议期间 ,这些矛盾突出地表 现在书面报告和地 、县对省委负责人的意见上 。通过延长会期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 的基础上 ,这两个问题才获得了解决。

  毛泽东认为 :参加会议的有各方面人员 ,多数接近实际和基层 ,能够从各个角 度提出意见来 ,能更好地集思广益 。在大会分组讨论的同时 , 由刘少奇组织了一个 层次很高的二十一人《报告》起草委员会 ,参加的有政治局成员 、各大区书记 ,进 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经过八天修改 ,于二十二日拿出第二稿 。二十四日 ,毛 泽东看过后 ,找刘少奇 、邓小平谈话 ,表示“赞成这个方向 ”。二十五日 ,在中南 海怀仁堂 , 由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 《书面报告》 第二稿。 大家表示基本上赞成这个稿子 , 同意提交大会。

  二十七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全体大会 ,把印好的《书面报告》第二稿发给与会 者。《报告》 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 ”,第二部分是“关 于集中统一 ”,第三部分是“关于党的问题 ”。刘少奇在会上没有照本宣读 ,而是在 大家阅读 、讨论《报告》 的基础上 ,从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集中统一和党的作风 四个方面 ,作了一些更具体、更深入的解释、说明和补充。

  二十九日 ,继续召开全体大会 ,仍由毛泽东主持 。林彪根据自己对《毛泽东同

  志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 文件精神的理解 ,发表了一个 毛泽东路线始终是正确的讲话 。他的讲话 ,应该说是比较科学地总结了一九五八年 以来 ,党的工作造成严重失误的原因 。林彪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所提出的总路 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 ,是正确的 ,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 ,人民的 创造 ,党的创造 。这两三年以来 ,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发生的一些困难是暂时的, 而且情况已经在开始好转 ,今后必然会继续好转下去 。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特大的自然灾害 ,我们工作上的一些错误 ,使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减少了 ,但我 们取得了经验 。全党来了个大学习 ,使我们党员 、干部的质量和能力大大提高了。 在困难的时候 , 我们更应该加强党的团结 , 依靠和相信党的领导 、毛主席的领 导 。事实证明 ,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 、某种程度上 ,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 主席的指示 、毛主席的警告 、毛主席的思想去做 。当时和事后都证明 ,毛主席的 思想总是正确的 。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 ,把问题总是 向‘左 ’边拉 , 向‘左 ’边偏 ”。“毛主席的优点是多方面的 ,不是一方面的 。我 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 ,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 。他总比较人家实际一些 , 总 是八九不离十的 ”。“我深深感觉到 ,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 ,是毛主席的 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 , 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 。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 不到尊重 ,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 ,事情就要出毛病。”林彪在讲话中 ,还详 细地阐述了党的军事方针。

  林彪讲话之后 ,毛泽东接着讲话 。他说 :“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 ,关 于党的路线 ,关于党的军事方针 。我希望把它整理一下 。给你一个星期 、半个月 搞出来 。还有少奇同志的口头报告 , 口说无凭 , 也请他整理一下 。他已经答应 了。”根据几天来分组讨论的情况看 ,有一些地方的同志 , 主要是县 、地两级负 责人 ,对省委领导有意见而不敢讲 ,不能畅所欲言 。为此 , 毛泽东在会上宣布, 要大家出气 ,畅所欲言 ,把话说完 ,趁热打铁 ,延长会期 。这一宣布 ,获得全场极 为热烈的鼓掌。

  毛泽东说 :“这次用这么个方式 ,在北京开这么个会 ,要解决问题 。现在要解 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 ,有些同志的一些话没有讲出来 ,觉得不大好讲 。这就不那么 好了 。要让人家讲话 ,要给人家机会批评自己 。你自己不批评自己 ,也可以 ,得让

  人家批评你 。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来批评自己 。有许多地方的同志是做了准备的, 而且有的做检讨做了几年了 。有好几个省从一九五九年就做自我批评 ,不止一次、 两次 、三次 、四次 ,而是五次 、六次 。 自我批评的结果 ,人家就不爱听了 ,说 :请 你不要再讲了 ,老讲那一套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讲了 ,这才取得了主动 。我看是 不是在这次会议上就解决这个问题 ,县 、地 、省都有同志在这里 ,不要等回去了再 解决 。不过这样有个问题 ,你们都急于回去过春节 ,这是个矛盾 。还有几个同志准 备讲话 ,恩来同志 ,小平同志 ,朱德同志 。我也想讲几句话 。我们可以一面开小 会 ,一面开大会 ,每天大会不超过三个钟头 。这可能违反大多数同志的意愿 。为什 么一定要回到你们家里过春节才算舒服? 为什么我们在北京七千人一道过一个春节 不好? 我看 ,春节不关大局 ,不关什么农 、工 、商 、学 、兵 、政 、党 。我主张集体 在北京过一个春节 ,有什么不好啊?”“我相信能解决上下通气的问题 。有一个省的 办法是 , 白天出气 , 晚上看戏 ,两干一稀 ,大家满意 。我建议让大家出气 。不出 气 ,统一不起来 。没有民主 ,就不可能有集中 。因为气都没有出嘛 ,积极性怎么能 调动起来? 到中央开会还不敢讲话 , 回到地方就更不敢讲话了 。我们几个常委商量 了一下 ,希望解决出气的问题 。有什么气出什么气 ,有多少气出多少气 。不管是正 确之气 、错误之气 ,不挂账 ,不打击 ,不报复 。你骂了我 ,我整你一下 ,这是不许 可的 。要建立民主集中制 。讲了几十年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内生活的民主集中制没 有很好建立起来 , 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在有些同志脑筋里面没有产生 ,没有民主。”

  “这次会议没有你们 ,这个报告制定不出来 。第一章 、第二章全靠同志们 。常 委 、政治局 、书记处都没有开会 。我只看了一下 ,也没有看完 ,提出干脆统统发下 去 ,让大家去讨论 。后来组织二十一人的起草委员会 ,整整搞了八天 ,每天开一个 下午的会 ,有时六个钟头 ,搞了七八遍 ,才搞了出来 。从群众中来嘛!不从群众中 来 ,这个报告就搞不出来 。全靠大家帮助 ,集体的智慧 ,共同创造了这个文件 。至 于这个文件是不是有缺点错误 ,过一两年总可以看得出来 ,到时候再修改 。横直是 有错误就要改 ,谁的错误谁就改 。是我的错误我要改 。中央的错误 ,有些我要直接 负责 , 间接的我也有责任 。你当主席嘛 ,谁叫你当主席?你怎么官僚主义?搞了这 么多文件 ,煤炭部下了那么一个命令 ,直到这次少奇同志报告搞出来我才知道 。可 见我的官僚主义相当可观了 。总之 ,要解决上下通气的问题。”

  “ 实际上 , 我们现在开的是五级干部会议: 县委 、地委 、省委 、 中央局 、 中 央 。如果你们赞成 ,就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改正我那一天说的办法 。如果你们不赞 成 ,一定要明天结束 ,我也可以接受 ,我们明天就可以散会 。如果你们想解决上下 通气这个问题 ,就趁此机会 ,就在这里解决 ,舒舒服服回去 。如果你们赞成 ,就这 样做 。每天下午有一个同志讲话 ,上午讨论 ,开出气大会。”(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5卷 75页)

  毛泽东讲话后 , 当晚各中央局召开会议 ,迅速部署如何开好“ 出气会 ”。一月 三十日上午 ,各省召开动员会 ,号召大家打消顾虑 ,趁热打铁 ,把“气 ”出完 ,重 点是对省委的工作提出批评 。三十日下午 ,毛泽东在全体大会上发表讲话 ,一共讲 了六个问题 :这次会议的开会方法 ; 民主集中制问题 ;我们应当联合哪一些阶级? 压迫哪一些阶级? 这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 ;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关于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 ;要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 。中心是讲了民主集中制问题 。其中第二点 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和第四点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是这次讲话的主要内容。 七千人大会的主旨是强调集中统一 ,反对分散主义 ,这一点毛泽东是赞同的 。但问 题是如何实现集中统一 ,用什么来反对分散主义 。实际上 ,在当时既有分散主义的 问题 ,也有个人专断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 因此 ,大会讨论刘少奇的书面报告 时 ,在这个问题上 , 出现过不同意见 ,甚至是抵触的情绪。

