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大传第四版 第五卷 谁主沉浮 第25章

毛泽东大传第四版 第五卷 谁主沉浮 第25章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25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

  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

  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话说1947年7月23日这一天,叶子龙来到机要科看望大家。机要科的高智提出了一个埋藏心里已久的愿望,他说:

  “叶参谋长,主席能不能和我们照张相?”

  叶子龙望着高智笑笑,没说什么。高智有些后悔了,他想主席那么忙,自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去打扰他。可没想到刚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就来了,他兴致勃勃地大声说:

  “不说是照相吗?来吧来吧,一块儿照一张。”

  机要科的干部战士一阵欢呼,拥出窑洞,簇拥在毛泽东身边。大家挤呀挤的,谁都想靠近毛泽东身边。叶子龙不停地调换大家的位置,多拍几张,让每个人都有一张靠近领袖的照片。因为是在战争年代,为了受伤包扎方便,大家都剃光了头,所以,高智和同伴们都保留了一张剃了光头的和毛泽东的合影像。

  7月27日,谢富治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晋南组织了渡河新兵团,这个兵团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新编第9纵队和由原来毛泽东批准的“特别党员”赵寿山领导的、已经光荣起义的国民党第38军及太岳军区第8纵的22旅组成,共计8万余人。陈赓为司令员,谢富治为政委。同时组成了兵团前敌委员会:以陈赓为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

  7月27日这一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局的指示电:

  陈粟谭,华东局:

  同意华东局午宥电,临朐战役后主力移诸城、莒县地区,吸引敌人向滨海及胶东前进,以利尔后机动。同时,陈唐与叶陶会合作战,不要过湖西,以利刘邓之行动。

  军委午感

  接着,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粟谭的指示电:

  刘邓,并告陈粟谭:

  一、利用5军回驻莱芜,吴绍周亦在对付叶陶之机会,望你们立即集结全军休整补充半个月,执行中央梗电(即上章末7月23日电亦即午漾电——笔者注)任务。

  二、我们已面告陈赓,准备提早至未哿以前渡河。陈赓约未鱼(即8月6日——笔者注)可到太岳。

  三、从现在起,陈赓集团即归刘邓指挥,望令陈秦赵各纵及38军提早于未删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未删至未哿间渡河

  四、未齐左右,边区部队开始攻击榆林方面之敌,吸引胡军主力北援,以利你们南进。如陈赓能于未哿前渡河,你们能于未删左右南进,则可能取得几个星期时间在豫西及大别山立住脚跟。

  五、按陈粟谭有午电,陈唐不出湖西而与叶陶会合,全力对付鲁中之敌,并吸引吴绍周等在鲁中,对于刘邓南出最为有利。叶陶可照中央梗电,在两个月后再行南出。

  军委午感

  7月28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胜利结束了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的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共计56000人,其中俘虏整编第66师师长宋瑞珂、第70师师长陈颐鼎、第32师副师长理明亚以下43000余人;击落飞机4架,缴获大量轻重武器,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刘伯承满怀喜悦和豪情,赋诗一首,诗云: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7月28日这一天,刘伯承、邓小平致电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说:

  “23日电奉悉。因作战未即复。我们完全拥护所示方针。唯有如下困难:第一,南渡后连续作战,战果不小,但消耗甚大,炮弹消耗殆尽,无法补充,新兵没有,俘虏多,争取补充至少需要20天。第二,原打算第一步依托豫皖苏区尚能保持后方接济,故所带经费只有法币十数亿元,不足半月开支,一到南面即难生活,冬衣难发。”

  刘邓分析了战场形势后说:

  “我们当前有敌十几个旅,战力均不强,山东敌难西调鲁西南,因此仍有内线歼敌机会,如果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两个月,再歼灭其七八个旅以上,则南下更少困难。”

  7月2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邓和陈粟等人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陈粟谭,华东局,邯郸局,并告陈谢及彭:

  各电均悉。

  一、在山东敌不西进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

  二、陈谢集团照原计划于8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以配合陕北之作战。该部亦与太行、太岳保持后方接济。该部是否远出伏牛、桐柏,依情况决定,有利则远出,不得则缩回河北。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坚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增加。

  三、两个月内山东全军仍在内线作战,两个月后准备以叶纵再加他部取道皖西或苏中,相机出闽浙赣,两个月内派干部或小支队先去。

  军委午艳

  7月30日13时,刘伯承、邓小平致电军委、中央局、陈粟谭、华东局和陈谢:

  军委,中央局,陈粟谭,华东局,陈谢:

  连日我们再三考虑军委梗电方针,恰好顷奉艳电,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照现在情况,我们当面有敌19个旅,至少有10个会尾我行动,故我不宜仍在豫皖苏,而以直出大别山,先与陈谢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为宜。准备无后方作战。要求下列数事:

  一、请山东令渤海,尽量赶运炮弹,急用,可能条件最好再给我们一千炮弹。我们已派车到德州接运。

  二、请邯郸即当千方百计派大批干部,接收现有之一万伤员,好抽医院出动。

  三、请邯郸将现存法币全给我们。

  以上,请限10号前完成。

  此外,建议陈唐兵团在鲁西南拉一下敌人。山东抽出皮定均旅到大别山,作军区骨干。

  刘邓午陷

  这就叫:劝将不如激将,一语震惊刘邓:斩足不如破膛;

  如不调动胡儿,致使陕北不支,尔等势亦难张。

  7月30日傍晚,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并告陈谢韩(韩即韩钧,兵团副司令员——笔者注),及陈粟谭:

  午陷电悉。如你们决心直出大别山,请注意下列各点:

