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信息

原标题:【解局】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为啥?

最近,各大互联网金融类App密集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引发外界不少关注。

不少用户关心的是,自己放在余额宝类产品中的钱会不会受影响?在各大平台买的基金呢?这是否意味着监管层要继续加大整顿互联网金融乱象的力度?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什么是互联网存款产品说起。

(图源:IC Photo)

所谓互联网存款产品,指的是 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存款产品,跟余额宝、基金之类的没关系。这些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则提供产品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

以某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祥云宝188天期”为例,产品提供方是新疆汇和银行,存款期限为188天,满期存款利率年化4.50%、有“+3%”的贴息提示;该银行还有一款产品,期限5年、付息周期180天,年化利率4.42%。

两款产品的存款利率, 均远高于央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半年基准利率1.3%。其他期限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中,目前 1年期利率最高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 均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不仅利率高,买起来也方便。近半数存款产品起存金额仅50元,定期产品均支持提前随时支取,资金当天即可到账;购买流程仅几分钟,产品到期,资金自动返还至电子账户,可提现至绑定银行卡中。此外, 各平台还会突出“50万元内存款保险保障”的信息。

利率高、门槛低、用得方便还有保障,听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这样的产品为啥会被监管盯上呢?

自从鼓励资金脱虚向实、降低融资成本以来,国内市场化利率水平一直稳步下行。监管层之后出台的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也力主打破“保底”“刚兑”,传统市场上的高息揽储产品越发无立足之地。

这就反常了:传统金融市场上的银行存款利率一路走低,同样是背靠银行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难道只因为接入了互联网,就能远高于央行公布的定存基准利率?

(图源:网络)

自从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后,部分中小银行的确吸收到了大批存款。

例如,据第一财经报道,华通银行2018年全年末客户存款规模约为14.36亿元,2019年末,存款规模飙升至 70.77亿元;华瑞银行2018年存款8831.3万元,2019年末,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额升至 60.61亿余元。好家伙,数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啊!

但问题在于稳定性。

前面说到,各家平台在卖这些产品时,都会突出“有保障”“保兑付”的卖点。既然如此,那么只要在50万元之内, 储户不需要考虑平台风险,只需看哪家回报高即可。这样一来,储户对银行的黏性很低,一旦发现别家银行利率更高,理论上可随时提款走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央行数据显示,有些风险抵御能力差、资金面捉襟见肘的银行, 互联网存款竟然占总储蓄存款的70%,且绝大多数是异地存款。这些快速吸来的存款一旦“搬家”,银行流动性自然吃紧,若拿不出钱给储户,咋整?

从银行角度考虑,要覆盖高利率吸来的存款、获取收益,同时抵御用户随时存款搬家的风险,必然得有高收益的诱惑才行。怎么办? 增加高收益、高风险资产项目。但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样,资产端风险就被推高了。

从宏观监管角度看,这些在互联网上提供存款产品的银行多是地方中小银行,本来,其市场定位是立足当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接上互联网平台的接口后,吸引到的存款便来自五湖四海。从资金来源说,这些地方中小银行已变成“全国性银行”, 但其资金规模的扩张速度与风险管控能力是否成正比,还得打个问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评价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存款生意:“成本太高,少数客户基础较弱、网点较少、有快速发展冲动的银行才会这么做。”他认为,从长远看,对互联网存款的过度依赖不利于银行发展, 势必推高资金成本和资产端偏好高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图源:网络)

推出产品的中小银行是否看到了这些风险?

应该是的。但有银行从业者直言,这么做的直接原因,正是现实竞争中的“揽储压力”。有民营银行高层人士表示,中小银行缺乏线下网点,存款来源有限且负债成本高,走“互联网+交易银行”路径, 可借助平台流量吸引投资者,是银行在揽储压力下的“求生办法”。

不只中小银行,大型商业银行有时也为“冲存款业绩”犯难。

存款是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严监管以来,商业银行负债增速出现下滑。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今年10月,银行存款整体出现负增长,总体规模下降4221亿元,是2018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从存款规模下降幅度看,城商行、农商行的降幅高于大型商业银行。

在此背景下,从2018年起,中小银行频繁牵手互联网平台。一年时间内,30余家银行与30余家互联网平台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 5%甚至5%以上的存款利率对居民储蓄形成强吸引,对中小银行破解揽储困局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说,金融当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用户流量、资金池、再投资的可见回报……于是各大巨头几乎都推出了金融类业务,哪怕其主业与此并无关联。 有行业观察者对岛叔指出,此前屡次引发社会关注、甚至形成一些社会问题的“消费贷”,互联网存款产品也是其重要资金来源。

(图源:网络)

今年11月,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互联网存款产品的以下问题属于监管关注的范畴——

互联网平台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存款购买接口,实质是 存款营销行为(注:严格意义上互联网平台并非法律规定的储蓄机构);

地方法人银行 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业务已拓展至全国

有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 歪曲了利率溢价机制

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特有属性, 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12月15日,孙天琦更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 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对此,他提出多条建议,包括“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避免金融机构滥用存款保险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严禁平台对存款’集中比价—竞价’”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有效竞争和稳健的金融创新”等。

可以看出,监管部门的思路仍是防风险,尤其是防范一些过度依赖这种揽储方式的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说到底,虽然存款是银行最便宜的负债,银行业内一直是“得存款者得天下”, 但这是建立在存款来源平稳、杠杆率与期限管理审慎的基础上的。如果互联网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高出市场行情,就存在造成金融系统不稳定的风险,不被监管盯上才怪哩。

文/云中歌

编辑/明日绫波、独孤九段

原标题:经营非法!蚂蚁、百度、京东、腾讯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1日电 (彭婧如)20日,中新网了解到,继蚂蚁集团之后,百度度小满、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等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同时其他平台也有此趋势,这是为何?