  毛泽东在讲话中没有把反对分散主义而是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问题来讲 。事 实上 ,这几年党的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 ,大刮“五风 ”,主要也不是分散主义 ,而 是党内某些人个人主观武断 ,不深入群众 、不深入实际 、不认真调查研究而造成 的 。所以 ,毛泽东在讲话中 ,理所当然的 ,不把反对分散主义作为中心问题来讲, 而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学说 ,并且结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际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像 毛泽东这样阐述民主集中制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只有党的几 十万高中级干部都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才对于 贯彻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才能自觉的实 现“统一认识 、统一政策 、统一计划 、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 ”这五个统一 。这样, 毛泽东就从更高 、更全面 、更深刻的层次上 ,总结了一九五八年以来的主要经验教

  训 。毛泽东高瞻远瞩 ,坦率真诚 ,画龙点睛 ,发人深省 。他不仅要求各级干部都要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践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还以身作则地进行了严肃的自我 批评 ,又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错误 ,将七千人大 会的主题推向高潮。

  毛泽东在讲到开会的方法时说 :“这个方法是一个什么方法呢? 是一个民主集 中制的方法 ,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 。先民主 ,后集中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 去 ,领导同群众相结合。”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 , 毛泽东结合实际情况 ,有感而 发 ,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指出了党内在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上存在的 严重问题 。毛泽东在讲话中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 ,在对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高级 领导干部进行严肃批评的同时 ,还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 ,希望他们通过践行民 主集中制原则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使全党在思想上统一起来 。毛泽东在讲话中 批评有些同志虽然是参加革命几十年的共产党员了 ,但是对于马克思 、列宁所说的 民主集中制 ,还不理解 。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们怕群众 ,怕群众讲话 ,怕群众批评 上 。他问道 , 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批评的道理呢? 他说 ,我们的态度是,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工作中的是非问题 ,正确和错误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这种矛盾的性质 ,就决定着我们应该采取讨论的方法 ,说理的方法 , 民主的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 。采取这种方法来解决矛盾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又 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毛泽东说 ,这就必须使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 ,实行民主集中制 ,要 让群众讲话 , 哪怕是骂自己的话 。骂的结果 ,无非是自己倒台 ,不能做这项工作 了 ,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 ,或者调到别的机关去做工作了 。这种下降和调动 ,不 论正确与否 ,都是有益的 ,可以锻炼革命意志 ,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 ,增 加有益的知识 。毛泽东说他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 ,得到很大的益处 。然后 ,他 向大家建议 ,不信你们可以试试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毛泽东又引用了司马迁 《报任安书》 里的一段话。 周文王被拘羑里的时候 ,推演出了《周易》。孔子困顿的时候 ,作了《春秋》。屈原 被放逐的时候 ,写出了《离骚》。孙膑被剔去了膝盖骨 ,著了《孙膑兵法》。 吕不韦 被谪迁到蜀地 ,给世人留下了《吕览》。韩非子被秦囚禁 ,愤而著述了《说难》《孤

  愤》 等名篇 。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发愤所作的 。这些人在被当时的上级领导作了错 误的处理以后 ,并没有怨天尤人 ,一蹶不振 ,而是不平则鸣 ,发愤图强 ,将满腔悲 愤诉诸笔端 ,写出了炳垂于世的精彩华章 。毛泽东引用这段话 ,是想说服党内干 部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问题上 ,不要患得患失 ,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 ,要正确对 待群众的批评 ,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 , 即使被错误处理了 ,身处逆境 ,经过自我奋 斗 ,也仍然可以做出成绩来。

  毛泽东又讲到 ,我们过去也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 ,对这些人不论是全部处理 错了的 , 或者是部分处理错了的 , 都应当按照具体情况 , 加以甄别和平反 。接 着 ,他又谈到即便是错误处理 ,也在客观上具有锻炼干部的作用 。他说 ,一般地 说 ,这种错误处理 ,让他们下降 ,或者调动工作 ,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 炼 ,而且可以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许多新知识 。当然 ,这不是提倡对干部不分青红 皂白地作出错误处理 , 而是说这种错误处理既然造成事实了 ,客观上为干部的锻 炼创造了条件罢了。

  毛泽东进一步解释说 ,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 , 总是有这样错误处理的事 实 。在阶级社会 ,这样的事实多得很 。在社会主义社会 ,也在所难免 。不论是正确 路线领导的时期 ,还是在错误路线领导的时期 ,都在所难免 。不过 ,在正确路线领 导的时候 ,一经发现有错误处理的 ,就能甄别 、平反 , 向他们赔礼道歉 ,使他们心 情舒畅 ,重新抬起头来 。而在错误路线领导的时期 ,则不可能这样做 ,只能由代表 正确路线的人们 ,在适当的时机 ,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法 ,起来纠正错误 。这是做 那些在反右倾及整风整社斗争中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思想工作 ,希望他们正确地认 识这个问题 ,不要怨声载道 ,心存芥蒂 ,而要甩掉包袱 ,坚定信念 ,把这看成革命 者的寻常人生 , 当做一次对自己考验和锻炼的机会 ,这是讲的被错误处理的干部。 至于自己犯了错误的干部 ,毛泽东说 ,经过同志们的批评和上级的鉴定 ,作出正确 处理 , 因而下降或者调动工作的人 ,这种下降或者调动 ,对于他们改正错误 ,获得 新的知识 ,会有益处 ,那就不待说了。

  毛泽东又讲到 ,本来民主集中制是上了我们的党章和宪法的 ,但是有些同志现 在就是不实行 。他们很怕群众开展讨论 ,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 、领导者意见不同 的意见 。一讨论问题 ,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 ,不许人家讲话 。这种态度非常恶劣。

  毛泽东又向这些同志做思想工作 。他说 ,我们是干革命的 ,如果真正犯了错误 ,这 种错误又是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 ,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 , 自己 作检讨 。那么 ,如何作检讨呢? 如何才能够作令人信服的检讨呢? 他说 ,这种检 讨 ,有的时候 ,要有若干次 。一次不行 ,大家不满意 ,再来第二次 ;还不满意 ,再 来第三次 ;一直到大家没有意见了 ,才不再作检讨。

  他又进一步分析了各省在这方面的检讨情况 。他将各省在这方面的检讨分为四 类 :有的省委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些省比较主动 ,让大家讲话 。早的 ,在一九五九 年就开始作自我批评 ,晚的 ,也在一九六一年开始作自我批评 ;还有一些省是被迫 作检讨的 ,像河南 、甘肃 、青海 ;另外一些省 ,有人反映 ,好像现在才刚刚开始作 自我批评 。不管是主动的 ,被动的 ,早作检讨 ,晚作检讨 ,只要正视错误 ,肯承认 错误 ,肯改正错误 ,肯让群众批评 ,只要采取了这种态度 ,都应当欢迎 。这是因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而且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没有充分的 民主生活 ,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 ,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

  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呢? 毛泽东首先谈到了在党外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 ,也就 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 。他说 ,我们现在有许多困难 ,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依靠 群众 ,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 。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 ,不向群众和干 部交心 ,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 ,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 ,不敢讲话 ,就不可能 发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也就难以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在谈到民主 和集中之间的关系时 ,他说 , 克服困难 , 没有民主不行 。 当然没有集中更不行, 但是 ,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 。没有民主 ,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 因为大家意见分 歧 ,没有统一认识 ,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 。集中 ,首先要集中正确的意见 。在集中 正确意见的基础上 ,做到统一认识 ,统一政策 ,统一计划 ,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 叫做集中统一 。如果大家对问题还不了解 ,有意见还没有发表 ,有气还没有出 ,你 这个集中统一怎么建立得起来呢? 没有民主 ,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 。没有民 主 ,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 ,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办法 。 由此看 来 , 民主是集中的先决条件。

  接着 ,他谈到领导机关如何实行民主的问题 。他说 ,我们的领导机关是一个加

  工厂 ,如果没有民主 ,不了解下情 ,情况不明 ,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 ,不使上 下通气 ,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 ,那就难免不是 主观主义的 ,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 ,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 。我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反对分散主义 ,加强集中统一 。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 ,这 种集中统一 ,只能是假的 ,空的 ,错误的。

  毛泽东又谈到了党委内部的民主集中制问题 。他说 ,我们的集中制 ,是建立在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 。无产阶级的集中 ,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各级党委是 执行集中领导的机关 。但是 ,党委的领导 ,是集体领导 ,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 在党委会内部只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 数服从多数 。他接着又讲述了他和其他常委之间的关系 。他说 ,在中央政治局及其 常委会内 ,我讲的话 ,不管对不对 ,只要大家不赞成 ,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 , 因 为他们是多数 。接着 ,他又批评说 ,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 、地委 、县委 ,第一书记 一个人说了算 。这是很错误的 。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 他又进一步指 出 ,这是指的大事 ,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

