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一章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一章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经过了充分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经过了充分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先从建国纲领 的准备说起 ,一九四九年三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向这次全会所作的 报告 ,就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从整体上勾画了清晰的蓝图 。六月三十日 ,毛泽东发 表的 《论人民民主专政》, 从理论上论述了新中国的政治纲领 。这些虽然属于新中 国成立以前的文献 ,对于从总体上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文稿和中央文献 ,是 我们必须熟知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是开国的大会 。毛泽东 在会上的开幕词 ,他为会议起草的宣言 ,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 告 ,是开国的文献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用一句话概括起来的雄伟壮丽 的开国宣言 ,它凝结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革命斗争的历史成果 ,强烈地表达了中国 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 。在人们印象中常以为这句话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 民在天安门开国大典上宣告的 ,其实 ,这句话出现在政协开幕词中 ,而不是在天安 门上宣读的政府公告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是新民主主义的建国 纲领 。它以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为基础 ,特别是以七届二 中全会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基础 。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派主持了纲领的起 草工作 。毛泽东多次审阅了起草中的纲领草稿 ,并作了重要修改和写了一些批语, 反映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的起草过程。《共同纲领》 这个名称, 就是毛泽东提出的。

  第一节 定纲建政力绘宏伟蓝图

  新中国的诞生 ,毫无疑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时刻之一 。它的 形成过程同俄国十月革命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是依靠人民军队 ,先在一块块解放区

  内建立政权 ,积累起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初步经验 ,培育出一批管理人才 ,再夺 取全国政权的 。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把新中国的诞生简单地看成只是把一块块解 放区政权连成一片 。事实上 ,从原来那种分散的 、没有中央政府的 、主要在农村 的政权 ,到建立起全国性的新政权 ,并经过通盘筹划 ,把新国家的经济结构 、政 治体制 、政党制度 、国家结构 、对外政策原则等基本格局确定下来 ,这是一次质 的飞跃。

  一、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构想与实践

  革命的直接问题就是夺取政权 ,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例外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 一年七月成立就开始探索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不同的时期 ,我们有不同的建国口号 与实践 。直到一九四〇年一月 , 以毛泽东公开发表 《新民主主义论》 并提出建立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样一种全新的建国口号为标志 ,我们共产党才较为完整系 统地表达出了自己的建国意愿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重在一个“新 ”字上 ,它的内涵 较之党以往提出的建国口号发生了一种新的本质变化 。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新民主 主义的文化 , 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的号召提出来以 后 ,受到了国内各阶级 、阶层的热烈欢迎 。到了一九四五年前后 ,我们在建立新民 主主义共和国思想学说的指导下 ,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政权目标 ,就是建立联合政 府 。联合政府最早是由林伯渠代表中共在重庆国民党三届三次参政会上提出来的, 希望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但事与愿违 ,蒋介石于一九四六年 六月最终挑起了内战 ,并于一九四七年年初进攻占领了延安 ,使共产党人彻底对蒋 介石失去了信心 。所以在一九四六年九月 , 当时毛泽东写了一封党内指示《集中优 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式来解决中国国内的 问题。(参见 《毛泽东选集》 第 4卷 1197 页) 接着 ,毛泽东又以其高超的政治洞察 力 ,准确地把握住了火候 。当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 , 以一九四七年七月刘邓 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起点 ,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双方的力量对比开始 发生深刻的变化 。十月八日 ,他起草的给华东局转东兵团负责人的电报中说 :“ 自 从你们转入反攻后 ,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 ,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 攻。”(《毛泽东年谱》 下卷 240 页)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 ,并从全国大多数人包

  括广大中间群众政治态度的变化中 ,作出了极为重要的结论 。两天后 , 由他改定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响亮地提出“ 打倒蒋介石 ,建立新中国 ” 的口号 。然而,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得那么快 ,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 国民党由战后极端腐败所带来 的民心尽失 ,导致它兵败如山倒 ,没有留下充裕的时间给中国共产党人从容地去作 准备 。在新中国诞生前夜那些日子里 ,整个局势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猛进 ,纷至 沓来的无数难题需要立刻作出处理 ,战略决战 、土地改革 、接管新区等极端繁重的 任务不能不占用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绝大部分精力 。要在如此忙碌而 紧迫的状况下有条不紊地把一切处理好 ,实在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 ,越是 在这样不寻常的时刻 ,对毛泽东说来 ,似乎倒使他那过人的才智发挥得比平时更加 充分 ,更加得心应手 ,老人家带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当时 ,毛泽东就敏锐地认识到必须把如何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他 认为 ,建国的两个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人民革命力量即将在总体上取得优势; 二是建立新中国已成为全国大多数人的普遍要求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下旬 , 中共中 央在陕北杨家沟召开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中国人民的革命 战争 ,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同时进一步阐述说 ,“二十年来未解决的优势 问题 ,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 ,胜利可期。”从这个判断出发 ,毛泽东在会议报告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中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纲领 ,并由此得出明 确结论 :“这篇文章是当做一个时期的纲领 ,打倒蒋介石 、建立新中国的纲领 , 比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更进一步。”(参见《毛泽东年谱》 下卷 259 页)历 史现象往往错综复杂 ,并不是谁都能很快透过现象看清事情的实质的 。当时 ,辽 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还没有进行 , 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暂时还多于人民解放 军 ,毛泽东却从全国人心向背 、军事形势发展 、国民党区域经济崩溃状况等三方面 情况的综合分析中 ,就充分预见到: 国共双方谁占优势的问题已经解决 ,下一步将 要面对的就是建立一个新中国了 。从那时起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对新中 国的构想便在毛泽东的思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 )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思考与实践 。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 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等著作中 , 已经从原则上得到解决。《目前 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根据发展了的客观形势 ,又作出新的概括 。文中提出 :“没收

  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 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 纲领。”它所提到的这个垄断资本即人们常说的官僚资本 。报告中又说 :“新中国的 经济构成是:(一 ) 国营经济 ,这是领导的成分;(二 ) 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 发展的农业经济;(三) 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 、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 。这 些 ,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这里包含的最重要的新内容 ,就是宣布要 没收蒋 、宋 、孔 、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 ,是 一项牵动全局 、影响深远的大政策 。这个官僚资本已集中价值达一百亿至二百亿美 元的巨大财产 ,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把它收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便使国 家经济在新中国经济构成中立刻成为“领导的成分 ”,能够有力地推动新民主主义 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十余年后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谈 话中讲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长时期内是反帝反封建 。在解放战争时 期 ,我们又提出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包含着两重性: 一方面 ,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 ,是民主革命的性质 ;另一方面 ,反官僚资本 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 ,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年谱》 第 4卷 256 页)这些话 ,把这项新政策的重大战略意义说得非常清楚。

  到一九四八年九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 ,毛泽东已经想得更深更远 。他不仅 考虑到新中国诞生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而且更多地考虑到新中国的未 来 ,考虑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者的关系 。在未来 ,要在中国建设一 个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共产党人历来明白宣告的奋斗目标 。当前 ,面对的问题是: 既然现阶段中国的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它所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不是一种“新资本主义 ”社会? 毛泽东在报告中回答说 :“外面有人说是 ‘新资本主义 ’,我看这个名词是不妥当的 , 因为它没有说明 ,在我们社会经济中起 决定作用的东西是国营经济 、公营经济 ,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所以这些经 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农村个体经济加城市私人经济在量上是大的 ,但是不起决 定作用 ,我们国营经济 、公营经济在量上较小 ,但它是起决定作用的。”(《毛泽东 年谱》 下卷 345 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是什么 ,实际上是对中国基本国情 的分析 ,也是党制定对各种经济成分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具体依据 。后来 , 中共中