  一、开一次团长以上干部会,除告之以各种有利条件外,并设想各种困难条件,建立远征意志。

  二、营长以上每人发鄂豫皖3省有县境的明细地图一份,油印的亦好,如每连发一份更好,使一切干部明白地理环境。

  三、大体确定征粮、征税办法,告知一切干部,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办法所得不多,名誉又坏,在我方政权未建立以前,仍暂时利用国民党下层机关(在我党有力人员监督指挥之下),以大体累进方法征粮,惟免除赤贫人口负担,方能解决大军给养。国民党人员未逃跑者除极坏分子外,均可利用,逐步过渡到人民政权。

  四、如皮定均旅一时调来不及,请考虑以赵(基梅)纵使用于大别山。该纵由潼洛渡后直趋大别山。陈谢则使用38军于豫西建立根据地。

  五、如你们决定直趋大别山,决心不要后方,亦应使陈谢建立此种决心。如陈谢于8月下旬渡河,可能争取一个月时间,在豫西立住脚跟。胡军主力由靖边、横山线南调,估计至少须一个月行程,该敌十分疲劳。

  军委陷酉

  7月30日,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根据小河村会议的战略决策,率西北野战军由大、小理河向榆林前进。

  7月31日,据侦察部队报告,国民党军的一支快速部队正向小河村扑来,毛泽东决定次日开始向东转移。

  是日晚,毛泽东让卫士们清点借老乡的东西,一一归还,损坏的东西照价赔偿,并挨门挨户向老乡们告别。

  任弼时召集干部开会,作了动员,他说:

  “这次行军是艰苦的,敌人企图封锁绥德、米脂,把我们包围在无定河以西,我们要抢先赶过绥德。”

  1947年8月1日一大早,毛泽东离开住了40多天的小河村。村里的农民们听说3支队要走,纷纷前来送行,送出村外很远还恋恋不舍。毛泽东举起手跟老乡们打招呼,他说:

  “老乡们,我们一住就是40多天,给你们添麻烦了!大家请回吧,我们不久还会回来的。”

  昆仑纵队沿着大理河向东往绥德方向转移,为了保守秘密,毛泽东又决定把3支队改称9支队。毛泽东边走边问阎长林:

  “阎长林,你们新4旅打过许多胜仗,该有不少好经验吧?”

  阎长林在新4旅待过好几年,还从没有好好分析过部队的作战经验。他见毛泽东这样问,想了想就说:是党领导得好。毛泽东说:

  “这是最根本的!有党的坚强领导,部队战斗素质就高。我们革命队伍都有这个特点。”

  阎长林又说:

  “新4旅还有些不同,部队里河北人最多。”

  毛泽东摇摇头,说:

  “河北人不一定都能打仗吧?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么!”

  大家哄地一声笑了,毛泽东见阎长林有些发窘,就说:

  “能不能打仗,不在乎是哪省的人。国民党的兵最不能打仗,可一旦被我们解放过来,经过教育,懂得了为什么打仗和为谁打仗的道理,立即就会变成能打仗的好战士了。”

  他还鼓励阎长林说:

  “说错了没关系,再好好想想,说对了大家接受,不对的,大家一分析,也就明白了。”

  阎长林琢磨了一会儿,又鼓起勇气说:

  “新4旅老战士多,差不多都是38年以前参军的。”

  “这一条可以成立。”

  “我们旅的干部差不多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

  “干部老,指挥作战有经验,这也是一条。还有呢?”

  “武器也不错。”

  “对。”毛泽东点点头,似乎是做总结:“干部老,战士老,阶级觉悟高,净打胜仗,武器装备也就充足了。”

  傍晚时分,昆仑纵队第2次到达靖边县的青阳岔。

  8月2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通令嘉奖刘邓大军的消息。嘉奖令是由毛泽东起草的,嘉奖中说:

  “自卫战争第2年第1个月作战,除我山东及各战场均歼灭敌人一部外,刘邓自7月2日到7月28日在郓城、巨野、定陶地区连续作战,歼灭敌人正规军9个半旅及4个师部,毙伤俘敌6万余人,成绩甚大,特此通令嘉奖。”

  此前,毛泽东为了加强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领导力量,抽调郭天民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组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郭天民,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毛泽东对郭天民是了解的。有一次,郭天民恨铁不成钢,一时没有控制住火爆的脾气,动手打了战士。毛泽东当面批评他说:“你是铁匠出身,像打铁一样打人。”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听说33岁的郭天民还没有结婚,就把他叫了来,问是怎么回事?郭天民说:他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不批准成婚。毛泽东笑了,他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军区2分区司令员的郭天民,指挥部队在牛道岭战斗中击毙了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这是八路军首次击毙日军将官。日军对郭天民的部队恨之入骨,郭天民的名头也就愈加响亮。性格豪放的郭天民,打起仗来从不粗心,称得上是一个相当细心的指挥员。有一次,分区的一位科长通过电话报告情况,对方刚说出:“我的位置在……”,郭天民一把抢过电话,严厉地问道:“你是谁?报上姓名!”那位科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突然想起,在电话中说这些是属于失密行为,有可能被狡猾的敌人所窃听。

  再说8月2日这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开会,讨论和部署南进行动。会议讨论时气氛很热烈,不少人主张在鲁西南或豫皖苏再打一个大仗,理由是依托根据地作战有利条件很多,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物资弹药补充以及地形也都便利,加上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5个纵队已到达郓城、巨野地区,力量上更加强大。部队虽经连续作战,消耗较大,也很疲劳,但在连战连捷的鼓舞下,士气旺盛,求战情绪很高。而且如能再给敌人一个大的打击,歼敌越多,对战略跃进就越有利,南下的包袱也就减轻了许多。