  他强调指出 ,大事就得经过集体讨论 ,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 ,认真地对于复 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 。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 ,估计情况的几个方 面 ,好的和坏的 ,顺利的和困难的 ,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 。尽可能地慎重一 些 ,周到一些 。否则的话 ,就是一人称霸 。这样的第一书记 ,是霸王 ,不是民主集 中制的“班长 ”。毛泽东接着用生动的语言 ,讲了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中刘邦听 取郦食其意见 ,夺取陈留县的故事 。用以说明刘邦礼贤下士 ,能够听取不同意见, 最终取得天下 ,而西楚霸王项羽听不进不同意见 ,导致最后垮台 ,演出了“霸王别 姬 ”的悲剧 。他用辛辣的语言 ,批评第一书记中的有些人 ,说他们连封建时代的刘 邦都不如 ,如果他们不改 ,最后是要垮台的 ,难免要“别姬 ”就是了。

  接着 ,毛泽东又列举了一个没有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例 。他说 ,我们有些 同志 ,听不得相反的意见 ,批评不得 。这是很不对的 。在我们这次会议中间 ,有一 个省 ,会本来是开得生动活泼的 ,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 ,鸦雀无声 ,大家不讲话 了 。这位省委书记同志 ,你坐到那里去干什么呢? 为什么不坐到自己房子里想一想 问题 ,让人家去纷纷议论呢? 平素养成这样一种风气 , 当着你的面不敢讲话 ,那

  么 ,你应当回避一下 。有了错误 ,一定作自我批评 ,要让人家讲话 ,让人批评 。在 批评了这种现象以后 ,毛泽东又在大会上讲了自己的错误 。他说: 去年六月十二 号 ,在中央北京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 ,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我说 ,请同志们 传达到各省 、各地方去 。事后知道 ,许多地方没有传达 。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 瞒 ,而且应当隐瞒 。 同志们 ,不能隐瞒 。凡是中央犯的错误 , 直接地归我负责, 间接的我也有份 , 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 ,其他一些同志也 有责任 ,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毛泽东批评了许多地方没有传达他在自我 批评中讲的缺点错误 ,重申了自己对中央犯的错误应负的第一责任以后 ,他又向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提出了要求 。他说 , 我们的省委书记 ,地委书记 ,县委书记, 直到区委书记 ,企业党委书记 ,公社党委书记 , 既然做了第一书记 ,对于工作中 的缺点错误 ,就要担起责任 。不负责任 ,怕负责任 ,不许人讲话 ,老虎屁股摸不 得 ,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 ,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人家总是要讲的 ,你老虎屁股 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

  毛泽东又进一步论述了民主集中制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 条件 。他说 ,在我们国家 ,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 ,不充分实行无产 阶级的民主制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 。没有高度的民主 ,不可能有 高度的集中 ,而没有高度的集中 ,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他还说 ,没有民主 集中制 ,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 政 ,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

  老人家又进一步讲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他说 ,虽然剥削制度已经被 消灭了 ,但是已经被推翻的反动阶级 ,还企图复辟 。在社会主义社会 ,还会产生新 的资产阶级分子 。整个社会主义阶段 ,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是长 期的 、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 因而我们的专政工具不能削弱 ,还应当加 强 。公安系统要掌握在正确同志的手里 。公安工作要依靠群众 ,依靠党 ,在肃反中 执行在党委领导下通过群众肃反的路线 ,不是只依靠秘密工作和专业工作 。对反动 阶级实行专政 ,不是说要把他们消灭掉 ,而是用适当的方法 ,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 力的新人 。没有民主 ,就不能发动群众 ,也就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 ,无产阶 级专政也就难以巩固。

  毛泽东在讲话中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就必须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 ;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就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要实行民主集中 制 ,就必须具有充分的民主生活 。这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 到群 众中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践 ,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发生的一些错误 ,在某种程 度上来说 ,恰恰是由于没有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的 。不少领导干部 ,要 不就是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 ,依据报上来的华而不实的材料 ,坐在屋子里凭着主 观想象制定政策 ;要不就是下去了 ,走马观花式的调查 ,被基层干部布置的假象所 迷惑 ,在所谓“样板田 ”中徘徊 ,没有深入地了解情况 ,头脑发热 ,这样也就难以 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的时候 ,不少领导干部没有去深入地征求意见 ,甚至在 实践已经证明行不通的情况下 ,也不去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调研结果来调整 政策 ,改变决策 ,而是依然长官意志盛行 ,个人说了算 ,听不进不同意见 。还拿起 组织处分的大棒 ,动不动就给人“戴帽子 ”,结果闹得人人自危 ,弄虚作假 ,不敢 讲真话 ,报喜不报忧 。这样更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及时采取适宜的政策措施进 行调整 ,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某些领导干部进行批评和开导的同时 ,还以身作则 ,作了严 肃的自我批评 。他对出席会议的各级干部说 , 中央应该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来的错误负首要责任 ,而在中央又是他自己负第一责任 。他坦承自己在农业方面 懂得一点 ,在工业 、商业等方面不大懂 ,表示自己要继续进行学习 。这种推心置腹 的交流 ,语重心长的讲话 , 自我检讨的话语 ,表明毛泽东在和他们谈心 ,一下子拉 近了领袖与干部之间的距离 ,成为自我批评中的典范。

  当时会上就有这样的评价 :“有些事办错了 ,也是歪嘴和尚念错经 ,是下面的 错。”福建有人当场表示 ,“听了主席的讲话 ,只有一条意见 ,就是他老人家不该检 讨 ,我们把工作做坏了 ,为什么叫他老人家检讨呢?说到这里 ,流了眼泪 。会上的 很多同志也感动得流下眼泪。”还有一些地委书记 、县委书记激动地说 :“主席都检 讨了 ,我们还有什么说的?”毛泽东在作自我批评和对某些省委书记进行批评教育 的同时 ,还主张召开“ 出气会 ”(即政治民主生活会) 发动地 、县干部对他们进行

  批评 , 以整风的形式来开民主生活会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践行民主集中制 ,解 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大会出现了从中央主席到中央各部门负 责人 ,到各中央局书记 、省 、地 、县委书记纷纷检讨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热烈 场面 ,人人进行自我批评 ,人人承担责任 ,这对解除全党的疑虑 ,增强党的凝聚力 起了重要作用 。 由批评(出气) 到自我批评 ,毛泽东成功地把握了这一转折 ,从而 使七千人大会实现了克服歧见 ,上下同心的既定目标。

  与此同时 ,毛泽东又一次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出现 的错误作了分析 。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的两次 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历程中来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出现曲折的历史必然性 ,从而 使人们能够正确看待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把握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毛泽东认为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也就是由必然王 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党在对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的认识上 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从一九二一年党的建立到一九四五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一共二十四年 ,我们党的认识才统一起来 。为了正确地总结经验 ,使全党的认识取 得一致 ,从一九四二年春天到一九四五年夏天 ,我们党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进行了延 安整风 ,采取民主的方法 ,执行“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的方针 ,从团结的愿望出 发 ,经过批评或者斗争 ,分清是非 ,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形成了“ 团结— 批评—团结 ”的公式 。通过整风 ,才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上取得了一致意 见 ,党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就是在那个时期完全解决的。

  毛泽东进一步说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 , 中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 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胜利了 ,但是到一九二七年 ,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 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 ,后来遭到挫折 ,长征后缩小到 两万多人 。经过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以后 ,才纠正了错误路线 ,确立了正确路 线 。 民主革命时期 ,我们经过了胜利 、失败 ,再胜利 、再失败 ,才认识了中国这 个客观世界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 ,我写了一些论文 ,例如《中国革命 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 替中央起 草过一些关于政策 、策略的文件 ,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 。那些论文和文件 ,只有在 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 , 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 ,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

  失败的比较 ,还没有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毛泽东说 ,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以后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抗 日时期 ,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 。这个时候 , 中国 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 ,我们才有了自由 。他在讲话中感慨而又坦诚地 说 ,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 ,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 。如果有人说 ,有哪一位同 志 , 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 , 比如说我自己 ,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一开始的时 候就完全认识了 ,那是吹牛 ,你们切记不要信 ,没有那回事 。过去 ,特别是开始时 期 ,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 ,至于怎么革法 ,革些什么 , 哪些先革 , 哪些后革, 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都没有弄清楚 ,或者说没有完全 弄清楚。