  央与毛泽东根据东北局的相关报告明确肯定了“在彻底消灭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及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特权以后 ,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上是由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小商品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 所构成 ”的提法 。它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 ,是领导的因素 ,起着决定作 用 ;又有其他多种经济成分 ,在很长时间内可以并存和共同发展 , 以利于新中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种前人没有提出过的富有创造性的大胆构想 ,是一项重大决 策 ,也是适合我国实际国情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多种经济成分同 时并存 、共同发展 ,这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革命胜利以后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 设一个富裕强盛国家的必由之路。

  (二 )毛泽东对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思考与实践 。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与《论联合政府》 中都曾谈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即国家体制 ,也就是社 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和政体(即政权构成的形式) 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对新 中国国体的看法 ,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抗战胜利后 ,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 国 共关系重新破裂 。在这个过程中 ,毛泽东一度曾考虑重新采用“工农民主专政 ”的 提法 ,他给吴玉章的信中说 :“宪草尚未至发表时期 , 内容亦宜从长斟酌 , 以工农 民主专政为原则。”但在他充分注意到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 他们政治态度上所发生的变化后 ,就毫不迟疑地提出应该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 表参加新中国政权工作的主张 , 即“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名词 ,最早可能出现在 一九四八年六月一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的 《关于重印 “左派幼稚病 ”第二章前言》 中 。尔后 ,是毛泽东对人民民主专政作出明确而完整的阐述并确定下来的 。他在一 九四八年九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局政治会议报告中说 :“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 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但不是仅仅工农 ,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 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全集》第 24卷 418页)这个报告是在党内讲的 。同 年年底 ,他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 ,便向全国人民公开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的号召。(《毛泽东 全集》第 25卷 439页)在一九四九年建党二十八周年之际 ,毛泽东又系统论述了人 民民主专政 ,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形成体系 。他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 说 :“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 ,在现阶段 ,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 ,互相结合起 来 ,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全集》 第 26卷 485 页) 这就用明确而概括的语 言把新中国的国体问题完全说清楚了 。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以后 ,我们需要有相应的 国名来表现 ,经广泛研究讨论 ,最终确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体 ,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独创出来的东西 。它极有利于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各个阶级 、阶层和社 会力量 ,而把必须实行专政的对象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并且正确阐明了民主 和专政的关系 。这个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那样地广泛 ,代表着广大人民的 利益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 因而它的巩固和稳定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和政 权所不能比拟的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关于新中国的政体问题 ,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中已经说得很明确 ,在 《论联合政府》 中讲得更加具体而完整了 。他说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 ,应该采 取民主集中制 ,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 ,选举政府 。它是民主的 ,又是 集中的 ,就是说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全集》 第 19卷 411页)这些指导原则 ,在以后不曾有过改变 。但如何在中国国土上建立起 这种政权构成形式 ,在实践中仍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概括起来说 ,就是随着中国革 命的发展 , 由农村到城市 , 由小块根据地到大片解放区 , 由局部政权到全国政权, 并适应革命统一战线内部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 。究竟以 什么形式为好 ,这不仅要考虑到专政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加强 人民政权同群众的联系 ,发扬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确定 :在中国 ,政权 组织形式既不能照搬苏联的苏维埃 ,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议会制 ,而是在一个短 时间内在新解放地区先建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准备 ,然后通过普选实行人民代 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体现了新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各级代 表大会来行使这种权力 ;又保证国家机关能迅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工 作 ,不致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里要特别提到 ,早在 一九四八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能搞西方式的国会制和三权鼎立 。他根据中国的实 际国情 ,分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不止一次地经历过的资产阶级议会制试验失败的教 训 ,在九月政治局会议上肯定地说 :“中央政府的问题 ,十二月会议只是想到了这

  个问题 ,这次会议就必须当议事日程来讨论 ”。“现在我们就用‘人民代表会议 ’这 一名词 。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 ,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 。……我看我们可以这样 决定 ,不必搞资产阶级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毛泽东全集》第 24卷 419页)这 是中国人民从自己亲身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它在新中国诞生一年前就决定 下来了 。但在这以后 ,仍有极少数对中国实际国情懵然无知而只醉心于照搬某些外 国模式的人 ,反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 ,主张搞西方式的国会制 和三权鼎立 。此时此刻 ,重温一下六十多年前毛泽东说过的这段话 ,确实使人感到 意味无穷。

  (三) 毛泽东对新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结构的思考与实践 。它造就了中国革命 的特色。

  第一 ,我们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现在既不是多 党制 ,也不是一党制 ,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中国特色的 政党制度 ,它不同于前苏联 、东欧搞的一党制 。这个政党制度的抉择也是从中国国 情出发的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 ,我们党以“ 民主建国 ”为口号 ,号召各民主党 派到解放区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同时商量作为第一步 ,如何先选举产生中央人民 政府 ,然后待新中国成立后 ,再选择适当时候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更有普遍 代表性的各级人民政府 。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到了解放区 ,到了东北 。这一 时期 ,我们曾先后通过三批把在香港的民主党派转移到了解放区 。到一九四九年六 月十五日政协筹备会正式召开 , 民主党派都参加了 ,会议由共产党 、民盟 、民革等 三党召集 。当时有十一个民主党派 ,后来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合并了中国国民 党民主促进会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另外中国人民救国会解散了 。现在中国的八 个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 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就是这么来 的 。在建国之初 ,我们的确实实实在在履行了多党合作制的诺言 ,看一看建国之初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 东 ,副主席是六个人 ,分别有中共人士朱德 、刘少奇 、高岗 ,非中共人士有宋庆 龄 、李济深 、张澜 ;政务院总理是周恩来 ,副总理有四个人 , 中共人士是董必武、 陈云 ,非中共人士是黄炎培 、郭沫若 ; 当时二十八个部委 ,正部长 , 民主党派占了

  十五个左右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也是民主党派 。建国之初的中央民主政府 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府 ,所以我们的经济恢复得很快 ,到 一九五二年就恢复到了一九三六年最高水平 。这同八大民主党派积极加入政府建言 献策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民主党派人士在国民党时代丧失信心了 ,做官都做怕了。 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的黄炎培和林垦部部长陈希等 , 当时都已七十岁 左右了 。周恩来先后分别去他们家多次 ,他们一再推说年事已高 ,不堪胜任 。总理 说这是为人民做官 ,为人民做事 ,是自家的事 ,应当仁不让 ,你不得不做 。后来他 们都被感动了 ,感慨地说 ,为人民服务 ,万死不辞 。这样一批人出来做官 ,纷纷建 言献策 ,这就消除了各阶级、阶层的疑虑 ,体现了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力量。

