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个一贫如洗的17岁初三女生,在弟弟下乡插队落户临行时,送给弟弟的礼物

1967年,一个一贫如洗的17岁初三女生,在弟弟下乡插队落户临行时,送给弟弟的礼物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谢小庆按:我1967年11月16日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发,到位于中蒙边境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比公社额仁高比大队插队落户。我的哥哥姐姐在天安门广场为我送行时,看到我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破旧的小棉袄。几十年间,我的三姐谢小玲每每提及为我送行时的情景,都会眼圈发红。

  这是1967年11月我的哥哥姐姐在天安门广场给我送行时的情景。当时,我们没有相机,没有留下照片。这两张照片中,有5个人后来与我成为在一个生产队中落户的“插友”。在广场上时,我们互相还不认识。

  那时,我的爸爸已经作为反革命分子被遣返原籍四川自贡,我的妈妈毫不犹豫跟随爸爸一道去了自贡。惊涛骇浪中,他们二人自身难保。虽然牵挂留在北京的孩子们,但鞭长莫及,无能为力。身在北京的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贫如洗,勉强糊口。临别,没有礼物可以相赠,三姐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篇“临别赠言”,作为送我远行的礼物。当时,她是17岁的北京师大二附中的初三学生。

  从这篇临别赠言中,可以看出那时一个17岁初中学生的所思、所想。

  谢小庆同志:

  我们应该懂得:中国向何处去,是怎样的意味深长。

  记住:这是我们不可片刻含糊的大方向。

  我们应该懂得: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是坚定不移的行动,而不仅是慷慨激昂的“檄言”。

  记住:革命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应该懂得: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老百姓,一个普通的农工,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家——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记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应该懂得:我们不但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更是一个飞奔疾驶的火车头,自觉地奔向革命事业最艰苦的地方——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住,我们总要拼命向前。

  我们应该懂得:科学的看待社会,看待自然,看待一切。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藐视旧的一切,敢于冲破一切旧习惯势力的罗网。不怕摔跤,不怕碰壁,不怕挫折……

  记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们应该懂得:像毛主席那样“决心学习,至死方休”,“活一天就学一天“,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应该深深的懂得:我们是毛泽东时代新中国的青年。我们走什么路,做什么人,是怎样的和人类的命运紧紧相连。

  记住: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当你就要走向社会,踏上新的历程之前,你应该做些什么?!……

  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不能不勇猛,不能不机警,不能不刻苦勤学,不能不流汗洒血……总之,不能不拼命,也不能不科学。

  勇敢的走向社会吧!前途是灿烂辉煌的。不用顾虑,不用怠慢,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就是伟大的胜利!当然,第一步还远不能证明你就学会走路了。

  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啊,我们总要逆流而上,我们总要顶风向前!我们始终如一的目标:

  为毛泽东事业而奋斗!奋斗!奋斗终生!

  同志:谢小玲

  1967年10月22日

  谢小庆跋:从这篇“临别赠言”中,可以看出:

  1.这个17岁的初三学生的关注点不是自己的个人命运,而是“国家前途”、“人类命运”和“人民福祉”。

  2.虽然她属于“黑五类”中最“黑”一类“反革命分子”的女儿,但她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期许是“顶天立地的革命家”,是“飞奔疾驰的火车头”。

  3.她对未来生活的艰苦和人生道路的曲折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上,她1966年冬天曾经与自己的朋友们一道,从北京徒步出发,途径河北、山西、陕西,步行走到延安。沿途,她已经对当时中国农村和中国底层的贫穷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