  毛泽东为什么要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在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方面经 历的曲折历程呢?他说 ,我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 认识中国革命规律这一段历史情况的目的 ,是想引导同志们理解这样一件事 :对于 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 ,必须有一个过程 。必须从实践出发 ,从没有经验到有 经验 ,从有较少的经验 ,到有较多的经验 ,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 国 ,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 、认识客观规律 、从而获得自由 ,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 跃 ,到达自由王国。

  从历史的类比中 ,毛泽东进一步谈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我们还没有经验, 经过曲折的历程我们也一定会逐渐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他说 ,建设社 会主义我们还没有经验 ,我向好几个国家的兄弟党的代表团谈过这个问题 。一九六 。年美国记者斯诺访华时 , 当斯诺要毛泽东讲讲中国建设的长期计划时 ,老人家说 不晓得 。斯诺说毛泽东讲话太谨慎了 ,毛泽东说 ,不是谨慎不谨慎 ,我就是不晓 得 ,就是没有经验呀 。毛泽东在大会上坦率地说 , 同志们 ,也真是不晓得 ,我们确 实还缺少经验 ,确实还没有这样一个长期计划 。随后 ,毛泽东又回顾了一九六一年 他同蒙哥马利谈话时 ,也是这样说的 。他说 ,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我们的国 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会侵略别人 。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会需要一百多年 的时间。

  毛泽东进一步在大会上坦言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 ,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社会主义经济 ,对于我们来说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拿我来说 ,经济建 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 ,还不懂得 。工业 、商业 ,我就不大懂 。别人比我懂 ,少奇 同志比我懂 ,恩来同志比我懂 ,小平同志比我懂 。陈云同志 ,特别是他 ,懂得较 多 。对于农业 ,我懂得一点 。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 ,还是懂得不多 。所有这些农 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我劝同志们 ,在工作之暇 ,认真研究一下 ,我也还想研究一 点 。但是到现时止 ,在这些方面 ,我的知识很少 。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 题 ,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至于生产力方面 ,我的知识很少 。社会主义建设 ,从我 们全党来说 ,知识都非常不够 。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积累经验 ,努力学 习 ,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 ,弄清楚它的规律。

  他还说 ,社会主义建设 ,从我们全党来说 ,知识都非常不够 。我们应当在今后 一段时间内 ,积累经验 ,努力学习 ,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 ,弄清楚它 的规律 。一定要下一番苦功 ,要切实去调查它 ,研究它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 ,要 到生产大队 、生产队 ,工厂 ,商店 ,去蹲点 。但是 ,在领导干部中间 ,特别是在高 级领导干部中间 ,有一些地方 、部门和企业 ,至今还没有形成风气 。有一些省委书 记到现在还没有去蹲过点 。如果省委书记不去 ,怎么能叫地委书记 、县委书记下去 蹲点呢?这个现象不好 ,必须改变过来。

  毛泽东接着又对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他认为我们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出现的错误 ,是因为我们虽然有了社会 主义建设总路线 ,但是还没有贯彻这条总路线的方针 、政策和办法造成的 。他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 。这十二年分为前八年和后四年 。一九五 。年到一九五七年底 ,是前八年 。一九五八年到现在 ,是后四年 。我们这次会议初 步总结了后四年的经验 。他进一步说 ,有了总路线还不够 ,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之 下 ,在工 、农 、商 、学 、兵 、政 、党各个方面 ,有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 政策和方法 ,才有可能说服群众和干部 ,并且把这些当做教材去教育他们 ,使他们 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 ,然后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否则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接着又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头八年的历史 来作出说明 。他说 ,抗日战争时期 ,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整套具体的方针 、政策

  和办法 ,有了统一的认识 , 因而有了统一的行动 , 当时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头八年内 ,不论是在农村完成土地改革还是农业合作 化 ,在城市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建设方面 ,恢复经济和实 现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 ,那时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总 路线 , 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 、政策和办法 , 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 统一了他们的认识 ,工作也就做得比较好 。但是那个时候 ,在经济建设方面 ,只得 照抄苏联 ,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 ,几乎一切照抄苏联 , 自己的创造性很少 。这在当 时是完全必要的 , 同时又是一个缺点 ,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 不是长久之计。

  然后 ,毛泽东又接着讲了一九五八年后全党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 题 。他说 ,从一九五八年起 ,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 ,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一年又办起了人 民公社 ,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他进一步分析说 :在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 个相当时间内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 、也没有可能规定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 针 、政策和办法 , 因为经验还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干部和群众 ,还得不到一整套 的教材 ,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 ,也就不可能真正有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 。要 经过一段时间 ,碰过一些钉子 ,有了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 ,才有这样的可能 。现在 好了 ,有了这些东西 ,或者正在制定这些东西 。这样 ,我们就可以更加妥善地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总路线指导之下 ,制定一整套的具体的方针 、政 策和办法 ,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的方法 ,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 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 ,作历史的考察 ,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 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 ,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 。这件事很重要 ,请同志们注 意到这点。

  他说 , 我们已经制定 、或者正在制定 、或者将要制定各个方面的具体政策。 已经制定了的 ,例如农村公社六十条 ,工业企业七十条 ,高等教育六十条 ,科学 研究工作十四条 ,这些条例或者草案已经在实行或者试行 , 以后还要修改 ,有些 还可能大改 。正在制定的 ,例如商业工作条例 。将要制定的 ,例如中小学教育条 例 。军队也制定了一些条例 。总之 ,工 、农 、商 、学 、兵 、政 、党这七个方面的

  工作 ,都应当好好地总结经验 ,制定一整套的方针 、政策和方法 ,使他们在正确 的轨道上前进。

  他最后谈到了党的队伍问题 。他说 ,工 、农 、商 、学 、兵 、政 、党这七个方 面 ,党是领导一切的 。我们党的成分 ,主要的是工人和贫苦农民 ,绝大多数干部是 好的 ,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 。不论在老的和新的党员里面 ,特别是在新党员里面, 都有一些品质不纯和作风不纯的人 。他们是个人主义者 、官僚主义者 、主观主义 者 ,甚至是变了质的分子 。还有些人挂着共产党的招牌 ,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 而是代表资产阶级 。毛泽东提醒全党 ,党内不纯粹 ,这一点必须看到 ,否则我们是 要吃亏的。

  为了鼓足全党的干劲 ,坚定全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信心 ,毛泽东在讲 话中豪情满怀地说 :“从现在起 ,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 ,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 底变化的伟大时代 ,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 ,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 的 。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 点的伟大的斗争 。为了这个事业 ,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 、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 ,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 来 ,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 的失败和挫折 ,从而取得经验 ,取得最后的胜利 。 由这点出发 ,把时间设想得长一 点 ,是有许多好处的 ,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毛泽东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出现的错误作了系统 的分析和说明 。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他从理论上 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问题 。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 自由王国的到来, 是对必然王国的认识 ,并利用这种认识通过对世界改造来逐渐实现的 。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 ,我们还处在必然王国 ,还没有认识客观规律 ,错误就是在 这样的情况下才出现的 。在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总结了经验教训以 后 ,才会逐渐认识到了客观规律 ,进而利用客观规律来为人类造福 ,这样就由规 律的奴隶变为规律的主人 ,进入到自由王国了 。 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是要在 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并利用这种认识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来 逐步实现的 。在此期间出现的曲折 、错误 、缺点和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革命

  党人不是不犯错误 , 而是要避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即所谓 “ 君子不二过 ”), 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犯大错误。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毛泽东不论是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候 ,还是 谈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 , 回答得很坦率 ,说自己当时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毛泽 东的讲话是真诚的 ,实事求是的 。他既没有粉饰 ,也没有回避 ,更没有放弃 ,而是 从头开始 ,和全党同志一起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 样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这种对革命和建设的执著精神 ,诚实的态 度 ,是令人敬仰的。

  毛泽东以民主集中制为主题发表讲话 ,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而是在经过调 查研究以后 ,反复思考后才决定的 。他认为这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是关系 到能不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巩固无产 阶级专政的大问题 。因而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阐述了 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 既不能没有民主 , 只有集中 ;也不能没有集中 , 只有民 主 。没有民主 , 只有集中 ,就会出现长官意志盛行 ,个人专断 ;没有集中 , 只有 民主 ,就是极端民主化 ,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什么事也办不成 。只有高度的民 主 ,才能有高度的集中 , 只有高度的集中 ,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而且联系党 内践行民主集中制的实际情况 ,他在对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象进行严厉批评 的同时 ,并作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 。在讲话中 ,他引经据典 ,谈笑风生 ,朴实无 华 ,入情入理 ,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明了践行民主集中制 ,进行批评与自我 批评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出现的错误问 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 ,大谈特谈这些问题 ,是无济于 事的 。关键是要运用辩证唯物论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 ,找出致蔽之因 ,将错 误改正掉 。当时确实有些人对谈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错误颇有兴趣, 却难以对这些错误的性质及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作出深刻的分析和说明 ,这样下去 必然会导致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否定。

  毛泽东还运用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进行类比 ,就是为了说 明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出现这些错误是

  难免的 ,从而使人们正确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错误 , 以便于总结经 验 ,汲取教训 ,纠正错误 ,坚定信念 ,统一思想 ,鼓足干劲 ,继续沿着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讲道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要有一个过程 。先是不认识或者不 完全认识 ,经过反复的实践 ,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 ,有了胜利 ,又翻过斤斗 ,碰了 钉子 ,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比较 ,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 完全的认识 。到那个时候 ,我们就比较主动了 , 比较自由了 ,就变成比较聪明一些 的人了 。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 ,人 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 。所谓必然 ,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性 ,在没有认识它以前 ,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 ,带着盲目性的 。这时候我们是 一些蠢人 。最近几年我们不是干过许多蠢事吗?”