  第二 ,我们选择了是以民主区域自治作为补充形式的大陆主体实行单一制的国 家结构 。中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多个民族在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 。这是中国在民族问题上经过长时间发展 所形成的重要特点 。在建党初期到三十年代中期 , 由于机械地搬用苏联的经验 , 中 国共产党曾提出实行民族自决 、由各民族组成中华联邦共和国的设想 。但随着对中 国实际国情了解的加深 ,这个看法逐渐改变 。一九三八年十月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 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 , 同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 国家 。一九四一年五月 , 由毛泽东主持起草并定稿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中提 出要 “建立蒙 、 回民族的自治区 ”。一九四七年四月 , 我们成立了第一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在实践发展的同时理论也在发展 。到底搞联邦制还是区域自 治? 我们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确立得最迟 ,也最棘手 , 因为我们很长时间期待着搞 联邦制 ,但是现在马上要建国了 ,你要写进宪法里面 ,对全世界进行公布的 ,如果 一个国家的结构没有确立起来 ,证明你肯定没有统一 。在政协筹备会议期间 ,毛泽 东为此特别咨询长期分管民委工作的李维汉 ,李把中国和苏联做了一个比较 :苏联 当时有二百余个少数民族 ,俄罗斯民族 ,一半对一半 。在十月革命之前 ,他们成立 了一些独立国家 ,列宁为了团结他们一起来革命 ,被迫承认了它的合法性 。中国不 一样 ,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少 , 同汉族比较少得多 。另外 , 中国传统上一直是大 一统的国家 ,不适合搞联邦制 。另外 ,马克思也主张搞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毛 泽东认同了这一点 。所以在新中国诞生前夜 ,周恩来向前来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作

  报告 ,特别提到 :“关于国家制度方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多民 族联邦制。”他详细分析了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后指出 :“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 民共和国 ,而不叫联邦 ”。“我们虽然不是联邦 ,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 ,行使民族 自治的权力。”在政协所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 《共同纲领》 中 ,把民族区域 自治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了下来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 上的成功创造 ,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英明决定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演 ,人们现在 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二、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包括两个联盟 :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 动人民的联盟 ,这个联盟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 、阶层和集团 ,人数上占绝对优势,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是指无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 ,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 级 、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但主要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 阶级的联盟 。中国共产党要能够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 ,就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 的关系 。总体来说 ,统一战线本身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对立统一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 的 、主要的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在巩固和发展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第一个联盟的 同时 ,也必须注意统一战线的第二个联盟 ,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 资产阶级的联盟 。具体地说 , 即 :第一 ,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 ,使它真正成为 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 ,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 ;第三 ,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他们相互促进。

  这两个联盟产生的主要条件在于 :首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是近代 世界矛盾的焦点 。中国社会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 。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 ,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 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其次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使中国 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 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这 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 、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 在自己的周围 ,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因 而 , 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建立最为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是非 常必要的 。这是因为 :首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是一个“两头小中间 大 ”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 ,而农民 、城市小资产 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 ,处在中间地位 的阶级 、阶层 ,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 取得胜利 ,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 、阶层的关系 ,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 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其次 ,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 ,决定了 建立最为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 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 ,不 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 ,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 敌的大资产阶级 ,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 性 ,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建立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三、精心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决定为组织联 合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 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青年党和社会贤达 五个方面的人士 。 同年十一月 , 国民党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单方面宣布召开 “ 国民大会 ”,遂使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解体 。随着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 ,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务开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 ,经毛泽东 审定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成 立民主联合政府 ”的号召 ,得到国内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无党派民主人士及 海外华侨的积极响应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八日 , 当由香港北上解放区的第一批民主 人士沈钧儒 、谭平山 、章伯钧 、蔡廷锴等已经起程但尚未到达之际 , 中共中央即致 电东北局 ,要求在民主人士到达哈尔滨后 , 由高岗 、洛甫 、林枫代表东北局 ,征询 他们对召开新政协会议的意见 ;与此同时 ,北平民主人士符定一 、吴晗 、刘清扬等 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后 ,周恩来多次前去看望 ,听取他们对筹备召开新政协的 意见 。随后 ,周恩来根据自己以及中央统战部同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的会商情况, 拟定了一份 《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 的文件草案 ,经毛泽东审定后,

  于十月八日以中共中央名义电发东北局高岗 、李富春 , 向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征 求意见 。中共在该文件草案中提出了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初步建议 :“提议由中 共及赞成中共中央‘五一 ’口号第五项的各主要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 人士的代表们成立一个新政协的筹备会。”还在该文件草案后附了一份“提议邀请 参加新政协的单位表 ”,其中党派单位十个 、区域单位六个 、军队单位六个 、团体 单位十七个 ,共计三十九个 。对此 , 中共表示 :“所拟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及无 党派民主人士的单位是否适当 ,有无增加或减少 ,均请诸先生考虑见复。”

  上述文件发出一周后 , 中共中央再次致电高岗 、李富春 ,进一步提出参加新政 协的七个党派的代表名单 :一 、民革 :李济深 、蔡廷锴 、何香凝等十二人 ;二 、民 盟 :沈钧儒 、章伯钧 、张东荪等十五人 ;三 、民进: 马叙伦 、王绍鏊等三人 ; 四、 农工党 :彭泽民 、邱哲等六人 ;五 、救国会 :史良 、胡愈之等七人 ;六 、民促 :蔡 廷锴等 ;七: 民联 :谭平山 、陈铭枢等八人 。中共中央要求高岗 、李富春向各个党 派在哈尔滨的五位代表谭平山 、蔡廷锴 、沈钧儒 、章伯钧 、王绍鳌“分别提出 、征 询他们的意见 ,并交换意见 ”。高岗 、李富春于十月二十一日同沈钧儒 、谭平山、 章伯钧 、蔡廷锴 、王绍鳌 、朱学范 、高崇民等七人进行了首次会谈 。当天 ,高 、李 二人即将会谈情况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对“关于召集的原则问题 ”和“关于新政 协由各党派 、各方面共同组织筹备会负责召集 ”没有异议 ;而对关于筹备会的组成 问题 ,如人数单位有不同的意见。

  为进一步听取各位民主人士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根据沈钧儒的提议 ,高岗 、李 富春于十月二十三日同他们进行了“分问题具体商谈 ”。他们提议增加“上海人民 团体联合会 ”;将“平津教授 ”“南洋华侨民主人士 ”两单位改为“全国教授 ”“海 外华侨民主人士 ”,将无党派民主人士单列一单位 。当时 ,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 大多尚在香港或正在北上解放区途中 ,沈钧儒等人希望中共能将《关于召开新的政 治协商会议诸问题》 文件草案转发香港 , 以征求在港民主人士的意见 。于是中共中 央很快于十月三十日致电香港分局 ,着其即抄送在港的各党派人士 ,“并由潘汉 年 、连贯分访他们或邀请他们一起聚谈 ,征询他们意见 ”。中共中央在对沈钧儒、 谭平山等人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后 ,很快于十一月三日作出答复 , 同意增加 “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 ”;“平津教授 ”可改为“全国教授 ”,但仍以平津教授为主,

