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攻锦州中学习研究战略布局

从强攻锦州中学习研究战略布局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研究学习毛主席的战略布局思想和实践,掌握蕴含其中的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要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毛主席始终高瞻远瞩,观大势谋全局,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与国内外一个个强敌的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发展了筹划指导战略布局的一系列科学方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战略布局的最好教材。

  在战略布局上,毛主席强调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全局由局部构成,但并非局部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方面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全局高于并统率局部,有些事情从局部看可为,但从全局看不可为;有些事情则从局部看不可为,但从全局看可为。

  部署辽沈战役时,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是首先强攻锦州。这个决心是不好下的。打锦州就是摆出了关门打狗的态势,就是下决心用差不多相同的兵力一举吃掉敌人的40多万大军;毛主席面对的不单是国民党的这40多万大军,还必须考虑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意见。

  锦州,处在北宁线上,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地。防守锦州地区的敌人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指挥下的8个师、10余万人。打下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

  林彪一开始就不想打锦州。他顾虑打锦州会受到锦西和沈阳的敌人合围攻击,使其骑虎难下;他更多的考虑是从东北这个战略区出发,而不是从全国的整个战势出发,他强调仗怎么好打就怎么打,意在从北往南追着敌人打,这样仗打起来容易得多,取胜的把握也大得多。应该说,从战场态势上看,林彪的顾虑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作为战场指挥员,他必须考虑到部队攻坚之时敌人可能实施的增援与夹击。

  但毛主席是从全国考虑问题。他不能眼看着关外的敌人跑到关内来,他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胜利,而是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他需要的也不是东北一个战场上的胜利,而是不使敌军入关而增加华北或淮海战场上的压力,是要全歼东北之敌进而围歼华北之敌和夺取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由此可知在思维过程中必须把每一个具体的系统放在更大的系统之内来考察。

  身在西北坡的毛主席,多次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报联系,提出拿下锦州,实现“关门打狗”的战略设想。可林彪还是主张佯攻锦州,而把目标放在沈阳的国民党援军身上。虽然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但林彪还是下不了决心,于是毛主席罕见地给“三人组”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批评他们信心不足,贻误战机,并要求他们“横下一条心,打一次大歼灭战”,这才一锤定音,定下了锦州战役的战略决策。

  成功的战略布局能够形成一种有利的战略态势,这种态势虽然本身不能产生直接战果,但只要继之作战,就一定可以获得有利的结果。实践证明,攻克锦州不仅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实现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构想,对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领导者所遇到的困境,表面上是客观的现实问题,其实背后是领导者自我认识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眼前的问题放到全局性、战略性的层面上去认识、权衡。当然这里面既有认识水平问题也有胸襟是不是开阔的问题。作为领导者必须在认识问题时要有深度和高度,这就要求领导者在考虑问题时要联系大的时代背景,要有战略高度,也就是要求领导者在制定决策、处理问题时,必须从全局出发,要以大局为重。

  毛主席强攻锦州的战略布局是观大势谋全局的集中体现,因此,研究学习毛主席的战略布局思想和实践,掌握蕴含其中的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