  毛泽东这次讲民主集中制问题 ,与其说强调集中 ,不如说更强调民主 。他说: “不论党内党外 ,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 ,就是说 ,都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 ”。 “没有民主 ,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 因为大家意见分歧 ,没有统一的认识 ,集中制 就建立不起来 ”。“没有民主 ,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 ,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 、方 针 、政策和办法 ”。“如果没有民主 ,不了解下情 ,情况不明 ,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 意见 ,不使上下通气 , 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 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 ,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 ,不可能实现真正 的集中 ”。“我们的集中制 ,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 。无产阶级的集中 ,是在 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在我们国家 ,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 ,不 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 。没有高度的民 主 ,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 ,而没有高度的集中 ,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最后 ,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指出 :“同志们 ,你们回去 ,一定要把民主集中制 健全起来 ”。“要发扬民主 ,要启发人家批评 ,要听人家批评 。 自己要经得起批评。 应当采取主动 ,首先作自我批评 。有什么就检讨什么 ,一个钟头 ,顶多两个钟头, 倾箱倒箧而出 ,无非是那么多 。如果人家认为不够 ,请他提出来 ,如果说得对 ,我 就接受 。让人讲话 ,是采取主动好 ,还是被动好? 当然是主动好 ”。“总之 ,让人讲 话 ,天不会塌下来 , 自己也不会垮台 。不让人讲话呢? 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

  “我向同志们建议 ,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有些同志还没有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现在就要开始建立这个思想 ,开始认识这个问题 。我们充分地发扬了民主 ,就能把 党内 、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就能使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 大众团结起来 。做到了这些 ,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 ,我们遇到的困难就会较快 地得到克服 ,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5卷 77 页) 毛泽东的讲话进一步增强了大会的民主气氛 。与会代表充分发扬民主 ,结合这几年 来党的工作 ,充分发表意见 ,热烈讨论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到二月二日 ,“出气 大会 ”告一段落 。二月四日是除夕 ,毛主席和与会代表一起 ,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春 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 ,毛主席 、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同参加七千人大会的 全体人员一起出席团拜会 ,共度春节 。大年初二(二月六日) 邓小平 、朱德讲话。 朱德的讲话 ,主要是讲反对现代修正主义问题 。大年初三(二月七日), 周恩来讲 了国民经济存在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 。大会最后 ,通过书面报告的决议 。之后 ,毛 泽东宣布大会闭幕 。会后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 、林彪的讲话经过反 复修改后 ,分别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到各省、市、 自治区党委。

  这次大会 ,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还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 上 ,都有着极其伟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毛泽东的重要讲话 ,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哲学世界观 、必然与自由的科学范畴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都作了极其重要的创造性理论贡献 ; 同时 ,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人 , 自力更生 ,艰 苦奋斗 ,克服困难 ,渡过难关 ,迎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胜 利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三、落实大会精神 ,推动经济发展

  接着 ,二月八日中央又召开工作会议 ,邓小平讲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和文件阅读 的问题 ;刘少奇讲了如何修改《书面报告》 的意见 。二月十七日改出第三稿送毛泽 东审阅 。毛泽东于二月二十三日在审读稿上批复刘少奇 :“修改得很好了 , 即请你 处理。”第三稿于二月二十六日印发到各省 、市 、 自治区 。第三稿与第一 、二稿相 较 ,有两点比较大的变化 :一是在“形势和任务 ”部分增写了“基本经验教训 ”; 二是在“关于集中统一 ”部分 ,加进了毛主席在一月三十日讲话中所阐述的关于民 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 ,题目改为 “ 加强民主集中制 ,加强集中统一 ”。二月十二

  日 , 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决定: 中央和国家机关十七级以上 、司局长级以下的干 部 ,根据《报告》 传达讨论 ;司局长级以上的干部除了传达《报告》 外 ,还传达毛 主席和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的讲话 。各省 、市 、 自治区都分别在二至四月间 ,按党 中央规定的范围 ,传达 、讨论和贯彻会议精神 ,在各级党组织内发扬民主 ,开展批 评和自我批评 ,总结经验教训。

  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刘少奇在北京西楼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 讨论一九六二年国家预算经济形势问题 。会议分析了当时农业生产下降 ,市场紧 张 ,物价高涨 ,通货膨胀和国家存在大量财政赤字的情况 ,认为我国的财政经济形 势是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必须确定一个调整恢复时期 , 以农业为基础 ,全面 地调整国民经济 。与此同时 ,刘少奇还提出了“三自一包 ”,即自负盈亏 、 自由市 场 、 自留地和包产到户 。他的提议后来遭到毛泽东的直接批评 ,认为他是在刮“单 干风 ”,从“共产风 ”到“单干风 ”转得太快 。因为毛泽东已经搞了一个农业六十 条 ,讲了“ 队为基础 ,三级所有 ,独立核算 ”。此前 ,毛泽东因一九六二年中央调 不上粮食的问题 ,就“农业要多少年才能恢复 ”征询过刘少奇 、邓小平的意见 。他 俩说要十年到十五年 , 因为“纠五风 ”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 。毛泽东不相信 ,就去 河南向纪登奎了解 。纪登奎说 “ 一年见效 , 三年稳定 ”。农业的自然条件就是那 样 , 只要天气好 ,政策不变 ,一年就丰收 。事情就此解决了 ,三年就稳定下来了 。 刘少奇 、邓小平之所以那么讲呢? 实际上是心里憋着一股劲 ,对毛泽东“ 纠五风 ” 有抵触情绪 ,事事拧着干。

  三月七日 ,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 ,就计划工作发表讲话说 ,管理年度计 划 ,首先要安排好农业和市场 ,这是关系到城市人民生活的大问题 ,应该成为重要 国策 。调整今年的计划 ,要准备对重工业 、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 ”,再不要 只想到钢了 ,应该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全面安排 。大会上 ,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 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的讲话 ,得到了其他常委的一致赞同 。在得到毛 泽东同意后 ,三月十八日将这个讲话批发各地区 、各部门 。四月十九日 , 中央决定 由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统管财经工作。

  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十六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 行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 《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大跃进 ”以来政策工

  作中的缺点错误作了检查 ,并且总结了几年来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充分肯定了 知识分子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步 ,强调团结他们一道工作的重要 性 。他再次指出 ,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不应该把他 们当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绝大多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已经取 得进步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已经改造成为劳动者了 。报告还指出 ,我国的阶级斗 争总的趋势是波浪式的 ,但是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 ,如果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结束、 或者短期内可以结束 ,是不对的 。 同样 ,如果认为阶级斗争不是向着缓和方向发 展 ,而是不断尖锐化 ,也是不对的 。周恩来的这些话 ,在当时引起了民主人士和知 识界的热烈反应。

  五月七日至十一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 ,讨论中央财经 小组提出的 《关于讨论一九六二年调整计划的报告》。 会议由刘少奇主持 ,周恩 来 、朱德 、邓小平作了讲话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财政经济形势 ,作出了全面贯彻执 行“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八字方针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重大决 策 ,要求切实地按照农 、轻 、重次序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 。为此 ,会议决定进 一步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 ,大量减少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 ,切实加强农业战线, 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 ,保证市场供应 ,制止通货膨胀等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 的果断措施 。会后随即迅速贯彻落实 :基本建设投资 , 由一九六一年的一百二十三 点三亿元 ,减少到一九六二年的六十七点六亿元 。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关转; 国营工业企业在一九六一年减少的基础上 ,一九六二年再减少一点八万余个 。一九 六二年一月至八月 ,精简职工八百五十万人 ,减少城镇人口一千万人 。为了实现中 共中央在一九六二年初提出的“ 当年平衡 ,略有回笼 ”的方针 ,除加强银行信贷和 财政管理外 ,还对部分商品实行高价销售的办法 。这样很快就回笼了大量的货币资 金 ,制止住了通货膨胀 ,实现国民经济的初步好转。