  因南方城市尚待解放 ;“南洋华侨民主人士 ”可改为“海外华侨民主人士 ”,但仍以 南洋华侨为主 , 因南洋华侨响应“五一 ”号召者最广最多 ;在筹备单位中列入致公 党 , 因致公党响应新政协最早 ;“社会贤达 ”改称“无党派民主人士 ”并作为一个 单位为好 。关于各单位人数 ,提议每单位至少一人 ,至多四人 ,其确定数目与人选 由各单位提出 ,筹备会各单位协商定之 。十一月十五日 ,高岗 、李富春同沈钧儒、 谭平山等人商谈上述答复 ,他们完全同意 ,并提出两点新建议 :一 、规定参加新政 协的单位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地区代表共三十八个单位组成 ,每 单位人数六名 ;二 、如再有增加单位的提议 ,可随时协商 ,在筹备会中作正式决 定 。对此 , 中共中央很快于十一月二十日复电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 , 中共香港分局负责人方方、潘汉年、连贯于十一月二十日致电中央, 报告其与在港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座谈情况及提出的意见 :一、国民党集团内 ,如 有赞同三反(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并见诸行动者 ,似应准其参加新政协 。二、 华侨民主人士中各层都有代表参加筹备会则更好 。三 、东北政治建设协会 ,可否作 为一个单位参加 。四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派 ”似应列为一个单位 ,梁先生个人参 加是不成问题的 ,但其组织不应列入邀请单位 。五 、华南各省游击区人民武装有数 万人 ,有斗争历史(如琼崖、东江等), 似应列为一个单位等。中共中央在充分吸纳 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意见的基础上 , 于十一月二十五日由高岗 、李富春与沈钧 儒、谭平山等人在哈尔滨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达成了协议:

  一 、新政协筹备会由中共及赞成中共中央“五一 ” 口号第五项的各主要民主党 派 、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组成 ,计有下列二十三个单位: 中国共产 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致公党 、中国 农工民主党 、中国人民救国会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民 主建国会 、无党派民主人士 、全国教授 、国内少数民族 、海外华侨民主人士 、中华 全国总工会 、解放区农民团体 、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全国学生联合会 、全 国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 、产业界民主人士 、文化界民主人 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 。每单位参加人数一人至四人 ,其确定数目和人选 ,经其本单 位提出 , 由筹备会各单位协商定酌 ;其无团体组织仅有代表性的人士 ,则由筹备会 其他单位共同推定。

  二 、新政协参加范围 , 由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反对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组 成 ,南京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 ,不得许其参加 。参 加新政协的单位 , 除将上述二十三个筹备会单位中的“全国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 军 ”改为“教育界民主人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而全部保留外 ,还增加了华 北 、东北 、西北 、华东 、中原解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 、东北 、西北 、华东、 中原解放军 ,妇女界 、新闻界 、 自由职业界和宗教界民主人士等十五个单位 ,共计 三十八个单位 。如再有增加单位的提议 ,可随时协商 ,在筹备会中作正式决定 。每 单位代表人数为六人 ,但如获筹备会同意也可允许某些个别单位酌增人数 。“新的 政治协商会议 ,不是由共产党一个党或少数几个党发起召集 ,而是由中国一切民主 党派及人民团体与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共计三十八个单位共同筹备与召集 ,这种方 式 ,使党外人士非常满意。”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日 ,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同年三 月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不 久 ,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和南京 、上海的相继解放 ,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迅速提 上日程。

  六月十一日 ,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香山毛泽东住所举行 ,大体议定了 新政协筹备会参加单位 、人数和人选 ,新政协大会参加单位和人数等 。六月十五 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参加筹备会的 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民主建国会 、无党派民 主人士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人民救国会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 会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中国致公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全国总工会 、解 放区农民团体 、产业界民主人士 、文化界民主人士 、民主教授 、中华全国民主青年 联合总会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上海人民团体联合 会 、国内少数民族 、海外华侨民主人士 ,共计二十三个单位 ,一百三十四位代表。 新政协筹备会同时决定“设常务委员二十一人 ,组成常务委员会 ,处理日常事务, 由各单位协商推举之 ”。“常务委员会得按工作需要 ,设立各种小组 ,并由常务委员 会指定各小组组长副组长 ”,具体负责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筹备事宜 。其中 心任务为:(一 )商决并邀请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和代表;(二 )决定新政治

  协商会议开会时间 、地点及议程;(三) 拟定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草案;(四) 制定共同纲领草案;(五) 提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方案 。六月十六日 ,新 政协筹备会协商通过了由二十一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名单 。当晚 ,新政协筹备会常 务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 、李济深 、沈钧 儒 、郭沫若 、陈叔通为副主任 。会议还通过了 《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办法》, 其 中 ,第一小组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各单位代表名单 ,组长李维汉 ,副组长 章伯钧 。六月十七日 ,第一小组即告成立 ,并根据此前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 士的协商情况 ,迅速拟定了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 。六月十九日 ,新政协筹 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李维汉代表第一小组所作的《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草案) 》 的说明 ,并通过了这个 《规定》。根据 《规 定》, 参加新政协单位共四十五个 ,代表总额五百一十名 。除“所列之四十五个单 位外 ,另设一特别邀请单位 ,其代表资格 、名额与人选 ,均由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会常务委员会协定之 ”。上述规定同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一九四八年十 一月二十五日所达成的协议相比 ,在参加单位数量特别是代表名额方面 ,都有所增 加 。当时 ,预定三十八个单位 ,每单位代表为六人 。现在 ,新增八个单位(包括特 邀单位), 代表人数翻了一番以上 。这是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 ,要求新政协代行全 国人大职权 ,肩负建国使命 ,必须具有最为广泛的代表性。

  为了区别一九四六年一月召开的“ 旧政协 ”,遂把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简 称为 “ 新政协 ”。 当时 , 政协组织法起草小组首先提出异议 。他们认为以一个 “新 ”字来区别于旧政协 ,这种提法并不够确切 。第一 , 旧政协包括国民党在内, 新政协排除了国民党反动派 ;第二 ,新政协虽然沿用“政治协商会议 ”这一名称, 但它并不完全发源于旧政协 ,它是近百年来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是中共历来倡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第三 ,新政协就其参 加成分来说 , 已具有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的性质 ,名称与实际应该相符 ;第四 ,政 治协商会议是长期存在的 、固定的统一战线的组织 ,它的名称也应该是正式的 、固 定的 。因此 ,建议把“新政治协商会议 ”改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政协 组织法起草小组的意见 ,首先得到周恩来的认同 。在八月二十二日完成的《新民主 主义的共同纲领》 草案的初稿中 ,他就把“新政治协商会议 ”改为“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使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名称的文献 。八 月二十五日 ,董必武在华北人民政府干部会议的讲话中也做了说明 :“政协代表人 数如此之多 ,质量又相当整齐 ,而革命发展 ,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 ,所以 ‘新政协 ’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 ;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 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做政治协商的工作 ,实际是一 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毛泽东 也曾就这一名称问题 , 同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进行协商 ,取得了一致意见 。到九 月十七日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时 ,正式将新政协定名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 ”。第二天,《人民日报》 报道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消息 ,正式向 外界公布 :“即将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由该会议筹备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简称‘ 中国人民政协 ’”。

  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虽然最先通过了《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 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 但筹备会第一组仍是各小组中任务最为繁重 、工作最为 紧张的一个 。因为不但仍有许多党派团体和个人要求参加新政协 ,需要认真对待和 处理 ,而且各参加单位五六百名代表人选亦亟须逐一协商和确定 ,这无疑是一项极 为复杂而严肃的工作 。为此 ,第一小组在周恩来的精心指导与李维汉的具体领导 下 ,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当时 ,参加新政协的条件是非常明确而严格 的 , 即“新政治协商会议 ,为全中国拥护新民主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 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及同意动员一切人民民主力量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建立 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解放区人民政府 、人民解放军 、国 内少数民族 、海外华侨及无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所组成 , 国民党反动政 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不容许参加。”根据这一原则 ,新政协筹备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参加新政协的四十五个单位五百一十名代表名额。