  刘伯承说,毛主席对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3个前途:“一、付出代价,站不住脚返回来;二、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大别山周围坚持打游击;三、付出代价,站稳了脚,恢复了大别山根据地。”并要求我们“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前途”。当然,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战略区特别是陈粟、陈谢大军的有力配合下,有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8月2日晚,昆仑纵队转移到火石山。据报,国民党军队竟然不吃不睡一路紧追。昆仑纵队为了隐蔽目标,就在白天休息,待天黑了以后再冒雨上路。

  8月3日黎明,昆仑纵队到了小崖子。毛泽东顾不得换衣服,就忙着看电报。

  3日下午,昆仑纵队继续赶路,转过一个山包,毛泽东忽然下马站住了,一眼望去,整个平川由于在5月间被国民党军队洗劫过,庄稼全毁,窑洞门窗被烧,坛坛罐罐打得粉碎。他站了很久,直到部队过去了,这才上了马,一路很少说话。

  3日晚,毛泽东率部到达横山县萧崖则。

  8月4日,粟裕起草了上报中央军委的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的初步总结,引咎自责。

  原来华东野战军在7月后半月,正如陈毅所说的:“因雨季没有打好仗。7月17日至21日在南麻打敌11师,5天5夜只消灭1个团。7月24日至30日,在临朐5天5夜只消灭两个营,打费县消灭1个旅,打泰安敌人跑了。7月打8仗只有3仗打好。”他们在鲁南、鲁西、鲁中3个方向分兵作战,从战略上看,调动、分散了国民党军,策应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进攻;但从战役战斗上说,打的多是消耗战,未能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陈毅对粟裕引咎自责甚感不安,他认为仗未打好,彼此有责,不能由粟裕一个人承担责任。后来在8月6日,他电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说:

  “1、……最近粟、我共谈,粟态度可佩,昨夜长谈,对今后共同工作很有好处。2、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两仗未全胜,彼此共有责任,不足为病。谭、我本此观点,互相研究教训,粟亦同意。3、我本挽3人共谈,谭因东行,故谭未参加。谭临行遗书,此书临别我看了一遍,对粟有帮助……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军事上一二失利实难避免,虚心接受必为更大胜利之基础。”

  8月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给陈毅、粟裕等起草了3份指示电,指示说:“山东主力(陈唐叶陶5个纵队)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同志带炮兵主力迅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5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并强调说:“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该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陈唐叶陶(陈唐指挥3、8、10纵,叶陶指挥1、4纵——笔者注)应在郓巨地区从速休整,待刘邓出动时即积极动作,勿误时机。”

  中央军委还决定成立华东野战军西兵团,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

  是日下午,毛泽东在给陈毅、粟裕、谭震林并告华东局的指示电写道:

  陈粟谭,并告华东局:

  我们支午电发后,接你们江午电。我们仍主张粟裕迅即绕道聊城去郓城,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在郓城地区休整,就现有兵力在鲁西南积极策应刘邓作战,不可丧失时机。粟未到前该5纵均归刘邓直接指挥,粟到后粟受刘邓指挥。陈率6、9纵俟水退后,迅速转至东边与2、7纵会合,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但你们的供应重心应转至鲁西南。

  军委支 申

  8月4日晚,昆仑纵队冒雨到达子洲县巡检寺。此时黑灯瞎火,一时找不到住处,人们站在雨地里,互相打着招呼。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屋子,毛泽东问:

  “周副主席他们来了吗?”

  卫士说还没有,毛泽东就让派人去迎一下。他一直在雨中徘徊着,等到周恩来一众人等都来了,这才进屋休息。

  8月5日中午,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并告陈粟谭:

  待陈唐、叶陶5个纵队渡过运河后,请令该5纵以有力部队沿运河西岸择要筑工固守,制止敌邱欧(指邱清泉、欧震——笔者注)西渡;主力集结郓城地区休整,并在郓城地区构筑防御工事,保证北岸接济。该5纵至少须有两星期安全休整,并待粟裕到来方能举行机动作战。在局面没有大开展时期内,该5纵主要任务是直接钳制邱欧,即借以间接钳制陇海线上及其以北之敌,而不是直接钳制陇海及其以北之敌。只要该5纵能于你们出动以前,制止邱欧西渡,又于你们出动后,能在鄄郓地区立住脚跟,不被邱欧切断后路,则不但邱欧不敢使用于进攻你们方面,即金乡、菏泽等地之敌亦将不敢轻动。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军委微午

  8月5日傍晚,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陈毅、粟裕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陈粟谭,华东局,并告刘邓:

  各电均悉。

  一、华东局仍应在胶东。陈率6、9纵应迅速转至东面,与谭及2、7纵会合,从反面钳制敌人,不使敌达到驱我过黄河目的。我们多次告诉你们,敌之基本计划是驱我过黄河,而不是迫我入滨海与胶东,你们必须重视此种企图。

  二、但目前你们有5个纵队已到运河以西,正好协助刘邓执行出击计划。对于此种计划,刘邓及陈谢集团准备已久,非有特别重大情况,不应轻易动摇。根据刘邓江酉电,此次黄河大水已过,敌我均在抢修河堤,仍争取实现原计划。根据陈粟谭未支电,陈唐3个纵队此次行动中仅减员5000余,不算很大,不必补充人员,只须休息10天左右即可作战。各部略有损失即叫苦连天,你们应予指导。叶陶减员较多,应酌量补充,但亦非不得补充即不能作战。该5纵均应集中郓城,由刘邓指导整理。你们速派粟裕西去,统一指挥5纵,将全军供给重心经渤海转至鲁西南,争取在鲁西南立足,协助刘邓作战,否则有被敌驱过黄河危险,你们必须严重对付此种情况。