  第三节 清醒的认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 会议在北京召开 。毛泽东主持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十二人 , 中

  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八十八人 。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 、市 、 自治区党委的其他工作同 志三十三人也列席了会议 。八届十中全会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 济 、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 ,并且通过了决定 ;讨论了关于商业工作的问题 ,并且通 过了决定 。全会还通过了关于有计划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 。全会还 决定加强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并且增选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员等 。而更 为重要的是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毛泽东对于社会 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有了清醒认识与科学总结 ,并在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 作了完整的表述 。从这个意义上讲 ,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一次继往开来非常重 要的会议。

  一、会议前的思想准备工作

  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之前 , 中共中央于八月六日至二十四日在北戴河开了 一个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接着又在北京开了近一个月的预备会议 ,实际上都在为十 中全会的正式召开做准备 。北戴河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农业 、财政等方面的工 作 ,尤其是研讨党内当时存在重大分歧的包产到户问题 。会议下发了《农村人民公 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修改初稿)》《关于正确对待单干问题的规定(草稿)》、 中 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四日编印的《各地贯彻执行六十条的情况和 问题》 材料、《中共中央关于有计划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 等一系 列文件给与会人员讨论 。同时 ,毛泽东还批示印发了中共安徽太湖县委宣传部副部 长钱让能关于保荐责任田办法的来信和新华社、《人民日报》 关于南斯拉夫当时经 济混乱情况的等相关材料及相关批示“南斯拉夫反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好吗?请同 志们讨论一下。”

  八月五日 ,毛泽东同有关领导的谈话时说 :我“周游 ”了全国 ,找各大区的同 志都谈了一下 ,每个省都说去年比前年好 ,今年比去年好 。看来并非一片黑暗 ,有 的同志把情况估计的过分黑暗了 。当然也不是像一九五八年浮夸时讲的都是一片光 明 。我是中间派 ,应当说基本上是光明的 ,有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 ,还要花几年的 工夫 ,才能得到解决 。并明确表示 ,“允许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闹单干是可以 的 ,还有百分之九十是集体嘛!如果全部闹单干或大部闹单干我是不赞成的 。如果 那样搞 ,党内势必分裂 。马克思主义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千差万别 。我们到底走什么

  道路 ,大家议一议 ,看有什么意见 。首先要承认阶级 、阶层是存在的 ,有阶级存在 就有阶级矛盾。”(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5卷 126页)

  八月六日 ,北戴河工作会议正式开始 ,毛泽东就阶级 、形势 、矛盾等三个问题 发表了讲话 ,要求大家讨论 。老人家说 :第一 ,究竟有没有阶级? 阶级还存不存 在?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还存不存在阶级?外国有些人讲 ,没有阶级了 。因此 ,共产 党也就叫做“全民的党 ”了 ,不是阶级的工具了 ,不是阶级的党了 ,不是无产阶级 的党了 。因此无产阶级专政也不存在了 , 叫全民专政 ,全民的政府 。听说国内也有 人这样讲 。有人听到国内还有阶级存在 ,为之吃惊。

  第二 ,形势问题 。国内形势 ,就是谈一谈究竟这两年我们的工作怎么样? 大体 上说 ,有些人把过去几年看成是一片光明 ,看不到黑暗 。现在有一部分人 ,一部分 同志 ,又似乎看成是一片黑暗 ,没有什么光明了 。这两种看法 ,究竟哪一种对? 或 者都不对? 如果都不对 ,就要提出第三种看法 。第三种看法是怎么样的?一片光明 也不是 ,一片黑暗也不是 ,而是基本上是光明的 ,但是问题也不少 。毛泽东强调 说 :现在有些人把形势看得一片黑暗 ,他们思想混乱 ,丧失信心 ,看不到光明 ; 困 难讲得大多了 、过分了 ,反革命 、党内坏人就露头了 。他批评邓子恢等人支持分田 到户 、包产到户 ,是代表富裕中农要求单干 ,甚至是站在地主 、富农 、资产阶级的 立场上反对社会主义 。第三 ,有些什么矛盾?第一类是敌我矛盾 ,然后就是人民内 部的矛盾 ,无非是这两类 。人民内部有一种矛盾 ,它的本质是敌对的 ,不过我们处 理的形式是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 ,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如果我 们承认阶级残余还存在 ,那就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存在的 ,而且 是长期存在的 ,不是几年几十年的问题 。我想甚至是几百年 ,这个残余还要存在 。 哪一年社会主义完结 ,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就没有阶级矛盾了 。不是阶级矛盾 ,也 有别的矛盾嘛 。毛泽东在讲话中还说 ,现在这股闹单干的风 ,越到上层风越大 。这 句话虽然讲的比较含蓄 ,但是却有极强的针对性 。他的这个讲话 ,在中央工作会议 上实际上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 :“在会上我只是提了个题 目 ,没有表示态度 。只是在光明和黑暗的问题上露了一点 。等一两天再讲一点。” (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5卷 127页)讲话后 ,会议转到讨论毛泽东提出的三个基本 问题 ,成为这次会议的主导意见。

  为了更深入地讨论和研究一些问题 ,刘少奇提议 、中央常委一致赞成 , 由中央 和地方的部分负责人成立核心小组(又称中心小组), 名单经毛泽东批准 。八月九 日 ,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中心小组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资本主义思想, 几十年 、几百年都存在 ,不说几千年 ,讲那么长吓人 。社会主义才几十年 ,就搞得 干干净净? 历代都如此 。苏联到现在几十年 ,还有修正主义 ,为国际资本主义服 务 ,实际是反革命 。……党员成分 ,有大量小资产阶级 ,有一部分富裕农民及其子 弟 ,有一批知识分子 。还有一批未改造过的坏人 ,实际上不是共产党 。名为共产 党 ,实为国民党 。对这部分人的民主革命还不彻底 , 明显的贪污 、腐化 ,这部分人 好办 。知识分子 、地富子弟 ,有马克思主义化了的 ,有根本未化的 ,有的程度不好 的 。这些人对社会主义革命没有精神准备 ,我们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进行教育 。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全部把帽子摘掉?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阳过来 , 阴过去 , 阴魂未 散 ,要作分析 。……一九五三 、一九五四年搞合作社 ,开始搞社会主义 。互助组、 合作化 、初级社 、高级社 ,一直发展下来 。真正社会主义革命是从一九五三年开始 的 。以后经过多次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展开 。一九五八年已 有些精神不对 , 中间有些工作有错娱 ,最主要的是高征购 ,瞎指挥 ,共产风 ,几个 大办 ,安徽‘三改 ’,引黄灌溉(本来是好的 ,不晓得盐碱化)。 因此 , 四个矛盾再 加上一个矛盾 ,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高指标 ,高征购 ,这是认识上的错误 ,不是什 么两条道路的问题 。好人犯错误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完全不同 ,与混进来的或搞封 建主义等更不相同 。如基本建设多招了两千万人 ,没看准 ,农民就没有饭吃 ,就要 水肿 ,现在又减人 。……要花几年工夫 ,对干部进行教育 ,把干部轮训搞好 ,办高 级党校 , 中级党校 ,不然搞一辈子革命 ,却搞了资本主义 ,搞了修正主义 , 怎么 行?”(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5卷 130页)

  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最后一次中心小组会议 。刘少奇就会议传达问题 讲了话 。他建议对会议讨论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应该规定一个传达范围 。毛泽 东当即表示赞成 ,提议写一个决定 。毛泽东还在会上讲了话 , 中心问题是阶级和阶 级斗争问题 。八月二十四日下午 , 中央工作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毛泽东主持 ,陈毅 作关于国际问题的报告 。至此 ,历时一个月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了 。这次会 议 ,从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为八届十中全会作了准备。

  接着 ,从八月二十六日到九月二十三日 ,党中央又召开了近一个月的八届十中 全会预备会议 ,集中商讨解决农业 、商业 、工业 、计划和党的团结等问题 。会议前 期 ,主要讨论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 ,批评邓子恢主张的单干风 ,还讨论了国际形势 和干部交流等问题 。从九月六日 、七日起 , 以各中央局为单位的六个组先后转入批 判彭德怀、习仲勋等人刮起的翻案风 ,一直到预备会议结束。