  在上述名单酝酿协商期间特别是确定公布之后 ,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仍不断收 到要求参加新政协的党派 、团体和个人的书面请求 ,前后共达三十件之多 。对此, 筹备会经过慎重严肃地考虑 ,都分别给予了适当处理 。与确定新政协参加单位相 比 ,确定各单位代表名额与人选更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 。为此 ,必须首先制定 明确的原则与标准 。在这方面 ,周恩来曾进行过具体阐释 :“我们在确定代表名额

  和人选的时候 ,不是平均主义的 ,而是有重点的 。重点在哪里呢? 就是‘ 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 ,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四十六个单位的名额和人选 的确定 ,始终都体现着这一重点 。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仅有各民主党派 ,有多年来为 民主事业而奋斗的无党派民主人士 ,还有各解放区的代表。”还有解放军的代表、 解放区的代表 。“在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中 , 除工人代表 、农民代表外 ,还有妇女代 表 、青年代表 、学生代表 、文艺工作者代表 、新闻界代表 、工商界代表 、教育工作 者代表 、 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 、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 。我们也照顾到还不能立刻组 织团体的方面 ,如自由职业者代表 。我们还照顾到海外华侨和少数民族 ”。“尽管如 此还是不够全面 ,所以又设了一个特邀单位 ”。“总之 ,决定全部代表人选是根据了 人民民主革命的原则 。我们重视由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朋友 ,在土地改革和敌后 根据地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朋友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主运动中锻炼出来的朋友, 脱离反动派而起义的朋友 ,保护国家器材有功的朋友 ,使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成为集 中代表全国人民力量的大会。”在大的原则与标准确定以后 ,接下来的具体工作亦 毫不轻松 。当时 ,新政协代表的提名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组织或个人推荐 ;一种 是本人申请 。然后 , 由新政协筹备会对所有提名进行逐个审查 ,反复研究 。“时常 为了某一个代表的适当与否而函电往返 ,斟酌再三 ,费时达数周之久。”代表名单 初步产生之后 ,又经过筹备会反复协商 ,征求各方意见 ,一共花了近三个月工夫, 才最终确定了参加新政协的六百六十二位代表名单。

  在这六百六十二位代表中 ,共产党员约占百分之四十四 ,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 代表约占百分之二十六 ,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百分之三十 。在党外人士中 ,进步 人士约占三分之一 ,共产党员加党外进步人士约达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样 ,既保证 了共产党的领导 ,又广泛团结了党外人士 。当时 , 中央统战部把参加新政协的单位 人选和各项统计 ,印制了一本很厚的表册 ,毛泽东看了 , 曾风趣地说这是一本“天 书 ”。在名单协商过程中 ,李维汉讲 :“我们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面 ,使之能较适当地 配备 。例如区域单位当中 , 中共和政府领导人 ,只有十二人参加 。其他名额 ,包括 有工会 、农民 、妇女 、文化 、财经 、私人工商业 、民主人士等各方面 。军队单位高 级领导人很少 ,尽量照顾到兵团的指战员 ,战斗英雄及后勤卫生人员等 ,并注意起 义的方面 ;又如农民团体 ,照顾到各地区 ,待解放区 ,照顾各省的分配 。又如少数

  民族的代表 ,实际共有二十八位 ,按整个比例来说 ,还是少了一些 。这是因为革命 的发展 ,在少数民族地区 , 比较迟一些 ,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 ,才在南京又找到一 位藏族代表 ,其他如新疆伊犁特别区 ,也有代表参加 。宗教单位原想物色一个天主 教方面的 ,但始终找不到适合的人 。无党派单位 ,如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代表 ,他们本身也是根据照顾各方面的原则 ,来推选代表的。”

  既然要照顾各方面 ,就会使各单位代表的地位和影响不可能整齐划一 。为此, 周恩来曾强调 :“个人参加的 ,我们注意到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代表性。” 由于“各 单位有自己的标准 ”,因此 ,应该看其代表的单位在民主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此外 ,“参加的代表 ,原则上能够来的才确定他为代表 ,不能来的就不提名 ”。有个 别特殊情况可以列名而不来的 ,如年纪过高的萨镇冰先生 。对远在香港的政协代 表 , 中共很慎重 , 曾专门致电在港负责统战工作的饶彰枫 :“如果被邀代表本人不 愿北上即作罢 ,不要丝毫加以勉强 ;如果本人虽愿充新政协代表 ,但因海行有被袭 击危险 ,对北上踌躇(如黄绍闳), 或因情况复杂 ,而有所顾虑(如龙云) 也不要 勉强说服其北上 ,使一切责任全由我负 ,将来不论有无危险 ,我总陷于被动 。故邀 请是一件事 ,必须将话转到 ;愿来与否 ,是又一件事 ,必须出于本人自愿。”在参 加新政协的各单位中 ,特邀单位是比较特殊的 ,“其代表资格 、名额与人选 ,均由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协定之 ”。经过广泛协商与研究 ,最终确定了七 十五位代表 ,包括了各方面的特殊代表人物 :如宋庆龄和她领导的救济单位 ,从事 科研和建设的陶盂和与钱昌照 ,与中共有某种联系或朋友的萨镇冰与张难先 、陈瑾 昆 ;有是参加和平运动有功的 ,如上海人民代表团颜惠庆 ,南京和平代表团张治 中 、邵力子 ,湖南的程潜等 ;起义的将领有吴奇伟 、曾泽生 、张轸 。还有海军 、空 军的代表 。有愿意为人民的艺术而服务的人物 ,如周信芳 、梅兰芳 、程砚秋 ,还有 护厂有功的工人 、劳动英雄和在各解放区单位安排不下的 ,如晋察冀的戎冠秀 。总 之 ,在其他单位不好安排或安排不下 ,但又有代表性的人士大都安排在了特邀单位 中 。为此 ,特邀单位名额曾一再扩充 ,成为各单位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

  在名单协商与确定过程中 , 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 如 , 当时有些共产党员和一部分民主人士对邀请原南京和谈代表团成员和国民党军 队起义将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声称 :“老革命不如新革命 ,新革命不如不革命,

  不革命不如反革命 ,小反革命不如大反革命。”毛泽东 、周恩来等人在党内反复进 行政策教育 ,并向党外人士解释 ,指出 :虽然他们原来属于反动阵营 ,但在和平谈 判和起义中立了功 ,站到了人民一边 ,就应当不念旧恶 ,采取欢迎态度 。经过此番 教育和解释 ,这一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 。此外 ,新政协代表人选亦曾出现个别 的遗漏 。例如 ,在少数民族单位中没有安排满族代表(在其他单位中有满族代表, 如齐燕铭 、罗常培等), 名单公布后 ,北平有些满族人因此哭了 。毛泽东知道此事 后曾说 :“一个民族没有代表 ,整个少数民族为之不欢。”后来 ,召开政协第二届全 国委员会时作了弥补。

