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邱行湘的道器变通之变

李克勤|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邱行湘的道器变通之变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一个人灵魂深处的革命,那肯定得有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即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同时理性认识还得回到实践中去。邱行湘的道器变通之变,可以说是个典型。

  李克勤(jixuie)题记:上高中(1978年9月-1980年7月),虽然要准备高考,依然还是有时间读大量的课外读物的。我们那个时候还是高中两年制,加上过去教育文化的惯性,还不至于像后来的高中三年那么紧张,我估计我们上高中时,恐怕很少有人会预料到后来的高考及高考前的高中会演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里就不多说了。大约在高一到高二这个时间段,我曾经在《羊城晚报》上读过一篇报告文学的连载,题目叫《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这个题目十分醒目,我也是通过这篇报告文学,对国民党战犯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改造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改造那个大烟鬼孙殿英。这里重点说一下这本书的主要角色邱行湘的改造过程,也就是他的道器变通之变。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特赦1959》第35集木工房失火,邱行湘内心忐忑不安,王英光所长在调查之后,把木工房钥匙交还给邱行湘时的场景,邱行湘拿到的不是钥匙,而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足以让他完成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道器变通之变——这是一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革命。

  这个细节描述的是质变过程,那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感性的成分。

  王英光,不不愧为毛主席的好干部!

  毛主席号召要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并且带领我们作过极其大胆的尝试,这是意义深刻,影响深远的革命实践。在邱行湘那些人身上,也许会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01

  邱行湘简介

  邱行湘(1907—1996),国民党军少将,字辽峰,江苏溧阳南渡镇邱家桥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是黄埔系和土木系骨干将领。邱行湘出生于大农户家庭,18岁考入黄埔五期步兵科,35岁成为将军,1946年在东北四平战役中有所表现,被蒋介石誉为邱老虎。

  邱行湘1937年1月任军政部补充1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第18军67师201旅副旅长兼402团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40年任第6战区特务第2团团长兼恩施警备指挥官,1941年冬任第8军5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副官处长,5月任第94军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参加鄂西会战,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1946年6月任第94军5师师长,1947年11月任青年军整编第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阳战役中被俘。

  洛阳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以来对敌坚固设防的中等城市发起的攻坚战,歼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及保安团等部共2万余人,俘师长邱行湘。

  洛阳战役中,第1连指战员激战两夜,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开辟了道路。

  战役之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第1营第1连“人民英雄连”荣誉称号。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该连涌现出“爆破大王”马立训等百余名英模人物,并获得“突击模范班”等荣誉。

  1959年12月4日邱行湘在战犯管理所因为表现突出好,获特赦。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96年12月8日在南京病逝。

  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邱行湘和郑庭笈两个人长相接近,都是积极分子。

  02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邱行湘比较国共双方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在战场上搞细菌战,我们迅速采取防御措施,在后方也一样。邱行湘所在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也请了一位苏联卫生专家来检查卫生。可是这位女专家十分傲慢,一副不可一世的派头。像邱行湘这样的被改造对象当然不敢有丝毫的不满情绪表现出来,然而邱行湘发现我们的管理人员却敢于顶撞苏联老大哥派来的专家。

  邱行湘十分佩服这些管理人员的举动,因为他觉得共产党的干部没有对苏联人的依附感。

  这与国民党高官形成了鲜明对照。

  邱行湘这个级别的将军,亲身见识过宋美龄的口头禅“我向美国友人保证”,还有白崇禧每当提到美军高官的那样低声下气的语调。

  这是邱行湘的理性思考。

  结合木工房失火那件事,邱行湘的道器变通之变,势在必行。

  李克勤后记:一个人灵魂深处的革命,那肯定得有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即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同时理性认识还得回到实践中去。邱行湘的道器变通之变,可以说是个典型。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