  二、八届十中全会基本情况

  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八届十中全会正式召开 。毛泽东主持了二十四日上 午的全会并发表讲话说 ,“这次全会可以说不是今天开始 , 已经开了两个月了 。在 北戴河开了一个月 ,到北京差不多也是一个月 。实际的问题 ,在那两个月各小组都 讨论清楚了 。现在开大会 ,就不需要多少时间了 ,大概三天到五天。”他在讲话中 对八月六日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阶级 、形势 、矛盾三个问题作了系统阐 述 ,还就党内团结问题发表了意见。

  在谈到阶级问题时 ,毛泽东明确指出 :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阶级问题没有解 决 。国际上“有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修正主义存在 ,那是资产阶级国家 ,是没有 解决阶级问题的 ,所以我们有反帝任务 ,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任务 ,就是要支持 亚 、非 、拉三大洲广大的人民群众 ,包括工人 、农民 、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革命 的知识分子 。我们要团结这么多的人 ,但不包括反动的民族资产阶级 ,如尼赫鲁, 也不包括反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如日共叛徒春日庄次郎…… ”那么 ,社会主义 国家有没有阶级存在? 有没有阶级斗争? 现在可以肯定 ,社会主义国家有阶级存 在 , 阶级斗争肯定是存在的 。列宁曾经说 ,革命胜利后 ,本国被推翻的阶级 , 因为 国际上有资产阶级存在 , 国内还有资产阶级残余 ,小资产阶级的存在 ,不断产生资 产阶级 , 因此 ,被推翻了的阶级还是长期存在的 ,甚至要复辟的 。欧洲资产阶级革 命 ,如英国 、法国等都曾几次反复 。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出现这种反复 ,如南斯拉 夫就变质了 ,是修正主义了 , 由工人 、农民的国家变成一个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统 治的国家 。我们这个国家就要好好掌握 ,好好认识 ,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要承认阶 级长期存在 ,承认阶级与阶级斗争 ,反动阶级可能复辟 。要提高警惕 ,要好好教育 青年人 ,教育干部 ,教育群众 ,教育中层和基层干部 ,老干部也要研究 ,教育 。不 然 ,我们这样的国家还会走向反面 。走向反面也没有什么要紧 ,还要来个否定的否

  定 , 以后又会走向反面 。如果我们的儿子一代搞修正主义 ,走向反面 ,虽然名为社 会主义 ,实际是资本主义 ,我们的孙子肯定会起来暴动的 ,推翻他们的老子 , 因为 群众不满意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开大会讲 ,开党 代会讲 ,开全会讲 ,开一次会就讲 ,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路线。

  在谈到形势问题时 ,毛泽东认为无论国际 、国内都是好的 。国内形势过去几年 不大好 ,现在已经开始好转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 因为办错了一些事情 ,主 要由于认识问题 ,多数人没有经验 。主要是高征购 ,没有那么多粮食 ,硬说有 。瞎 指挥 ,农业 、工业都有瞎指挥 。还有几个大办的错误 。一九六〇年下半年就开始纠 正 。说起来就早了 ,一九五八年十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了 ,然后十一月 、十二月 武昌会议 ,一九五九年二 、三月第二次郑州会议 ,然后四月上海会议 ,就注意纠 正 。这中间 ,一九六〇年有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讲得不够 , 因为修正主义来了 ,压 我们 ,注意反对赫鲁晓夫了 。从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开始 ,他就想封锁中国海岸 ,要 在我们国家搞共同舰队 ,控制沿海 ,要封锁我们 。赫鲁晓夫来我国就是为了这个问 题 。然后是一九五九年九月中印边界问题 ,赫鲁晓夫支持尼赫鲁攻击我们 ,塔斯社 发表声明 。以后赫鲁晓夫来 ,十月在我国国庆十周年宴会上 ,在我们讲坛上攻击我 们 。然后一九六〇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围剿我们 。然后两党会议 ,二十六国起草委员 会 ,八十一国莫斯科会议 ,还有一个华沙会议 ,都是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争论, 一九六〇年一年 ,与赫鲁晓夫打仗 。你看 ,社会主义国家 ,马列主义中出现这样的 问题 ,其实根子很远 ,事情很早就发生了 ,就是不许中国革命 。那是一九四五年, 斯大林就是阻止中国革命 ,说不能打内战 ,要与蒋介石合作 ,否则中华民族就要灭 亡 。当时我们没有执行 ,革命胜利了 。革命胜利后 ,又怀疑中国是南斯拉夫 ,我就 变成铁托 。以后到莫斯科 ,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也是经过一场斗争的 ,他不愿 签 ,经过两个月的谈判最后签了 。斯大林相信我们是从什么时候起呢?是从抗美援 朝起 。一九五〇年冬季 ,相信我们不是铁托 ,不是南斯拉夫了 。但是 ,现在我们又 变成“左倾 ” 冒险主义 、“民族主义 ”“教条主义 ”“宗派主义 ”者了 。而南斯拉夫 倒变成“马列主义 ”者了 。现在南斯拉夫可行啊 ,吃得开了 ,听说变成了“社会主 义 ”,所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是复杂的 ,其实也是简单的 。道理就是一条 ,就是

  阶级斗争问题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问题 ,马列主义与反马列主义的斗争问 题 ,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斗争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蓬蓬勃勃的 民族解放斗争 ,无论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都是一年比一年地发展的 。出现了古巴 革命 , 出现了阿尔及利亚独立 , 出现了印度尼西亚亚洲运动会 、几万人示威 ,打烂 印度领事馆 ,印度独立 ,西伊瑞安荷兰交出来了 , 出现了越南南部的武装斗争 ,那 是很好的武装斗争 , 出现了苏伊士运河事件 ,埃及独立 , 阿联偏右 , 出现了伊拉 克 ,两个都是中间偏右的 ,但它反帝 。阿尔及利亚不到一千万人口 ,法国八十万军 队 ,打了七、八年之久 ,结果阿尔及利亚胜利了 。所以 , 国际形势很好。

  在谈到矛盾问题时 ,毛泽东指出 :所谓矛盾 ,是我们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全世 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是主要的 。各国人民反对反动资产阶级 ,各国人民反对 反动的民族主义 ,各国人民同修正主义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民族主 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帝国主 义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右倾机会主义 ,看来改个名字好 , 叫做中国的修正主义 。从 北戴河到北京的两个月会议 ,是两种性质的问题 ,一种是工作问题 ,一种是阶级斗 争的问题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 。工作问题也是与资产阶级思想斗争 的问题。(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5卷 151页)

  工作问题有几个文件 ,有工业的、农业的、商业的等 ,有几个同志讲话。

  在谈到如何对待国内 、党内的修正主义问题 ,资产阶级问题时 ,毛泽东说 :我 看还是照我们历来的方针不要改变 , 即 :不论犯了什么错误的同志 ,还是一九四二 年到一九四五年整风运动的那个路线 , 只要认真改变 ,都表示欢迎 。就要团结他, 要团结 ,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 , 团结—批评—团结 。但是是非要搞清楚 ,不能吞吞 吐吐 。……犯了错误的同志 ,只要认识错误 , 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面来 ,我们 就与你团结 。在座的几位同志 ,我欢迎 ,不要犯了错误见不得人 。我们允许犯错 误 ,你已经犯了嘛!也允许改正错误 。不要不允许犯错误 ,不许改正错误 。有许多 同志改得好 ,改好了就好嘛!李维汉的发言就是现身说法 。李维汉的错误改了 ,我 们信任嘛!一看二帮 ,我们坚决这样做 。还有很多同志 ,我也犯过错误 ,去年我就 讲了 ,你们也要允许我犯错误 ,允许我改正错误 ,改了 ,你们也欢迎 。去年我讲, 对人是要分析的 ,人是不能不犯错误的 。所谓圣人 ,说圣人没有缺点是形而上学的

  观点 ,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 ,我劝 同志们 ,无论是里通外国的也好 ,搞什么秘密反党小集团的也好 ,只要把那一套统 统倒出来 ,真正实事求是讲出来 ,我们就欢迎 ,还给工作做 ,决不采取不理他们的 态度 ,更不采取杀头的办法 。……多少人改正了错误就赦免他们嘛 ,我们也没有 杀 。右派改了的摘了帽子嘛 。近日平反之风不对 ,真正错了才平反 ,搞对了不能平 反 。真错了的平反 ,全错全平反 ,部分错了部分平反 ,没有错的不平反 ,不能一律 都平反。