  三、待刘邓南出最后决定并实现后,原先刘邓所得之供给可拨交粟裕,加上渤海供给即可支援5纵作战。冀鲁豫仍属邯郸局管理,但应指定暂作华东局机动地区,望刘邓区处。

  中央军委未微酉

  8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陈粟,并请转告陈唐叶陶:

  目前整个形势对我有利,敌已分散,我已集中。敌机动兵力分置于鲁中、运东、陇海(桂系等)3处,加以鲁西之敌新受巨创,士气不振,我则以一部钳制鲁中之敌,主力位于鲁西南;敌虽想从运河陇海两线向鲁西南进攻,但估计短时间内尚不可能;敌目前既怕你们全力向东攻邱欧,又怕你们全力向南攻陇海。在此情况下,你们全军可以安全休整10天内外,鼓励士气,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此次华东各部虽有几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敌人之巨大任务。待陈粟率野直及6纵到郓巨,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中央特向你们致慰问之意,并问全军将士安好。

  中央未鱼

  接着,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并告陈粟谭,陈谢:

  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能采取两种或3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们不能立足。但此种办法难于调动很多军队,估计可用于进攻者约12个旅(或较多)左右,即7师、48师、10师、79师、3师、58师各两个旅。其中除桂系外,战力均不甚强。其出发地点不一,在短期内,势必参差不齐。如我能于运动中歼灭其四五个旅,其攻势必受顿挫,我可取得休息机会,以利再战。敌此种办法的基本缺点,是进攻兵力太少,我之回旋余地甚大,并有迫我渡江南进之危险(敌很怕此着)。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进攻。除上述12个旅(或较多)外,并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共二十几个旅,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先从长江、平汉两线完成部署,然后向西向北进攻。此种办法之基本缺点,是给我以立足时间,且使山东攻势完全破坏,鲁西、豫东亦大部难保,即使集中二十几个旅,分两线多路进攻,我亦可能于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既以12个旅左右分数路迅速进攻,又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用于长江方面。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办法,而主要准备对付第一种办法,即用全副精神注意于运动中大批歼灭敌人,一切依靠打胜仗。陈谢出豫西后,胡宗南对陕北攻势必被破坏,除现已东调10师两个旅、79师一个旅及骑1旅外,必再调至少六七个旅,使用于潼关、商、洛方面,估计一个月内,很难举行有力进攻。此外,我两路南出后,合肥、安庆、鄂东、汉口、平汉沿线,汉水流域及南阳、潼关、洛阳等地均须守备,而要守备这许多地方,非有几十个旅不可。敌在山东、鲁西、陕北之机动部队共有45个旅(山东29,鲁西8,陕北8),守备兵力则有96个旅(被歼者在内)。为要抽出几十个旅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如此,则全局可能引起变化。只有在我南出兵团不能大量歼敌,因而不能立足,被迫缩回之情况下,就只能起临时调动敌人之作用,不能起变化全局之作用,且需付以较大伤亡、减员之代价。此种代价,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须准备付出,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

  军委未鱼

  8月6日中午,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等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并告陈粟谭:

  微巳电悉。敌现时计划是以邱欧10至12个旅由运河线,桂系四个旅为主力配合罗广文等由陇海线,向我郓巨地区进攻,至少需两星期方能部署完毕。故你们从未鱼起,至少尚有10天时间,容许你们及陈唐、叶陶休整补充。因此:

  一、你们仍争取至未删以后出动,最快未灰以后出动,不要太急。此时桂系刚到兰封,邱欧在运河以东,你们南出暂时只需对付陇海线上之敌。

  二、陈粟率郓城5个纵队,再加6纵,目前主要任务是从侧面,将来则从反面(将来邱欧可能南进)钳制邱欧,如邱欧由陇海线向南,陈粟则尾随之。总之,陈粟从反面钳制敌人最为有力。谭许3个纵队则在滨海钳制鲁中之敌。

  三、你们南出前不要企图再打一仗,南出后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为宜

  军委鱼午

  8月6日下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华东局,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示电:

  华东局,陈粟谭:

  鱼午电告你们,同意陈粟率野直及6纵去鲁西南,谭黎许组成东兵团,并同意华东局去渤海之建议。兹接饶、张、黎、曾、袁微巳电,云逸、子恢、舒同以全力组成西兵团供应,华东局领导中心暂设东面,俟西面布置完毕,后方中心另作决定等语。关于华东局是否即日西移或暂留东面,何者较便,请华东局依情况决定。惟陈粟应速西去,愈快愈好

  中央鱼申

  此时,蒋介石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丝毫无察觉,他认为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后已疲惫不堪,短期内难以再战。因此,他调集了30个旅分5路向郓城、巨野进击刘邓大军,企图将刘邓大军消灭于陇海路与黄河之间,或逐回黄河以北,以堵住南线中央被刘邓大军打开的战略缺口。他采取了“饭馆子”战术,企图使刘邓大军留在内线。加之从8月1日起,鲁西南又是连日大雨,黄河水位猛涨,蒋介石阴谋以水代兵,水淹刘邓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邓小平认为不宜在鲁西南继续休整,决定提前南下,8月6日下达了预备命令,并于次日报告中央军委说:

  “我决心提前于8月7日全军开始战略跃进。”

  8月6日这一天,彭德怀根据小河村会议制定的战略部署,指挥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8个旅和绥德分区的警备第4、第6团,开始围攻榆林。