  综观新政协四十六个单位 、六百六十二名代表这一宏大阵容 , 的确具有相当广 泛的代表性 。它包括了各民主党派 ,军队和各人民团体 ,各区域 、各民族的代表。 从阶级的成分来说 ,它有工人 、农民 、民族资本家 、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从中 国革命的历史来说 ,它有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以及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以 来的参加人物和领导人物 ;从代表的年龄来说 ,它有九十二岁的老翁 、也有二十一 岁的青年 ;从信仰来说 ,它有唯物主义的哲学家 、科学家 、文艺家 、政治家 ,也有 笃信宗教的基督信徒 、佛教信徒 、回教信徒 ;从居住的地域来说 ,它有远在天涯、 冒险归来的海外侨领 ,也有僻处内地的苗 、彝 、黎 、藏同胞 。这些各类不同的人 物 ,来自各种不同的地区 ,处在各种不同的环境 ,可是他们都抱着扬弃旧中国 、建 立新中国的同一心情 ,很自由地 、民主地 、融融和和地 、空前未有地团聚起来 ,也 是空前未有地团结起来 , 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第二节 新中国诞生的前夕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 ,许多问题既没有现成的答 案 ,也缺乏成熟的经验 。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 ,对中国日后的发展会产生深 远的影响 。毛泽东作为善于掌握时机的大师 , 目光犀利 ,反应敏捷 ,决策果断 ,善 于透过使人眼花缭乱的复杂现象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 ,看清楚历史潮流的趋 向 。老人家主持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提出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 针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 、经济 、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

  东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和随后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 ,构成了在新中国成立 后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的政策基础 。它的基本内容 ,事实证明是适合 中国实际国情的。

  一、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在 北京举行 。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 (含候补代表) 共六百六十二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在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 ,宣告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首先在大会上致 开幕词说 ,我们的会议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 ,各 地区 ,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 ,是因为三年以 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 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 ,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现在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 ,它且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它获 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因此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的组织法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 ,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的共同纲领 ,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毛泽东庄严宣告 :“我们的工 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 来 ,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 过去了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全集》 第 27 卷 244页)

  接着 , 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 、特邀代表宋庆龄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 何香凝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 、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 、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 陈毅 、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 、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 、新疆代表赛福鼎 、特

  邀代表张治中及程潜 、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十二人发表了演讲 。会议听取了林伯渠 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 ;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 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 ;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组织法》 的起草经过和草案 ;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 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 。会议闭幕式上 ,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通过了具有临 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制定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 , 国都定于北平(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改名为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 十月一日为国庆节 。 国歌未制定前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 歌 , 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 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为副主席 , 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五十六人。 会议还选出了由一百八十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会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并于九月三十日举行了奠基典 礼 ,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毛泽东还在会议上宣布 ,在普选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一九五四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但作为中国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 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过《共同纲领》等三个历史性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三个 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 下 ,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 ,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揭 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 ”), 这份只有六千 多字的历史文献 ,承载着一系列奠定新中国基本格局和未来走向的重大决策和根本 制度 ,被称为 “人民革命建国纲领 ”。这是新中国缔造者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遗

  产 ,它的影响不仅今天还能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 ,而且还将延续到将来 。 比如说, 政治制度方面 ,共同纲领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下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如此 。这三大政治 制度 ,都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理想追求——人民当家做主 ,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和走向。

  《共同纲领》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 ,本着实事求是 、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的方 针 ,作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规定 。一是在中央政权建设上 ,共同纲领作出了“在 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 , 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的规定 。二是在地方各 级政权建设上 ,共同纲领作出了区别情况 、分步骤进行的规定 。地方各级政权民主 建政一般需要经过这样四个步骤 :凡人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 ,先实行军事管制; 在条件许可时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由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条 件成熟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 。作出这样的区分是非常实事求是的 。其中 ,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是通向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过渡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 会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代表是通过协商产生还是通过普选产生 。“凡是通过普 选方式产生出来的会 ,我们叫大会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 。凡是通过协商方式产生的 会 ,我们就叫做会议 ,例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大会和会议名称的区别就在这 里。”三是在民主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机制上,《共同纲领》 作出了“各级政权机关一 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的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报告工作 。人民政府委 员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 ,实行 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 府 。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人民政府。”采用民主集中制 ,是为了保障人 民民主得到更合理 、更有效地实现 。在这个制度中 , 民主是最根本的 、决定性的, 集中是基于民主的要求而形成的。

  《共同纲领》 关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规定既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又保证国家政权机关能够迅速建立并有效地 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工作 ,不至于使经过剧烈变动后的社会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

  态 。应当说 ,这些都是富有创造性的 ,在以前的中国没有过 。在中国历史上 ,还没 有一种制度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样能够让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享受这样充分的民 主 ,能够让人民群众这样积极地广泛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共同纲领》 规定 :“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而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 ,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 由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 地区 、人民解放军 、各少数民族 、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 计及其他重要措施 ,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这些规 定 ,表明新中国在政党制度上不是采用一党制 、两党制或多党制 ,而是实行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其他民主政党不是反对党 , 而是参政 党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并从此成为 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人民民主实践的产物 ,是中国 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和创立的 。正如周恩来所说 :“这是由历史发 展而来的。”在实践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倡导建立的“三三 制 ”民主政权 。这样一种由“共产党主导 ”和“多党派参与 ”的政权形式 ,实际上 就是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的雏形 ,在探索符合中 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毛 泽东把“三三制 ”民主政权看做是“ 团结各个阶级共同抗日的最好的政治形式 。战 后更需要贯彻这种精神 , 团结各个阶级的人民 ,共同建设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基 于这样的实践 ,在中共七大上 ,针对有些人怀疑共产党得势之后是否会学俄国那样 来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度 ,毛泽东明确指出 :“毫无疑义 ,我们这个新民主 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 ,但是中国在 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 ,不可能 、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 机构的制度 。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 ,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 ,对于共产党 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 ,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 中国共

  产党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探索 ,为共同纲领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 党制度无疑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当然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不能自封 。要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还需要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认同和选择 。在中 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反动政府以“非法团体 ”为由强制宣布解散 、其他民主党派也 都遭到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活动等严酷的事实面前 ,一些民 主党派一度试图寻找所谓“第三条道路 ”的幻想被击得粉碎 ,他们开始放弃中立立 场 ,转而公开支持中共武装反蒋的行动纲领 ,并承认中共在反对美蒋斗争中的领导 地位 。到一九四八年五月以后 ,各民主党派基本上接受了中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 领 ,并进一步承认无产阶级在联合政府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也是各民主党派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而 作出的自觉而郑重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各民主党派心悦诚 服的自觉接受和选择 ,对于共同纲领最终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在《共同纲领》第一次起稿阶段 , 即《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稿》第一 、第 二稿并没有涉及政党制度问题 。到《共同纲领》第二次起稿阶段 , 即新政协筹备会 召开后 ,把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写入《共同纲领》 的问题提出来了 。在《共同 纲领》起草小组第一分组(政治法律组)提供的供起草人参考的意见中 , 明确提出 了这样的要求 :“确认各民主党派应实行长期合作 ”,并使民主党派在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及各级民主联合政府中 “有职有权 ”。这个意见是由邓初民 、章伯钧 、许德 珩、沈志远、许宝驹等民主人士提出的 ,体现了民主党派的政治诉求。

  周恩来起草 《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时 ,基本采纳了民主人士提出的建议, 并补充了“政治协商 ”的新思想。《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首先明确 :“参加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解放区及人民解放军公认: 团结 全中国各民主阶级及境内各民族共同努力 , 以奉行新民主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将革命进行到底 ,并联合世界上一 切进步民主力量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在中国现阶段上 ,我们共同遵守 、长期 合作的政治基础。”“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已经结成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这个

  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团结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及一切民主爱国分子的最广泛的战线。”这不仅表明 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 , 而且明确了长期合作需要共同遵守的政治基础。《新 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在具体纲领部分还明确: 县 、市以上的各级政权机构 ,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及民主爱国人士均应有适当的代表参加 ,并使他们在 工作中有职有权。”