  毛泽东最后还提醒大家 ,要正确处理好工作问题和阶级斗争问题 。……各地、 各部门要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工作与阶级斗争要平行 , 阶级斗争(此指对敌斗争) 不要放在很突出的地位 。现在已经组成两个专案审查委员会 ,把问题搞清楚……等 下次或再下次全会来搞清楚 。把问题说清 ,要说服人 。阶级斗争要搞 ,但要有专门 人搞这个工作 。公安部门是专搞阶级斗争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付敌人的破坏 。有 人搞破坏工作 ,我们开杀戒 ,只是对那些破坏工厂 ,破坏桥梁 ,在广州边界搞爆破 案 ,杀人放火的人 。保卫工作要保卫我们的事业 ,保卫工厂 、企业 、公社 、生产 队 、学校 、政府 、军队 、党 、群众团体 ,还有文化机关 ,包括报馆 、刊物 、新闻 社 。保卫上层建筑。

  ……我们的意识形态是搞革命的 ,马克思的学说 ,列宁的学说 ,马列主义普遍 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的好 , 问题就解决的好些 ,结合得不好就失 败受挫折 。讲社会主义建设时 ,也是普遍真理与建设相结合 ,现在是结合好了还是 没有结合好? 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5卷 153 页) 毛 泽东讲完话 , 由陈伯达对《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的决 定(草案)》 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作说明。

  九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 ,继续举行全体大会 。二十五日的大会 , 由李先念对 《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 作说明 。随后 ,董必武 、薄一波 、朱德相继 发言 。二十六日的大会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先后讲话 。二十七日 ,全会的最 后一次会议 ,在通过十个文件前 ,柯庆施、刘澜涛、彭真、李富春先后发言。

  在这些讲话和发言中 , 以及在全会的其他发言中 ,一致赞成毛泽东所讲的关于 形势 、阶级和矛盾这三个问题的意见和观点 ,特别是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表述 ,在他九月二十四日讲话的基 础上 ,加以整理 ,并经他修改审订后 ,在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作了完整的表述。 其要点是:

  八届十中全会指出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 ,在由资 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 ,甚至更多的时间) 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 路的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 、曲折的 、时起时伏的 ,有时甚至是很激烈 的 。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党内来 。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 影响的存在 ,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 。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 的同时 ,我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

  由此我们看到 ,七千人大会后 , 由一九六一年三十亿元财政赤字引发的关于经 济形势的重新估计 ,使得中央领导层在对形势的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这种分歧 主要在毛泽东 、周恩来和刘少奇 、陈云之间展开 ,集中在当时最困难的时期是不是 已经过去了的基本判断上 。在对经济形势认识上的分歧 ,又导致了克服困难方法上 的不同 。毛泽东主张在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 ,通过调整人民公社 体制来克服困难 。而刘少奇等多数常委认为应该实行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 。彭德怀 的“八万言书 ”和小说 《刘志丹》(上册送审样书) 又显示出为庐山会议和高 、饶 事件翻案的意向 。这样以黑暗风 、单干风和翻案风为标志的右倾就在党内出现了。 这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 。他清醒地认识到 ,黑暗风 、单干风和翻案风 ,实质上 是要不要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问题 ,这关系到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 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于是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马拉松式的会议期间 ,他听取汇 报 ,交换意见 ,在不同层次的会议上多次发表讲话和谈话 ,作了深入的思想政治工 作 ,反击了黑暗风 、单干风和翻案风 ,进行了党内整风 ,解决了党内的右倾 ,最终 使全党取得了共识 ,继续沿着大跨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向前进 。一九六四年底 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事实 ,业已雄辩地证明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和采取的克服困难的 措施是正确的 。这种斗争的结果形成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 ,并成为党 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毛泽东发展了他在一九五七年十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所

  说的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毫无疑问, 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的观点 ,进一步提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 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 ,甚至更多的时间) 存在着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被 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 ,他们总是企图复辟 。 同时 ,社会上还存在着 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 ,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 向 。 因此 ,在人民中 ,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 ,他们人数不多 , 只 占人口的百分之几 ,但一有机会 ,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 ,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 ,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要求全党 ,要提高警惕 。要进行 社会主义教育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正确区分和处理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不然的话 ,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 ,就 会变质 ,就会出现复辟。

  毛泽东之所以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作出上述论断 ,是同他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 估计和对党内意见分歧的判断密切相关的 。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 , 国际国内的阶级 斗争出现了某些激化的现象: 国际上 ,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执行大国沙文 主义政策 ,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对我国施加压力 ,并公然在新疆煽动民族矛盾闹事; 印度派军队入侵我国西藏地区 。在国内 ,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 陆 ”;一九五七年有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发动进攻 ;在经济困难和调整时期投机倒 把 、贪污盗窃分子和某些敌对分子也加紧破坏活动 ;极少数地主分子写“变天账 ”。 这些情况的出现 ,就把如何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这一重要而复杂的 问题 ,又一次摆到全党面前。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除了 外部敌人的进犯和颠覆以外 ,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 ,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 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提醒全党正视确实存在的阶 级斗争事实 ,正确地加以处理 ,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是完全必要的。

  全会接受了毛泽东关于阶级 、形势和矛盾的基本观点 ,并将它写进八届十中全 会的公报 。公报指出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 期需要几十年 ,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存 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

  亡 ,他们总是企图复辟 。同时 ,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 力 ,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 因此 ,在人民中 ,还有一些没 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 ,他们人数不多 ,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 ,但一有机会 ,就 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 ,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些情况下 ,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 的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 。这种阶 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 、曲折的 、时起时伏的 ,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这种阶级斗 争 ,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 。外国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 在 ,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 。在对外国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 ,我 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并发出了“千万不要 忘记阶级斗争 ”的号召。(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5卷 153页)

  全会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的决 定》 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在原草案的基础上 ,作 了如下重要修改 :一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改为生产队(即原来的生产小 队)、三级所有 , 队为基础 ,三十年不变 。二是明确提出 ,从发展农业入手 ,来开 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要求动员和集中全党的力量 ,从各方面积极支援农 业 。三是各工业部门都必须坚决地把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等 。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商业工作的基 本点是 “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商业工作的方针是 “ 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服 务 ,为人民生活服务 ”。指出国营商业是主体和领导力量 ;合作商业是国营商业的 有力助手 ;集市贸易为国营商业的必要补充 。要求通过这三条渠道 ,大力组织农产 品和工业品 、农村和城市的交流 ,稳定和掌握市场 ,保证计划市场的支配作用和对 农村集市贸易的领导作用 。全会还通过了《关于有计划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 部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全会增选陆定一 、康生 、罗瑞卿为中 央书记处书记 ;撤销黄克诚 、谭政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还增选了中央监察委员 二十一人 ,候补委员二十一人 。八届十中全会继续坚持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 “八字方针 ”,制定了关于农业 、商业等项文件 ,指出了全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 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把农业放在首要 地位 ,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毛泽东还特别明确

  提出了 :“不要因为强调阶级斗争放松了经济工作 ,要把经济调整工作放在第一 位。”这些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八届十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

  首先 ,八届十中全会完全接受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情况 的正确分析 ,作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 矛盾 ,资产阶级将始终存在并企图复辟的重要论断 。这一论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精髓 ,使阶级斗争的理论具有了党的纲领性质 。“从现在起 ,就必须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 会议尤其强调了当前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把党内外刮起的黑暗风 、单干风 、翻案风 同帝国主义者和赫鲁晓夫对我们的攻击及其压力联系起来 , 同台湾蒋介石的反动活 动以及地富反坏右复辟活动联系起来 ,从而确认“ 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 阶级的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 ”,“党内修正主义是最主要 的危险 ”,明确指出了阶级斗争的现实危险性 。会后在全国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社 会主义教育运动 ,对我国的农村形势 ,进而对城市工矿企业以及党和国家的社会主 义上层建筑及其文艺 、教育 、理论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都作了较为准确 的分析与预判 ,为后来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作了政治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其次 ,全会提出和规定了改进党的领导 、改革经济体制 、重视发展农业以及整 顿农业生产合作社 、改进农业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方针政策 ,反映了党 的八大路线的贯彻和发展 。会议强调 :动员和集中全党和全国的力量 ,在物质 、技 术 、财力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大力支援农业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会议要求 :努力 改进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 ,增加产品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 。会议重申 :必须彻底转 变那种轻视商业工作 ,企图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否定价值规律的错误思想。

  再次 ,全会继续坚持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 “八字方针 ”,制定了关于农 业 、商业等项文件 ,指出了全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 、以 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 ,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 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同时明确提出了 :“不要因为强调阶级斗争放 松了经济工作 ,要把经济调整工作放在第一位。”这些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