  榆林旧称榆阳,又叫驼城,靠近无定河、榆河。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它北依长城,南抵乌延,西北与宁夏毗邻,地处晋陕绥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驻守榆林的是邓宝珊指挥的第22军。毛泽东为西北野战军规定的方针是:攻得下就攻,攻不下就撤,然后寻机歼敌。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在两天时间内就扫清了榆林守军设在神木高家堡至横山响水堡100多公里防线上的大部分外围据点,大军直逼榆林城下。

  邓宝珊顿时急了,飞电南京请蒋介石派兵解围。

  8月7日,毛泽东尚不知刘伯承、邓小平已经决定南下,又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并告陈粟:

  鱼辰电悉。

  一、你们至少一星期不动,帮助陈唐、叶陶休整,并待陈粟到来。

  二、陈粟集中6个纵队于郓鄄地区筑工固守,控制黄河渡口,不怕邱欧来攻。万一不能守,退至黄河以北,转攻泰安一带,邱欧亦不敢南下,孙震、刘汝明亦不敢全部南下。

  三、陈粟6纵全部必须从内线,即从你们的反对方向钳制敌人,才是最有力地钳制。你们不要希望他们出陇海线直接掩护。

  四、你们出动,全局变化。敌不可能专心先打陈粟。

  五、只要陈粟6个纵队集中处于内线,一切有办法;如果分散南进,则全局不利。

  六、叶陶现到何处,运河西岸是否已筑工封锁,黄河船只是否不缺,过渡是否便利,嘉祥是否尚在我手,望即告。

  军委虞

  8月7日夜,刘邓野战军4个纵队12万大军分成3路秘密出发,向南疾进。1纵、中原独立旅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柘城、上蔡一线直奔豫南。3纵为东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一线直奔皖西。中原局、直属队和2纵、6纵为中路,沿沈丘、项城、息县一线直奔大别山腹地。

  再说8月7日这一天,蒋介石因怕榆林失守,影响整个西北战局,慌忙乘坐“美龄”号波音专机飞临延安,同机到达的还有王叔铭、罗泽闿等。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那尘土飞扬的跑道上稳稳停下来,蒋介石下了舷梯,以自嘲的语气对迎接他的胡宗南等人说:

  “来而不往非礼也。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了重庆,今天我来到延安回访。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

  蒋介石等人被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原边区外交宾馆安歇。

  下午,蒋介石主持召开有胡宗南、裴昌会、薛敏泉、董钊、刘戡参加的旅以上军官会议,专门研究出兵增援榆林的问题。国防部作战司司长罗泽闿首先讲话,他说:

  “诸位,山东我军英勇作战,已取得辉煌成果,共军正在溃逃,消灭山东共军已指日可待。陕北方面,共军主力正在榆林,这是天赐良机。总裁决定,胡宗南将军率国军主力,将共军压迫至佳县、米脂、榆林三角地带,一举歼灭,即使不能歼灭共军主力,也要将彭德怀部赶过黄河。”

  胡宗南站起身,立正说:

  “我坚决服从总裁的命令!不过——”

  蒋介石说:

  “讲,不要吞吞吐吐。”

  胡宗南说:

  “我有两个困难,请研究决定。第一,现在正是雨季,汽车补给用品时有中断。第二,要集中主力北进决战,就不能沿咸榆公路交通线留有掩护部队,所以长途运输很不安全。”

  蒋介石当即对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说:

  “你把运输机集中到西安机场,空投补给。”

  王叔铭立正报告说:

  “总裁放心,我们空军保证胡将军的军需补给。”

  蒋介石对胡宗南说:

  “这下你不该有顾虑了吧?照国防部的意图,立即拟定作战方案。”

  胡宗南毕恭毕敬地回答:

  “是!”

  是日晚,蒋介石单独与胡宗南研究榆林作战问题。胡宗南说:

  “此次共军打榆林的真正意图,也许是准备在米脂以北伏击我增援部队。”

  蒋介石说:

  “今后陕北作战,不必再强调稳扎稳打了,采取急进猛打的战法,弥补以前与共军作战显露出的缺陷。迂回增援的整编第36师不但要隐蔽,而且行动要快,要达到出乎共军意料的奇效。”

  他还告诫胡宗南说:

  “陕北为主要战场,为匪之首脑所在,如不肃清,后患无穷。本令7月底彻底肃清,现在决定延长一个月,8月底定须肃清。”

  这天晚上,国民政府警卫总队队长石祖德率领武装卫队驻守在原边区外交宾馆四周,胡宗南的精锐嫡系部队在外围担任警戒。

  8月8日一大早,蒋介石在荷枪实弹的大群侍卫保护下,出现在延安城里,到处转悠。在抗大旧址,蒋介石说,这就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了。在这个旧址上,军事训练场地只有一些自制的木马、竹天梯等教具,越野障碍则是一座陡峭的崖壁,崖壁上留下了许多人体攀爬过的痕迹。除此之外,还有简陋的窑洞教室,一切因陋就简,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具。黑板都是用木炭灰涂黑的,礼堂是露天的,标准配备是每人发个小凳子。朱德和各级军官都曾经在这里听课学习。蒋介石用手在黑板上轻轻一抹,手指就留下一个黑印。他又取过小凳子坐了一下,小凳子太矮,已经60岁的他很不习惯,险些坐在地上,吓得宋美龄和蒋经国赶紧扶住他。

  在一座山坡上,蒋介石看见大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有人告诉他,共党开展大生产运动,官兵一起开荒种田,359旅旅长王震就是著名的劳动模范。还有彭德怀,经常下田劳作,董必武是有名的纺线能手。连毛泽东、周恩来也经常参加劳动,自产的粮食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蒋介石点点头,脸色阴沉。

  胡宗南、俞济时等人随着蒋介石来到了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被自己“通缉”的毛泽东住过的那间窑洞,见它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两样。俞济时说:

  “看,门窗是没油漆过的旧木头做的,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子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的。”

  蒋介石对毛泽东等人的情报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在此时,面对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怎么也无法想象老对手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如何有效地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全国战场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政府军作战、对抗,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那样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他惊讶毛泽东的意志,感叹他的毅力。突然,蒋介石发现窑洞外院子有棵树,走过去,树下有个石凳,旁边还有架纺线的纺车,他指着纺车问道:

  “毛泽东要这东西做什么?”

