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是因何催生出的?

《大刀进行曲》是因何催生出的?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刀进行曲》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名曲,在抗日烽火中诞生,被人们传唱了70多年。它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特别是最后一声“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侵华日军的无比仇恨!这首歌吹响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阵阵号角,曾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直到今天唱起它来仍会热血沸腾、激情高涨、爱国心切!殊不知,《大刀进行曲》开始时是专门为英勇善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将士们写的。

  大刀队英勇抗战显神威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原属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反蒋战争失败,西北军解体。后经张学良允准,将其中的2.2万兵员改编成二十九军,下辖两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冯治安、张自忠分任三十七、三十八师师长,以及暂编第二师(师长为刘汝明)。二十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备受歧视。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尤为低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地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接着,又气势汹汹地开始向关内进犯。在国难当头之际,二十九军官兵上下决心恪尽军人天职,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据此,军长宋哲元还提出“枪口不对内”的口号,积极准备抗日,保家卫国。这更激发了二十九军官兵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和誓与日军血拼到底的昂扬斗志。在二十九军高级将领会议上,军、师长们认真研究了如何训练部队,弥补装备不足的问题,主张沿袭西北军素有刻苦训练的老传统,结合西北军官兵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想法。

  他们就地取材,支起铁匠炉,打造出一把把锋利的大刀,每个士兵至少一把,掀起了全军习武的高潮。宋哲元对部队的训练抓得很紧,负责训练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还亲临北平聘请具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名家李尧臣先生为教练。李尧臣结合自己拿手的六合刀、追魂剑等技艺,为二十九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此种刀法可作刀劈,又可当剑刺。套路简单易学,实战性强。每天清晨各连都把部队拉到外面练战术、拳术和刀术,从军官到士兵舞起大刀来各有高招,叫人望而生畏。

  1933年初,日本军队又侵占了热河省,并迅即向北平一带推进。中国军队被迫进行长城抗战。而1933年元旦爆发的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为了顶住长城各关口防线,这时正在山西阳泉驻扎的二十九军奉命开赴长城前线,防守喜峰口。一向以日军为假想敌训练、士气旺盛的大刀队,眼见着马上就要有了用武之地。

  二十九军奉命开赴河北遵化县境内的长城喜峰口(现归迁西县)阻敌。这里是北平通往热河的交通咽喉,东有铁门关、董家口,西有潘家口、罗文峪等关隘。3月8日,二十九军喜峰口前线指挥、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率部登上了喜峰口阵地。

  3月9日,赵登禹旅长领受了夜袭关外日军的任务。他把准备出击的500名勇士集合起来,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弟兄们,常言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我们为国效力、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师长给我们的口令是:有进无退,死而后已。我们一定要打出咱中国军队的威风来!”这次夜袭共砍杀敌人500多名,烧毁一批物资,缴获机关枪十余挺。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两天后,3月11日夜,宋哲元根据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副旅长何基沣的建议,又下达了着赵登禹抽调劲旅第二次夜袭敌营的命令。第一次夜袭是两个营的兵力,这次夜袭是4个团。由赵登禹、佟泽光两旅长各率两个团,拂晓前摸到敌特种兵营地。

  东边由一一三旅旅长佟泽光率两个团,出铁门关绕攻敌左侧背;西边由赵登禹率两个团,由潘家口出击绕袭敌右侧背。赵登禹要求大家尽量用大刀、手榴弹消灭敌人,不要求缴获多少。赵旅长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指挥砍杀。多数鬼子死于刀下,被砍头、剁腹者甚众。其余鬼子除被手榴弹炸死外,均被俘获。

  东路夜袭部队在佟泽光旅长的带领下,于白台子一带展开,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用大刀把日本兵一个个送上了西天,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天已拂晓。赵登禹旅长感到目的已经达到,便发出信号,两路夜袭队先后返回驻地。这次夜袭,二十九军大获全胜,共杀死杀伤敌人3000多名,烧毁200多辆汽车上的物资和弹药,还有一批武器装备。

  这是自“九一八”日本侵略军侵占东三省以来受到的最顽强的抵抗、最沉重的打击!也是中国军队自抗日以来的首次大胜利,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挽回了热河抗战中中国军队溃败所蒙受的耻辱。真是大快中华民族的人心,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从此,二十九军作为“抗日英雄部队”闻名中外。

  全国人民对二十九军取得的胜利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组织慰问,游行欢呼。媒体也纷纷刊文称赞:“据由敌地逃回百姓均谓,我华军不怕枪炮、新兵器皆无用等语”。《天津益世报》在《喜峰口的英雄》一文中称:“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不应忘记喜峰口的英雄。”《上海时报》赞道:“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北平一家报纸刊登了诗歌《颂五百大刀队》:“杀贼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扬我民魂堪奏凯。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寇军国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海饮琼浆!”还有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样简洁明快、酣畅淋漓的诗歌:“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

  麦新深受感动谱赞歌

  二十九军的胜利捷报和大刀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更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搞抗日救亡运动的年仅23岁的麦新。

  麦新,原名孙培元,别名默心、铁克,祖籍江苏常熟,生于上海。1926年考入南光中学,后因家中生活困难而辍学。1937年9月,他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组建的“战地服务队”,赴前线参加抗日,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经周恩来批准,麦新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书记。抗战胜利后,他随大批干部奔赴东北。1947年6月6日,麦新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土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麦新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前后约有12年,共创作了歌曲《向前冲》《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襄河曲》等60余曲,还创作了歌词《九一八纪念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马德里》等20余首。在这些歌曲中,表现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的《大刀进行曲》最为突出,在群众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并且仍以大刀显神威,但势单力孤,无法阻挡住日军的铁蹄。