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日前,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20日,中新网发现,目前度小满金融APP中的“银行精选”板块,工商银行、众邦银行、营口银行等46家银行显示称“暂无在售产品”。目前唯一的可售产品银行为百信银行,介绍显示,百信银行为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成立。

而在18日,中关村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振兴银行等银行产品仍在APP列表中。

度小满金融APP的“银行精选”板块。

度小满方面对中新网表示,已下架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产品下架后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未来会根据监管政策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业务。”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也表示,京东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停止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并已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地调整:相关产品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携程亦向中新网表示,携程金融已经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另,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回应称,为响应互联网存款行业相关监管精神,陆金所平台已停止上架新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购买产品不受影响,将持续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并严格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

腾讯理财通等平台选择默默下架

20日,中新网还发现,目前腾讯理财通的“银行类”产品板块已无显示,但目前腾讯方面对此暂无回应。而360你财富、滴滴金融APP等仍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

360你财富产品列表中的银行。

某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下架,由于业务占比较小,因而没有发布官方声明,但一切行动及工作都紧跟监管理念,第一时间反应将工作落实到位。

梳理发现,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从银行类型来看,一般包括国有大行、民营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而与之前的产品列表比较,近日,各平台存款产品的相关银行有所差异。

如,某平台的列表中前一天还有工商银行的相关产品,次日该产品就不在列表中了。再如,在一些平台上,厦门国际银行要么已从银行列表中消失,要么是产品显示“售罄”。总体看,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的数量下降较多。

其中一家平台上,厦门国际银行的列表下显示“没有更多数据”。

互联网存款被指“属非法金融活动”

近两年来,部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此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据了解,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为主,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近半数产品的起存金额仅50元,且均可提前随时支取。

目前,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银行主要为地方中小银行甚至村镇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

“这种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从负债业务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此类存款的流动性特点也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12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发 杨明静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孙天琦称,平台已成为银行网点服务的线上延伸,这类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实质是 “无照驾驶”开展金融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金成本,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长期看,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孙天琦说。

孙天琦认为,应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不可“无照驾驶”。要设立业务准入门槛,纳入相应金融监管范围。(完)

原标题:养老金又涨了!谁能涨?涨了多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李金磊)最近,养老金又涨了!这次涨钱的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漫画。作者:王珊珊

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先涨,今年上涨5%,目前已经上涨和补发到位,惠及超过1.2亿退休人员。如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迎来上涨。

什么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政府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和加发的年限基础养老金组成。

此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月88元。人社部近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月93元,各地提高的基础养老金水平高低不同。

社会保障卡资料图。孙宏瑗 摄

多地居民基础养老金迎来上涨

在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后,从地方层面来看,近期,包括山东、福建、深圳等在内的多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迎来上涨。

其中,山东宣布,自2020年7月1日起,全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到142元,即每人每月提高24元。

福建省提出,福建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7月1日起上调,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0元。

深圳也宣布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员具有本市户籍不满8周年的,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302元提高至322元;自其具有本市户籍满8周年的次月起,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453元提高至483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料图。孙睿 摄

上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高

此前,上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01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100元。目前上海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是全国最高水平。

北京今年也上调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对于2019年12月31日前已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及享受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人员,自2020年1月1日每人每月增加20元。北京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月领取标准达到830元,福利养老金人均745元。

随着职工养老金和居民养老金先后上涨,退休人员到手的养老金变多了,跳广场舞更有劲儿了。

养老金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吗?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人社部的要求,要确保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因此,随着省级统筹实现,全省的养老金发放日期也会实现统一。

此外,退休人员十分关心,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养老金能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财政部近期给出“定心丸”:今年我国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和调剂力度,支持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5827亿元,比去年增长10.7%,并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国家要求确保养老金按照足额发放,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了。(完)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以美元计,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7万亿美元,增长0.6%。

这些亮眼的贸易数据引发关注,外媒发表文章称,得益于中国的抗疫措施,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让世界经济看到希望。

“中国的出口或将持续增长”

对于中国1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18个月前,在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预料到中国的出口会在2020年打破纪录。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创纪录的出口增速和美国疫情形成鲜明对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1月份,中国出口26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一增长幅度超出此前的市场预期,推动这一增长的原因是对美国的出口激增。

文章还称,2020年初,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全球对个人防护用品和医疗用品需求的提振。而近期,最明显的驱动因素是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是因为欧美消费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强劲。

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病例在全美范围内再次激增,大量工人生病或待在家里,美国工厂在完成订单方面遭遇更多困难。《华尔街日报》称,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再次减少。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或将持续增长。

“中国外贸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到2021年”

出口方面,11月,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这三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顺差明显增长。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评论称,得益于中国经济最早从疫情中复苏,中国外贸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

日前,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中国已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11月贸易顺差创下新高,整体而言,中国外贸对第四季度乃至全年的经济增长拉动显著。其他国家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受益,例如德国。德国10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3.2%,远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增幅。

“中国是今年唯一有望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报道称,投资者希望全球经济在2021年中旬恢复生机,而中国11月的外贸进出口数据为展望疫情后的未来提供了支撑。

报道称,除了表现强劲的出口,中国的进口也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这表明中国国内消费稳步增长,中国是今年唯一有望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CNN还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预测,全球GDP可能在明年年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经济活动,预计202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陈忆多

制片人丨王薇

主编丨李瑛

编辑丨樊嘉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