  胡宗南回答说:

  “由于我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毛匪亲自纺纱用的!”

  蒋介石试着摇了摇纺车,纺车吱呀一声,线断了。他站起身,摇了摇头。就在此时,侍卫按照他的吩咐,把一个吓得发抖的村民带了来。蒋介石和颜悦色地问村民:

  “你见过毛泽东吗?”

  村民回答:

  “经常见。”

  蒋介石问:

  “他穿什么衣服?”

  村民答:

  “跟那些兵一样。”

  “新的还是旧的?”

  “旧的,袖口打了补丁。”

  “毛泽东穿什么鞋?”

  “布鞋,还有草鞋。”

  “他跟你讲过话吗?”

  “讲过。”

  “讲些什么?”

  “他说额(我)家的红枣好吃哩。”

  “你送给他的?”

  “没,他买的,给了额钱。”

  蒋介石又问:

  “毛泽东还说过什么?”

  村民想了想说:

  “他说,为啥陕北人不爱吃红辣椒?”

  “你怎么回答?”

  “额说,吃了那家伙屁眼疼。”

  “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菜?”

  “一个是南瓜,一个红辣椒。”

  “他平时有何爱好?”

  村民想了想说:

  “散步、逗孩子、开会、听匣子(收音机)。”

  蒋介石挥一下手,让侍卫带走村民,步出窑洞来。胡宗南告诉他说:

  “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住的窑洞。”

  蒋介石一眼瞧去,外观和毛泽东这间窑洞都一样,估计里面也差不多,便绕开了,直接回到住处,审定了胡宗南送来的作战计划,就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

  胡宗南送走了蒋介石,立即部署兵力,以整编第27师仍固守延安城防,各军的辎重和非战斗人员留驻延安;以10个半旅63000多兵力分路北进。其具体部署是:

  整编第17师解除在甘泉、富县沿公路的守备任务,集中在蟠龙镇以南地区归还第29军建制;由刘戡指挥整编第17师、第36师(缺28旅)、第90师,从蟠龙镇附近沿咸榆公路前进,到达瓦窑堡补给后,继续向三皇峁、周家岭一线前进;其中以整编第36师为援榆快速兵团,取捷径迅速行动,昼夜兼程救援榆林邓宝珊。

  由董钊指挥整编第1军的第1师、第38师,在第29军后保持1日行程的距离跟进,随时支援第29军作战。

  整编第36师师长钟松接到命令后,立功心切,率部死命地向榆林急进。

  钟松者,何人也?此人出生在浙江松阳,为人华而不实。他曾经与胡宗南同时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后大病一场,已无重返1期继续学业的可能,校部经过考虑,将其编入军校第2期炮兵队第2区队学习。在校期间,钟松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革命军人同志会”,后因“中山舰事件”发生,钟松又退出共产党改入了国民党。他所率领的国民党军第36师属于机动能力特强的特别师,是胡宗南的3大主力之一。

  彭德怀见钟松的第36师来势凶猛,便命令教导旅在横山一带阻截之。教导旅很快便占据了横山沿无定河到鱼河堡的要道。这钟松也狡猾异常,一发现鱼河堡一带有共军,立即命令说:“我们不和共军在这里纠缠,绕道行军。”

  8月8日,毛泽东率部离开巡检寺,到达绥德县李家崖。

  8月9日,彭德怀电告中央军委说:榆林城坚,东、北两面是沙漠,西、南两面是水道,攻城不易。目前钟松增援甚急,如果近期不能攻克榆林,准备集中6个旅,先歼灭援军再攻城。

  8月1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指示电:

  刘邓,陈粟:

  一、刘邓虞电,陈粟齐电均悉。

  二、在敌主力东迫郓城、西迫鄄城情况下,我在郓巨作战已不适宜,即北撤亦来不及,只有南进才利机动,刘邓决心完全正确。

  三、敌此次判断我北撤,完全不料我南进,又有宋时轮、王秉璋两纵迷惑阻滞敌人,南面除桂系到商丘,潘文华两个旅位于平汉外,完全空虚,极利机动

  四、陈唐、叶陶到豫皖苏后,照刘邓虞电,在该区活动一时期,掩护刘邓南进,尔后即活动于陇海南北地区。陈粟率6纵及军直到黄河北岸后,如邱、欧、罗广文已南进,即相机渡河与宋时轮、王秉璋会合,在鲁西南活动。

  军委未灰

  8月10日这一天,西北野战军对榆林进行强攻与爆破,均未奏效。

  8月10日晚,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经过30公里急行军,到达离绥德还有15公里的黄家沟。此时三更半夜,人困马乏,正准备烧水做饭,忽然来了报告,说刘戡部队的7个旅正扑向绥德。昆仑纵队如果再向绥德前进,就有互相碰面的可能。任弼时立即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