  后来 ,在对共同纲领的讨论中 ,对于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有 代表提出了一些疑虑 。一是认为 ,既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普选的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那么 ,在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之后 ,是否就不再需要人民政协这样的组织了?二是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时期 ,随着新民主主义很快发展 ,将来进入社会主义 , 民主党派的存在 ,在新 民主主义制度内不会太久 。这种思想 ,在民主党派人士中表现明显。

  对于上述疑虑 ,大部分代表认为 :“这两种想法是不恰当的 ”,“就是在普选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 ,政协会议还将对中央政府的工作起协商 、参谋和推动 的作用 。其次 ,新民主主义时代既有各阶级的存在 ,就会有各党派的存在。”周恩 来更是明确指出 :“各民主党派 ,将在共同纲领的同一方向同中共合作 。因此 ,说 其他党派很快就要消灭 ,是不恰当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既然是这样一个 组织 ,就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 ,而应该长期存在 ”,“是个长期性的组织。”最 后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 义政党学说 ,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 ,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 出的一大创造性贡献 。这个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 一无二的 。它既不同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更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多党制 。这一制度有它自己的显著特征和独到优势 ,这就是 :共产党领导 、多党 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 ,而是同共产 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 商 、科学决策 ,集中力量办大事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促进共产党领导

  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 。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 、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 ,又 避免了一党专制 、缺少监督的弊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 ,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 ,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在总共仅有七章篇幅的 《共同纲领》 中 ,“民族政策 ”单列为一章 ,并明确选 择与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被周恩来称之为“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在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实行共和国联邦制的经验下 , 中国共产党没有照 搬“老大哥 ”的经验 ,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理论 ,创造性地 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把新中国确定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更是 神来之笔 。这一创举来之不易。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起 ,就把解决民族问题 、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作为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 , 由于受列宁民族自决理论 、苏联联邦制实 践及共产国际的影响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来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主张民族自决和建立联 邦制国家 。从民主革命时期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论联合政府》, 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宣言》, 都是主张尊重民族自决权 ,“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曾有过民族自治的主张 和实践 ,一九四七年在中共领导下内蒙古成立了民族自治政府 。尽管中国共产党 关于民族政策的走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确发生了变化 ,但这个变化更多的只是斗 争策略上的变化 ,不足以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就已经彻底改变和完全放弃了民族 自决和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主张 。否则 ,我们很难解释中共领导人在以后的多次 重要讲话和党内重要文件中 ,为什么又多次出现强调民族自决和建立联邦制共和 国的主张 。即使是中共领导成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 ,依然是联邦制下的民族区域 自治 ,而不是后来意义上的自治地方制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自治地方制意 义上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即通常我们所讲的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并 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形成 ,甚至到解放战争期间也还不能说已完全形成 。实际 情况是 ,到一九四九年八月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后周恩来草拟共同纲领初稿时 ,还没 有放弃联邦制的思想。

  应当说 ,最后确定实行自治地方制的民族区域自治 ,建立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 人民共和国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出这个决断很不容易 ,经历 了一个过程 。在 《共同纲领》 的第一次起稿阶段,《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 中有 “少数民族有自决和自治之权利 ”,“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 ,独立 、 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的提法 ,我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联邦制国家, 但“各民族自由联合 ”实际上有联邦制的意思 。这也是与中国共产党此前一贯的民 族政策相一致的 。一九四九年六月 ,新政协筹备会成立后第三小组重新起草《共同 纲领》 时 ,对此也未提出异议 。受第三小组委托 、由周恩来起草的《新民主主义的 共同纲领》 明确提出: 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联合 ,“实现各民族的自治权 ,并根据 自愿与民主的原则 ,组成中华各民族联邦 ”。毛泽东初次修改周恩来送阅的 《新民 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时 ,对此也未做改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是周恩来在 八月下旬完稿后送毛泽东审阅的 。这也说明 ,直到一九四九年八月新中国成立前 夜 ,在新中国的国家制度构成上 , 中共领导人还有建立国内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 联邦共和国的想法 。然而 ,在历史的最后关头 ,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改变了想法, 放弃了民族自决和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考虑 ,选择了自治地方制的民族区域自治 和建立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改变 。这个改变发生在《共同纲领》 的第三次起稿阶 段 , 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阶段 。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一阶段中 最后的一份过程稿是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毛泽东修改的一份铅印稿《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 》。 在这份草案中 ,“ 民族自决 ”“组成中华各民族联 邦 ”的思想都没有了 ,“民族政策 ”单列为一章 ,为第六章共四条 ,后来周恩来对 这四条作了修改 。九月七日 ,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几个问题的报告 中有过解释 。他说 :关于国家制度方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多民 族联邦 。任何民族对于独立是有自决权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但是今天帝国主义 者又在想分裂我们的西藏 、台湾甚至新疆 ,在这个情况下 ,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 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为了这一点 ,我们国家的名称 , 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不叫联 邦 。我们虽然不是联邦 ,但却主张民族自治 。今天到会的有许多民族的代表 ,我们 特地要向你们解释 ,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同意这一意见 。周恩来的讲话 ,至少从一个

  主要方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建立多民族 的统一的共和国的原因 ,那就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 , 防止帝国主义及国内少数民族 中反动分子的挑拨分化 。放弃联邦制 ,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 ,还有 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问题国情不同 。它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一是十月革命前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 ,俄罗斯民族是典型的压迫民族 ;而中 国是半殖民地国家 ,各民族包括汉族人民在内都同样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 ,都 是受欺凌的被压迫民族 ,各民族在反抗压迫的革命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二是俄国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而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当时只占总人口的百分 之六左右 。三是俄国的少数民族聚居集中 ,各民族都是一个一个地各自聚居在一 块 , 内部联系比较单纯而密切 ;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杂居或 交错聚居 ,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 ,甚至极少 。四是俄国二月革命 后 ,俄罗斯实际上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的国家, 为了使俄国各族人民重新统一起来共同反对外部敌人 ,列宁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 个国家联合起来 ,这是一个进步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而 且是幅员辽阔并基本保持统一的单一制国家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 ,各民族普遍地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因 此 , 中国各民族不是经过分裂而后又走上统一 ,而是从平等联合团结的革命统一战 线到平等联合团结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把新中国确定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而不是 多个民族的共和国联邦 ,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得到了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 会议的各民族代表的一致同意 ,最终载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前进 ,也是共同纲领在解 决中国民族问题上的重大创造和重大贡献 。它从国家法律意义上确立了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使中国共产党致力的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团 结 、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根本制度上的保证 。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证明 , 中华民 族庆幸有这样一个创举 。在多民族的国家中 , 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关系这个国家的政 局稳定乃至生死存亡的命运 。前苏联的分裂解体 ,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分崩离 析 , 固然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 , 当年这些国家遵从民族自决理论

  和采用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留下的长期隐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二时 ,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 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副主席 、委员全体出席会议 ,宣布就 职 。会议一致决议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 《共同纲领》 为政府施政纲领 。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 民法院院长 ,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 政府机关 ,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三时 ,北京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主席 、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 位 。毛泽东主席宣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 中 ,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 ,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 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 , 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 ,举行盛大的 阅兵式。

