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感性认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而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因为,我们最容易轻视实践,重视认识。

  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知识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总之,你要获得某方面的认识,你就得参与到某方面的实践中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截然不同。但是二者相互依存,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要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要参加实践,要能将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完成,而不是闭目空想。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感性认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而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因为,我们最容易轻视实践,重视认识。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所以,一个人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必须参与到他人的生活环境中,去生活于对方的实践,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解。一个社会的发展,也一定是到了数字化时代,才能获得数字化的基本知识,而不能不生活于这个时代,就能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建设作出相应的理论,除了毛主席的天才工作之外,主要的是毛主席一生亲自参加且领导了中国革命全过程,也亲自参加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最后这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因此,关于认识的发展,毛主席十分强调实践,强调生活于其中的实践,强调亲自参与的变革实践。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

  一些知识分子却依仗着自己的知识,故意歪曲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往往坐在办公室,书斋中,玩弄词句,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事。

  劝劝这类知识分子(公知)还是谦虚一些,不要走到其反面——骄傲了。

  那就有人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都要亲口去吃一吃。那不是累死了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做到呢?

  毛主席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认识的发展也是如此。

  亲口吃一吃梨子,也就是告诉我们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