  “好哇,敌人可以不吃不睡,我们也可以不吃不睡,敌人是快速部队,我们也是快速部队,我们还要赶过敌人。走!立刻出发。”

  当刘戡的部队进抵绥德时,毛泽东已经率部由绥德向北转移了。

  8月11日晨,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电告中央军委说:如果钟松部13、14两日可到,决定围城打援。

  8月11日中午,毛泽东电示彭德怀说:

  彭:

  真卯电悉。榆林非急攻可下,而钟松仍有可能迅速增援,似宜决心暂停攻城,集结部队,准备于12日夜或13日打钟松。胡宗南虽因畏我伏击令钟松停进,而钟松本日似仍行动,仍有此种可能,即胡宗南见钟松绕道横山西北,向榆林西南60里之白家涧、古城见前进,可以出我不意,仍令钟松前进。因此,你们宜准备于钟松到达白家涧、古城见之当夜,乘其立足未稳,立即攻击之。若当夜不攻,钟松可能在该地建立立足点,与榆林、石湾(刘戡)成犄角之势,迫我离开榆林。打钟松时宜集中7个旅。望今晚部署完毕,明晨看好地形,并先以一部适时占领白家涧、古城见。又横山我军于钟松通过横山西北以后,击其后路为宜。如钟松改变计划攻横山,则仍在横山抗击之。以上望酌办。

  军委真午

  接着,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指示电,他写道:

  刘邓,陈粟:

  一、佳辰灰申两电均悉。

  二、刘邓部署很好。前已通知你们所有山东全军统一归刘邓指挥,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们。

  三、6纵似宜开至聊城,相机与宋王会合,直接策应陇海南北,不宜分散使用,望按情酌办。

  军委真午

  尔后,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陈毅、粟裕,饶漱石的指示电,他写道:

  陈粟,饶:

  一、陈鱼午电悉,所见甚是,完全同意。7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

  二、漱石既在东面,华东局即应在东面,子恢到渤海可以工委书记名义执行任务。

  三、刘邓南下,全局必有变动,鲁西南诸敌势必大部南去。陈粟率6纵及野直进至聊城待机与宋王会合,可能开展鲁西南局面,并利于直接策应陈唐、叶陶。

  四、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

  中央未真

  8月12日,毛泽东对刘邓大军的远征行动作了具体部署,他在电文中写道:

  刘邓,并告陈粟:

  有3点请你们斟酌:

  一、鉴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休息太少,疲劳太甚,减员太多,而那种性急有许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军南进,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性急,力争少走路、多休息;情况紧张时应当走几天长的,但应跟着休息几天,恢复疲劳。

  二、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

  三、不要希望短期内就能在大别山、豫西、皖西等地建立巩固根据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只能是临时立足点。必须估计到我军要有很长时间(至少半年)在江河之间东西南北地区往来机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在歼灭敌人几十个旅之后,方能建立巩固根据地。

  四、以上3点,如刘邓认为可行,则请告知陈唐、叶陶一体遵行,使大家有精神准备,以利战胜蒋介石。

  军委未文

  此时,蒋介石认为刘邓大军是北渡黄河不成而“南窜”,他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一部分兵力在平汉路侧击,企图将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泛区。

  刘邓大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两天的时间,迅速通过了宽达40多公里的黄泛区,渡过了沙河、洪河,矛头直指大别山。此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他慌忙调集了3万多人赶到汝河南岸,企图挡住刘邓大军的去路。刘邓大军在“到达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同国民党军展开了激战。

  8月12日下午,钟松率领整编第36师到达距榆林不到15公里的苏庄子、天鹅海子一带。他们是冒着炎炎烈日,绕道出至长城外,经毛乌素沙漠,渐渐逼近榆林的。

  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得知钟松已经靠近榆林,围城打援已不可能,于是在榆林城南的赵庄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彭德怀说:

  “我军已达到了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目的,应该主动撤围榆林,再寻机歼敌。”

  此时钟松部虽然离榆林不远,却也不敢贸然行事。待到搜索部队侦察后回报:

  “榆林城周围未见共军,共军去向不明。”

  钟松这才率部入城。当晚,钟松即电告延安胡宗南说:

  “榆林解围成功,共军逃窜。”

  胡宗南也立即电告蒋介石说:钟松快速纵队击溃围攻榆林的共匪!蒋介石致电胡宗南,嘉奖钟松进兵神速!

  西北野战军撤围榆林,蒋介石、胡宗南估计是共军要过黄河了,于是,急命各路部队加速追击,一举歼灭共军主力。

  8月13日,毛泽东率部以急行军方式,渡过无定河转移到绥德县延家岔。

  8月14日,钟松根据蒋介石、胡宗南追击西北野战军的命令,率整编第36师从榆林南下,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他狂妄地说:

  “一战结束陕北战争。”

  8月14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行抵米脂县城郊外井儿坪。骑兵侦察报告,刘戡的部队已在30公里外宿营。毛泽东说:

  “好,他们休息,我们也休息!”

  8月15日凌晨,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彭德怀的指示电,他写道:

  彭:

  寒未电悉。一、完全同意你的部署,但请注意分割该敌为几部分逐一歼灭之,28旅主力可能随钟松前进;二、刘戡16进绥德,17补粮,要18才能开始北进,故南面顾虑甚小;三、我们今日至乌龙铺。

  军委 15日2时

  8月15日下午,毛泽东得到情报,自榆林南下的国民党军第36师已经到了米脂城北的镇川堡。于是,他率领昆仑纵队继续赶路,并且改变行军方向,离开大路,转向东边的山沟里。

  周恩来由于过度疲劳,鼻子流血了。毛泽东听说后,忙让担架队去抬他。周恩来的鞋子磨破了,一上担架,鞋子的破洞露出来了,江青看见了,说:

  “周副主席,你的鞋底露出袜子来了。”

  周恩来笑笑说:

  “怪不得走路硌脚呢!”