  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 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 。先由聂荣臻 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 。检阅毕 ,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 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 ,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 ,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 土 , 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 ,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命 令宣布后 ,进行分列式 。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 ,接着是一个步兵师 、一个 炮兵师 、一个战车师 、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 。空军包括战斗机 、蚊式机 、教练机共 十四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 。前后历时三个小时。

  整个阅兵结束后 ,群众游行开始 。一批批群众队伍 ,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 前 ,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 。队伍慢慢走近金水桥 ,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 岁 ”“万岁 ” 的声音 ,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应人们的欢呼 。大家紧跟着走过金水 桥 ,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终于见到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躯 ,他

  不戴帽子 ,挥动着手用湖南口音高呼“万岁 ”,有时还喊“ 同志们万岁 ”,这时人们 都感到毛主席看见大家了 , 口号喊得更为起劲 ,血都要沸腾了 。人们把手举到头顶 鼓掌 ,主席台的领导人也鼓掌 ,充分展现了人民的领袖们与人民心连心的衷情。

  第三节 开启毛泽东时代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 谓“划时代 ”,本身就意味着它结束并划去了一个中国人长期处在被压迫被奴役的 旧时代 ,开创了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并以毛泽东为最高领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父 的全新时代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政治 、经济 、文化状况乃至它的前途命运 ,在这前 后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凡是在旧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 ,大概永远都无法忘记: 中国近代的民族苦 难实在太深重了 。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 , 中国便开始丧失独立地位 ,逐渐演变 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曾经创造出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 ,被西方列强蔑视为 行将被淘汰的“东亚病夫 ”。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而是听凭外 国人摆布和宰割 。一个又一个反动统治者俯首帖耳地听命于洋人 ,相互狼狈为奸地 欺压中国老百姓 。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怎么能不对祖国如此悲惨的处境感到极度 的愤怒和痛苦? 中日甲午战争促使中国的局势更加恶化了 。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 像一个可怕的阴影那样 ,沉重地笼罩在中国爱国者的心头 。孙中山发出“振兴中 华 ”的呼喊 ,成为自此以后半个多世纪中华民族行进中的主旋律。

  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 出路到底在哪里?无数爱国者不仅痛苦地思索着 ,而且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但在很长时间内 ,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只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 ,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 ,顽强奋斗 ,才终于 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严重压迫 ,建立起新中国 。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会上的讲话中充满自豪地宣告 :“中国必须独立 , 中国必须解放 , 中国的事情必须 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 , 自己来处理 ,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 涉。”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 ,他又豪迈地说 :“我们

  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老人家说出了无 数中国人多少年来压在心底的话 。这是何等的气概! 它是新中国此后一切进步和发 展的根本前提 。有了这一条 ,才谈得上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自主地建立一个新国 家和新社会 ,也才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二、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在旧中国 ,在野蛮落后的封建制度下 ,少数剥削者专横地骑在广大人民头上。 亿万劳动人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遭人冷眼蔑视 。他们大 多数连字也不识 ,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言 ,遭受冤屈也无处申诉 。只要想一想鲁迅 笔下的闰土 、祥林嫂那些形象 ,就使人内心深深感到痛楚 。他们象征着中国人口中 的绝大多数当时的生存状况 。而这种状况已经延续了千百年 ,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 最深刻的根源。

  新中国永远结束了那种状况 ,人民翻身当了家 ,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 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 ,是依靠人民办事的 。毛泽东担心执政的共产党忘记人民 ,特 意把一切都打上了人民的烙印 ,将“人民 ”二字命名到所有的国家公器: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 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民公安 、各级人民政府……还将“人民 ”二字命名到更为 广泛的范围 :人民公社 、人民医院 、人民公园 、人民银行 、人民币 、人民大学 、人 民邮电 、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人民日报》、人民教育 、人民英雄纪念 碑等等 。毛泽东甚至把皇家的太庙改写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当家做了 主人 , 自然有权利将皇帝的私人家庙改造为自己的乐园 。有史以来 , 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次全方位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中国人这才真正有了一种翻身 的感觉 。老人家一再谆谆教导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 , 当好人民公仆! 由此 可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唯物史观的核心 ,是我党奋 斗的宗旨 ,更是我党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基本工作方法 , 同时 也是加强党的建设 ,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民主从过去少数人的专利 ,变成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的权 利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 同时也收获了在被解放了的亿万劳动人民中迸发出从 来不曾有过的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积极性 。这场社会大变革的广度和深度确实是中

  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是新社会的突出 标志 。世界真的变了 。“为人民服务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品德 和价值的标准 。人们相互以“ 同志 ”称呼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不再有“上等人 ” 和“下等人 ” 的区别 。这在旧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亲身经历过这场社会大变革的 人 ,对这些大概都会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 变化 ,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过去不被当做人看待的广大工农大众中 ,形成一种新的 劳动态度 。人们成了国家主人的沸腾热情 ,在旧社会是看不到的 。离开人民的解 放 ,离开人民的当家做主人 ,离开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积极参与 ,新中国 、新社会 建设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当然是无法想象的。

  三、祖国空前的统一与团结

  国家的统一也极为重要 。 旧中国常被称为“一盘散沙 ”,而且长期处在四分五 裂之中 , 中央号令不行 ,地方上形形色色的“土皇帝 ”各行其是 。民国以来 ,军阀 割据和军阀混战更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 。这种“一盘散沙 ”乃至四分五裂的状 况 ,在旧中国是难以改变的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祖国大陆形成空前统 一的局面 。人民政府能够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全国范围内通盘筹划 ,制定明确 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采取令行禁止的重大措施 。 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雷厉风行 地推行到全国各地 ,包括边疆地区 ,一致行动 。全国各社会阶层以前所未有的规 模组织起来 ,建立起各级工会 、农民协会 、青年团 、学联 、妇联 、街道居民委员 会等 ,深入到社会的基层 ,形成一个巨大的几乎无所不包的网络 , 随时可以将民 众动员起来完成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 ,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散漫无组织的状态, 新中国的这种组织动员能力也是空前壮大的 。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成为人民政府 最广泛的社会支柱。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这是新中国力量的源泉 ,也是中国人多少年来 梦寐以求而从来没有实现过的新局面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各族人民都是新中国的主人 。中国的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特点 :境内各民族在千百 年漫长岁月的密切交往中 , 已形成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亲 密关系 ,许多民族还长期在同一地区杂居 。这些特点是历史地形成的 。人民政协通 过的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 《共同纲领》 中明确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分别建立各种民族 自治机关。”这就把统一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作为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 定下来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成功创造 。它的深远意义 ,随着历史 进程的推进 ,人们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毛泽东一九四五年在 《论联合政府》 中曾回顾旧中国多少年来的痛苦教训: “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 ,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 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 、民主的 ,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 ,相联结的 。在一 个半殖民地的 、半封建的 、分裂的中国里 ,要想发展工业 ,建设国防 ,福利人民, 求得国家的富强 ,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 ,但是一概幻灭了。”毛泽东作了这 样的概括 :“就整个来说 ,没有一个独立 、 自由 、民主和统一的中国 ,不可能发展 工业。”(参见《毛泽东全集》第 19卷 434页)也就是说 ,没有独立 、 自由民主和统 一 ,就不可能在中国实现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

  新中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归根结底是“ 民族的独立 、人民的解放 、国家的统 一 ”这三大要点 。路总是一步一步走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只有实现了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 ,才能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根本的 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 ,一切都无从谈起 。新中国诞生是一个全新的出发点 ,是与旧 时代根本不同的新国家和新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相关文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