  据当年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要求南京政府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立即动员军队,准备应战。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并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全国人民目睹中共中央的通电,耳闻卢沟桥的炮声,特别是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敌的故事,莫不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上海各界纷纷集会,要求实行全面抗战。麦新也参加了文化界各救亡团体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会上各团体负责人,强烈抨击租界当局的严检制度,要求给人民以抗日救亡的自由。关露在会上揭露了租界当局严禁演唱救亡歌曲的做法。中国文艺家协会洪深等百余人签字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作出坚决抗战的表示。

  麦新被这一切激励着,感染着。7月末的一天晚上,他从职业界救国会的集会场所回到家里,久久不能入睡,捧起萧红的《生死场》,一口气读了下去。当他看完全篇时,一抹晨光已经透过东面的小窗,射到了他的床边。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产生了创作冲动。他轻轻走到窗前,望着东方绚丽的曙色,自言自语地说:“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当他再重复这句话时,竟兴奋地唱了起来: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自然流露出来的一句曲调,顺畅自然,热情奔放,富有号召力。麦新反复哼唱了多次,觉得很满意。这句旋律既表达了自己看到抗战到来的兴奋心情,又饱含着抗战必胜的信心。他急忙把这句旋律记了下来;然后,沿着这种情绪,向后伸延开去,很快便写出了铿锵有力的前四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麦新一遍又一遍地吟诵起来:“大刀向——大刀向——大——刀——向——”在吟诵中寻找着一种能表现坚定有力、勇往直前精神的音乐旋律。

  为了拓宽思路,突破眼下灵感的局限,麦新来到楼下的小天井里。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沁人心脾,使他颇感轻松,大有出笼之鸟的快感。他挥起拳头,立即又大声地哼唱起来:“大刀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一边吟诵,一边在心里记下那高低、强弱不同的节奏变化,以及在脑子里新跳出来的音符和偶然闪现的旋律。他认真地捕捉着这感情上的电光石火。

  于是,一首时代的不朽之作、驰名中外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这样在一个安静的清晨,从一颗不安静的心中迸发出来了!麦新兴奋地跑到楼上,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随即把这火一般的音符、慷慨激昂的旋律记在了纸上。

  出于对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爱慕、感激和崇敬之情,当时麦新又写下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

  歌曲7月写成后,麦新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首次演唱,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抗日口号声震动了大厅。

  8月8日下午,“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在上海南市文庙召开成立大会。开会前,麦新站在文庙前的石阶上,又亲自指挥自发而来的千余名群众演唱起了《大刀进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歌声接着掌声,掌声连着歌声,大家情绪十分高涨。越唱人越多,越唱越激动。指挥唱歌的麦新更是激动,指挥棒被挥断了,他就攥起拳头指挥。群众唱到激情处,竟不自觉地把原曲的第一句唱得有所变调,结果却显得更加勇猛、更加刚劲有力了。麦新说:“还是群众唱得对,一开始用切分音符,更能表现出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时值三伏,天气炎热,人们汗流浃背,但还是一遍遍地唱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后来就形成了群众在演唱时总喜欢在歌曲的高潮和结尾处加上一声激奋的呼喊:“冲啊!”“杀!”这个习惯。

  在定稿时,麦新根据群众的意见,修改了几处旋律,并在传唱过程中把歌词“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把“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而且拿掉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变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喊)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喊)杀!

  歌曲第一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喊出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和英勇斗争精神。歌词短小精悍;曲调非常简洁、流畅、口语化;节奏铿锵有力,易学易唱。

  后来,这首歌发表在《大众歌声》第二集上,田汉又通过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大刀进行曲》开始是在里弄里咏唱,不久就传遍了整个上海,后又如疾风闪电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全国广为传唱,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大刀进行曲》一经诞生,就受到全国亿万人民的热烈欢迎,上海的学生唱着这首歌走向街头募捐,要为前方的将士赶制大刀。全国抗战爆发后,喜峰口内的共产党人王平陆和他的战友们,坚决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指示,又挥舞起二十九军将士用过的大刀,直指喜峰口日伪据点所辖的清河沿关卡,从而拉开了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序幕。1938年3月23日,日军进攻的炮声震荡台儿庄,整个台儿庄城镇的空间,为枪炮声、喊杀声所充塞,而在这混杂的音响中,使人最受鼓舞的,是官兵们高唱《大刀进行曲》的震撼人心的歌声。1938年夏季,喜峰口内5000名中华儿女揭竿而起,加入了抗日大暴动的洪流,掀开了抗日斗争的崭新篇章,创建了冀热边抗日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扩大游击区,使日伪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著名女作家陈学昭也这样回忆说:“在延安时,我常喜欢唱《大刀进行曲》,我尽情地唱着,特别是唱到‘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时候,感到扬眉吐气。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战,抗战之心是多么迫切啊!”《大刀进行曲》在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首歌集中体现了大刀队和中国人民的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从大刀队的英勇杀敌,到后来的《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和传唱,喜峰口的大刀之役已经从具体的历史事件,转化为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

  《大刀进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这首歌也同时产生了国际性影响。《大刀进行曲》诞生不久,世界反法西斯阵线42个国家曾在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新音乐运动的斗士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会上演唱《大刀进行曲》《牺牲到最后关头》(麦新词、孟波曲)等救亡歌曲。那激越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共鸣,他们都感动地说:“中国的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的无限希望,也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