  担架队走得快,到了毛泽东前面,周恩来又要下地行走。毛泽东连忙把他按住,笑着对战士们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的担架到底用上了,这叫有备无患。”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傍晚时分,部队转移到米脂、佳县交界的陈家岔。

  8月16日上午,毛泽东率部由陈家岔出发。

  8月16日这一天,彭德怀的司令部移住佳县崖窑畔。

  8月16日下午,毛泽东为保障战略远征远离华东的陈粟大军供应,致电主持晋冀鲁豫军区实际工作的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他写道:

  滕,并告陈粟:

  删辰电悉。一、我山东主力6个纵队及炮纵均在冀鲁豫及豫皖苏地区作战,你们必须以全力援助解决供应问题,即派负责人去聊城、寿张找陈粟商量。二、王新亭纵队仍在太岳地区,以一部攻占垣曲,策应豫西陈谢行动。先念率赵纵至聊城,受陈粟指挥,相机南进。王宏坤纵队迅速完成编整准备,于本月底下月初受陈粟指挥,加入鲁西南作战。

  军委 铣 申

  8月16日深夜,毛泽东率昆仑纵队冒着大雨进至佳县以西乌龙铺以东的曹家庄。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子,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已经入睡。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破窑洞,让毛泽东休息。

  周恩来打电报给彭德怀说:9支队不过黄河,仍然留在陕北。彭德怀在复电中建议说,9支队向佳县以北地区转移,他派许光达率第3纵队到乌龙铺一带,接应和掩护9支队转移。

  毛泽东吃过饭休息了。警卫排长阎长林刚躺下,有哨兵来报告说:

  “陆定一和胡乔木同志的窑洞顶上掉下来一块石头,砸在炕的中间,因他们两人睡在两边,所以没有受伤。”

  阎长林跑去一看,真有些后怕,正想请他们换个地方,骑兵侦察员送来了情报,说刘戡的部队又出动了。

  此时,钟松的第36师已经到达镇川堡;董钊的第1军军部及其第1师守备绥德、米脂;刘戡的第29军军部率5个整编旅,由绥德扑向佳县。这样,西北野战军和昆仑纵队被挤在佳县、米脂、榆林交界的狭小区域,处于背靠沙漠,数面受敌的境地,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8月17日黎明,狂风怒吼,暴雨如注,到处一片漆黑。任弼时来向毛泽东报告敌情,毛泽东说:

  “敌人这么积极?他们不睡觉,我们也起身吧。”

  任弼时转身就去通知部队。

  战士们都紧紧地挤在几株老槐树下避雨。这曹庄离黄河不远,有个战士说:

  “黄河就在前面,这回准要过河了。”

  另一个战士说:

  “不会的,毛主席说过,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

  说话间,任弼时冒雨跑来了,说:

  “部队行进方向不变,继续顺葭芦河北上。”

  部队又出发了,风雨仍然很猛,眼前黑乎乎一片。战士们借着闪电,辨别着路径前进。闪电一停,大家就迈不开步,手拉着手,相互转告着:“小心!小心!”一齐摸索着往前走。

  天明的时候,雨下得更猛烈了,整座山白茫茫的。下山的路,连马也不能骑,毛泽东和卫士们手挽着手朝山下走。

  8月17日上午,立功心切的钟松不听刘戡的劝告,竟然远离主力,孤军深入,派第123旅及165旅的第49团作为前梯队,向乌龙铺方向冒进。他自己亲率165旅主力为后梯队,进至沙家店。刘戡也率5个旅继续北进。

  8月17日中午,雨停了,毛泽东率部又登上了一座小山。卫士们在山上回首东望,太阳像个火球,近看葭芦河水,成了一条细流。葭芦河在这里入黄河,老百姓又叫它“黄河叉”。遥看黄河,如同一根银丝,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大家为眼前的美妙景色吸引住了,几天来的紧张劳累,一下子都消散了。警卫战士李文奎捅捅石国瑞说:

  “你不是爱念诗吗?看,这里多有诗意呵,还不作上一首。”

  石国瑞此时也正有诗意,嘴里不由得念叨起来:

  “黄河在向我们招手……”

  毛泽东听见了,笑着问道:

  “石国瑞呵!你又想过黄河了么?”

  石国瑞也笑了,忙说:

  “主席,我们在念诗呢!”

  毛泽东高兴地说:

  “啊!有这个兴致,好极了!咱们休息一会儿,听你作诗吧!”

  石国瑞红着脸说:

  “只怕念不好。”

  他望着黄河想了一会儿,一字一句地念道:

  “黄河在吼,他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呵!亲爱的毛主席,过黄河吧,河东要比河西安全!”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念道:

  “我们也向黄河招手,黄河,你不用担心,这里有我们的野战军,还有千百万的老百姓,既顺利,又安全!再见!”

  大家听了石国瑞的诗,哄然大笑,都围着他打闹。毛泽东笑着说:

  “诗做得很好,可惜没尾,应该再加上一句——我们打败了胡宗南,再拜托你,把我们送到东岸。”

  欲知毛泽东如何继续与国民党军赛跑,请看下一章内容。

  东方翁曰:关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毛泽东对部下的解释说得非常明白:“刘邓南下,全局必有变动。”“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此一着,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大手笔!

  咨询微信: 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